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要給自行車「讓」路了!

掌上龍崗 發佈 2020-01-14T13:49:20+00:00

1月13日,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發布《深圳市自行車交通發展規劃研究》,透露深圳將通過實施五大策略,從網絡重構、增加停放設施供給、保障騎行及停放安全、引導自行車種類及服務多元化、政策協同等多方面,引導自行車交通發展。

1月13日,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發布《深圳市自行車交通發展規劃研究(徵求意見稿)》,透露深圳將通過實施五大策略,從網絡重構、增加停放設施供給、保障騎行及停放安全、引導自行車種類及服務多元化、政策協同等多方面,引導自行車交通發展。至2025年,深圳自行車交通分擔率將達到10%以上。除此前已經披露的龍華-福田、龍華-南山跨區自行車道外,還將研究規劃葵涌-大鵬、蛇口-留仙洞、福田-羅湖等多條跨區或跨片區自行車道。

市民可通過市交通局官方網站(http://jtys.sz.gov.cn)查詢徵求意見稿詳情,並自即日起至2020年2月13日24:00,通過網絡留言、電子郵件、信件等方式提出建議和意見。

深圳自行車道占比遠低於京滬

據透露,目前深圳自行車出行分擔率約為8%。除自行車外,全市還有電動兩輪車共計約350萬輛(其中外賣、快遞等民生行業約20-30萬輛),原特區外占70%,車輛日平均騎行次數約為1.9次。總體上,深圳自行車發展環境滯後於城市發展。截至2018年底,深圳自行車道1440公里,約占道路里程(不含高快速路)的11.2%,遠低於北京(超過95%)、上海(超過90%)等城市;其中人非共板無隔離自行車道占比超過80%,人非混行,通行不便且存在一定安全隱患。此外,自行車停放設施有所不足。

分析認為,在0.5-5公里出行範圍內,自行車交通優勢明顯。未來,隨著軌道延長和生活工作方式改變,深圳自行車出行需求還將有較明顯增長。

徵求意見稿提出,深圳自行車交通發展目標包括至2025年實現自行車交通分擔率10%以上,設置自行車道的道路占比(除高快路外)30%以上,設置物理隔離的自行車道長度占自行車道總長度的比例提升至30%以上,軌道站點出入口及公交站50米範圍內自行車停放點覆蓋率不低於70%等。而到2035年,上述數字將分別進一步提升至15%、50%、50%、90%以上。

打造跨區和跨片區自行車通道

徵求意見稿提出,為推動自行車發展,將給予自行車和其他交通方式平等的路權保障,因地制宜恢復自行車路權,逐步形成由「主廊道+連通道+休閒道」組成的自行車網絡體系。通過壓縮機動車通行空間、壓縮機動車路側停車空間、鼓勵結合建築物退線空間、利用富餘綠化帶資源或慢行空間等多種方式,恢復自行車路權。

將實施自行車道關鍵節點打通計劃,通過增設自行車牽引道、斜坡道、跨河橋,或改造現狀人行天橋、過街地道等措施,優先打通騎行需求較大通勤路徑上的斷頭路,逐步消除自行車道斷點。

全市將構建跨區或跨片區自行車通勤系統,併兼顧休閒健身、體育競賽等需求,逐步形成自行車骨架網,吸引中等距離小汽車出行轉向自行車。除加快推進龍華-福田、龍華-南山跨區自行車道試點建設外,還將開展葵涌-大鵬、蛇口-留仙洞、福田-羅湖等跨區或跨片區自行車道詳細規劃;結合廣深高速公路改造契機,研究利用橋下空間打造高架自行車通道。至2035年,深圳將形成由6條自行車快速路(獨立新建)和12條幹線主廊道(道路兩側改造)組成的自行車「骨架網」,共計393千米。

此外,將打造「連山通海、穿城達園」的自行車休閒道,滿足健身、旅遊、賽事等多樣化騎行需求。規劃建設濱海旅遊公路、環龍華綠道、光明綠環、寶安山水核心圈等一批特色自行車旅遊休閒路徑。

在交通樞紐建自行車停車場

徵求意見稿透露,深圳將明確自行車在交叉口的通行規則,推動自行車信號系統建設,先行在深南大道、南山大道、寶安大道等自行車流量較大且有條件的主幹道開展試點。制定與小汽車、公共運輸等交通方式同等完善的規劃、設計、建設、管理、投資等相關政策,鼓勵多方參與,為自行車交通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構建由「配建停車場+立體公共停車場+路側停放點」組成的自行車停放設施供給體系。計劃結合西麗樞紐、機場東樞紐、皇崗口岸樞紐、前海樞紐等綜合交通樞紐,及清水河、蔡屋圍、大運等軌道交通多線換乘站建設自行車停車場。

將研究推廣綠色出行積分獎懲機制等符合深圳實際的自行車通勤激勵政策,調動全社會踐行綠色低碳出行的積極性。

此外,將積極促進自行車休閒及旅遊,推動已建設自行車道的公園、景區等休閒、旅遊場所對騎行者開放,試點建設自行車公園。

龍崗融媒編輯 鍾海潤

來源:深圳商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