「科普時報」祛病養生的根本是調心

科普時報 發佈 2020-01-09T13:30:27+00:00

現代醫學最大的悲哀就是把心臟看成了一個機械泵,半數冠心病不是死於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而是死於我們的敵意情緒。



心梗的發生與情緒和壓力關係極大,憤怒、緊張、激動都是導致心梗的主要原因。

如果你炒股,那麼不管漲跌,你的冠心病死亡風險都增加,因為高興和失望都造成你情緒的波動;夫妻吵架15分鐘影響健康;孤獨對身體的危害與每天抽15根煙等同;敵意增加19%的心臟病風險;憤怒讓我們的心臟病風險在2小時內上升750%;心懷惡意增加一倍的死亡風險……

所以要做好人,做善事。與此同時,善良的人死亡風險降低;有生活目標的人死亡率降低;心懷感恩,明顯改善身心健康;樂觀者健康程度增加一倍。現代醫學最大的悲哀就是把心臟看成了一個機械泵,半數冠心病不是死於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而是死於我們的敵意情緒。

治療心臟病的最好藥物不是他汀和阿司匹林,而是樂觀和愛。

內聖外王是最大的養生智慧

孔子講:仁者壽,大德必有其壽;中醫講: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息。但是看看我們現在的人心,整個人的情緒全被浮躁的心情所埋沒。

《道德經》講: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但是它對你的身體有好處嗎?中國人講:內聖外王。什麼叫正心呢,去除不安情緒,不被物慾蒙蔽,保持心靈安靜,修身提高我們的品德修養。內聖外王是我們中國最偉大的養生智慧。我們中醫講的心,不單包括心臟,也包括影響我們的情緒,對我們的生活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義。

下醫醫病。如果一個醫生,天天講支架、藥片、手術刀,你就是下醫。

中醫醫人。如果你是一位中等的醫生,你要關注病人的行為、關注病人的思想,關注的是人而不是病,也不是藥。

上醫醫國。如果你能做到上醫,那麼你無論是創造和諧而健康的環境,還是你能造福一方百姓,那都是偉大的醫者。

健康依賴於心態

日本醫學博士春山茂雄在其著作《腦內革命》中寫道:心情愉悅、放鬆、冥想、體育運動都會使我們的大腦分泌一種被稱為「腦內嗎啡」的激素,其主要成分是β-內啡肽。該物質與毒品嗎啡分子結構十分相似,但快感效力是其5~6倍,且無成癮問題。

腦內嗎啡除了讓我們感到快樂之外,還會增強人體免疫力,防止機體老化,促使免疫細胞吞噬包括癌細胞在內的各種有害細胞。而壓力等負面情緒會切斷腦內嗎啡的分泌,轉而催生有毒激素的分泌。所以我們的健康狀態依賴於我們的心態。

更重要的是,腦內嗎啡一旦接觸到NK細胞(人體內一種重要的免疫細胞),就會使疲弱的NK細胞「返老還童」,重獲活力,去殺死體內癌細胞和細菌。這種神奇的自愈潛能,人體本來是自己具備的,只是我們習以為常的憤怒、焦慮、消極等精神壓力將其阻滯了。

病到底從何而來

現代人的疾病多多少少都和心有關係,因此,養心也能醫病。藏醫和中醫都認為:上等人養心,中等人養氣,下等人養身。因為心可以引發出非常強大的力量。

心處於清凈的狀態,身體的氣脈也會順暢,這類似於中醫所講的「陰陽和合」,進而身體健康,相貌莊嚴。

比如有人因離婚而痛苦,如果此時,你有一個積極的心態:噢!沒有人再能束縛我,鐐銬已經截斷,嚮往已久的自由已經到來,我是多麼快樂啊!如果以這種豁達、睿智的態度生活,生命中無論出現何種變故,都能處之泰然。

從前,一位老婦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賣鞋,二女兒賣傘。每逢下雨時,她就為賣鞋的大女兒發愁;每當晴天的時候,她又為賣傘的二女兒煩惱。一個和尚告訴她,你為什麼不反過來想想呢?下雨時為賣傘的女兒高興,晴天時為賣鞋的女兒快樂,這樣,你不是天天快樂了嗎?

心態不同,對事物的看法也會截然不同,整個世界其實都是我們心的顯現。

一切身心疾病的根源都是妄念,祛病養生的根本之法就是調心。

(本文節選自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副主任醫師、《中國循環雜誌》編輯部主任楊進剛的演講《現代醫學挽救不了迷失的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