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第一謎案,修行界「四大謎案」之「陳攖寧之死」真相

光明頂上 發佈 2020-01-09T14:07:21+00:00

陳攖寧,原名元善、志祥,後改名攖寧,字子修,號圓頓子,安徽懷寧人。其著作頗豐,涉及內容有丹道、史論等,共計有《黃庭經講義》、《道教起源》、《教理概論》、《靜功總說》等近30餘種。

陳攖寧(1880年~1969年),原名元善、志祥,後改名攖寧,字子修,號圓頓子,安徽懷寧人。中國近現代道教領袖人物,仙學創始人。


有「仙學巨子」之譽,道教界敬譽其為「當代的太上老君」。其著作頗豐,涉及內容有丹道、史論等,共計有《黃庭經講義》、《道教起源》、《教理概論》、《靜功總說》等近30餘種。


「神仙要有憑有據,萬目共睹,並且還要能經過科學家的試驗,成功就說成功,不成功就說不成功,其中界限,儼如銅牆鐵壁,沒有絲毫躲閃的餘地。如何可以同宗教徒一樣看待,也說他是渺茫無憑呢?

譬如我自己是個學仙的人,設若僥倖將來修煉成功,必有特異之處,可以顯示給大眾看見。倘仍舊不免老病而死,又無絲毫神通;你們切切不要烘雲托月,製造謠言,說我已經得道,免得欺騙後人,像這一類的事,前人書中常有,我看了甚為厭惡。


所以我自己不願蹈這種陋習」,「我最厭惡人家冒充神仙,所以把這條例子定得很嚴,免得一般狡猾之徒在那裡影射,把神仙名氣弄壞了。」(《答上海錢心君七問》)

打破虛空消億劫,即登彼岸舍舟楫,閱盡丹經萬萬篇,末後一句無人說。

或問:即登彼岸舍舟楫,末後一句究竟如何,是不是不能說,亦不肯說乎?

答曰:古人不肯說耳。

或問:何故不肯說?

答曰:恐根器淺薄之人聞而驚駭,遂致失其信仰心耳。

或曰:先生之學,素以徹底見稱,今日何妨相告。

余曰:君勿驚駭。

或對曰:決不驚駭。

余曰:有幾分信仰?

或對曰:有十二分信仰。

余曰:可矣,即登彼岸舍舟楫,再入輪迴作眾生,問者默然含笑而退。——《丹決串述》(陳攖寧)

先賢陳攖寧先生也注意到此點,說「拔宅飛升、陽神沖舉之實事,於古則有徵,於今則無據」,他認為是由於古今方法不同造成的,「昔之「肉體飛升」者,今則為「死後生天」矣;

昔之口傳面授者,今則為乩壇降筆矣。昔之仙壽過千年者,今之仙不滿百歲矣。昔之仙「採藥煉丹」者,今之仙「靜坐止念」矣。昔之仙「出神屍解」者,今之仙「無疾而終」矣」(《答覆浦東李道善問修仙》)。


但在《答上海錢心君七問》:「照理論上講,吾人的確可以形壽長生不死,肉體白日飛升,但以現在論,為什麼一個活神仙都看不見?」陳先生回答說:「別人家沒出息,總說今人不如古人。我的見解,認為今人勝過古人,後人還要勝過今人。古人做不到的事,或許今後人能做到,只問我們肯做不肯做。」

陳櫻寧之死幾成近現代道教第一迷案.前一陣看清末太監孫耀庭口述的回憶錄,談到50年代在京師白雲觀作門房道人,見到才從山裡靜養歸來回京開會的陳師,蓋將年邁80,望之猶40許人,墨發童顏,道風朗朗。

中國道協的李養正研究員是和陳先生一起工作過的,也是陳先生的學生,他的話應是客觀真實的。李養正研究員在《論陳攖寧及所倡仙學》一文中謂之陳先生是「導發肺癌」病逝於「北京醫院」(人民醫院)(《道教與養生》2000年版560頁)。

怎樣才算修仙成?西派的李西月就這樣說:「古有不死神,並無不死身。其神得不死,即是得仙人。人死神則亡,仙死神則存。」我們讀了老李這幾句話,細玩他的意思,就會有會於心了。

陳老要把仙學從宗教里分離出來。甚至討厭宗教儀式。陳從本質上來說是個科學家,不是宗教家。這於傳統道家的思想是不同的。有心人,仔細看北七真的語錄就明白了,從某種程度上說,修丹成就是上天賜給修行人的,不是修行人自己努力所能得到的。

所以,全真教要求門人苦行精進,濟世利人。這樣才能感動神明護持。從陳的著作來看,陳對這種依附神靈的做法,厭惡到了極點。陳的身上就有一種與天爭衡的英雄氣象。這於傳統道家順應自然的想法是有差別的。所以,陳的失敗也是很自然的。

陳先生《口訣鉤玄錄》:「全部精華,就在玄關一竅。……學者果能將玄竅之理論,一一貫通,玄竅之工夫,般般實驗,何患不能籍天地於壺中,運陰陽於掌上?功成證果,可與三清元始並駕齊肩,豈區區玉液金液、長生屍解之說所能盡其量哉?」


《復武昌佛學院張化聲先生函》:歐美偏重物質科學,中毒已深,無可救藥。殺人利器,層出不窮.飛機炸彈,可以使都市傾刻而成為丘墟。毒氣死光,可以令全球人類立變灰燼。

彼等自作自受,猶有可說,獨憐吾華夏良善之民族,與此等國家同居一世界內,受害豈能免。中日衝突,已小試其端,百倍殘忍,將繼續而至,佛教慈悲,徒喚奈何!若藉助於物質科學,以殺止殺,更滋荒謬。現在希望只有從道家入手,合精神與物質同歸一爐而冶之,將來或可以達到自救救他之目的。

《致湖南寶慶張化聲先生書》:愚意亦不願與人輕啟是非之爭,只求得仙術拔出於三教範圍之外,庶可不受彼等教義之束縛,而能自由發展,並希望由此多造就幾位真實的神仙。

對於世界上物質的科學,加以制裁,使好戰之魔王所恃為殺人之利器,不生效力,然後人類方有幸福可言,否則二次大戰,三次大戰,以至不計數次大戰,地球眾生,將無噍類矣。

丘處機西出大漠,一言而止殺,活人無數,位證「天仙狀元」。昔呂祖不以「黃白」誤五百年後人,鍾離權謂之:「子推心如此,三千八百悉在是矣」(《呂祖全書》),已獲位證「神仙」之權,又立大願力,「必須度盡眾生方肯上升」,慈悲之心大矣!

豈非是陳先生「既登彼岸舍舟楫,再入輪迴做眾生」?陳先生決非是「自了漢」,更不能以陳先生是否具備「出陽神」、「長生不死」等定是非!某些人追求「神異」,已經偏離了正確的航線,以「神奇」定是非,更是邪見!

大抵「佛」曾說過:不要以神奇惑眾,更云:以神異求佛,不能見如來。為什麼「佛」教導後人這些呢?要知道,任何一項事物變成「奇貨可居」是時候,就會導致人們偏離正確的航線,泯失「正等正見」。

《老子》:「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可明乎?為什麼陳先生要求具備十二分信仰才能語此「既登彼岸舍舟楫,再入輪迴做眾生」?


陳老生於清光緒六年(庚辰,公元1880年)十二月。祖籍安徽懷寧縣洪鎮鄉新陳埂,世居安慶蘇家巷。父,陳鏡波先生,為清朝舉人,設學館授徒,以教書為業。先生8歲便受家教課讀儒學經書,14歲便能文能詩。

他稟賦聰慧,求學勤奮,在少年時期便已具備了豐實的儒學功底。稍長,曾考秀才,初試,因平日喜讀當時的《時報》、 《盛世危言》等書報,愛新思潮薰陶,頗不滿清廷朝政腐朽、喪權辱國,故而試文語涉朝政,對清廷有所針砭。

這自然與封建科舉之意大相逕庭,且有觸犯帝王尊嚴之過。幸好主考官乃其父執,暗將此份試卷抽去,始免於禍。但主考官司囑其父要嚴加管束,免今後遭罪。先生之母聞此震驚致病,而先生亦因之感時世險惡、艱難,心存戒警,這也是後來無意仕途之起因。

後由於家庭督促,下科應試,中秀才。旋因清末廢科舉、興學校,才解脫了先生應試功名,以摯「光耀門庭」的束縛。不久洋務大臣左宗棠在安慶開辦安徽高等政法學堂,先生考入就讀,在這裡曾受業於嚴復。

先生自幼體質單薄,加之勤奮苦讀,剛及青年便縻患澇疾,當時無醫可治,醫生束手。先生不甘待斃,決心自尋卻病之右,以救垂危生命,曾輟儒學而從其叔父學習中醫。經服藥實驗,覺古醫藥對癆疾效驗不著。

因其叔既操中醫,且好事神仙方術,先生亦因之漸漸滋生對古神仙家修養法的興趣,開始讀道書,研習月法。經親身實驗,身體康復,相信仙學養生法是卻病延齡有奇效的方法,便從醫理、哲理多方面著手深研仙學。

他25歲時入安徽高等政法學堂,因讀書勤奮,未及結業而舊疾復發,只得輟學離校。自感生路只有一條,便是訪名師,深煉仙道養生之術。從28歲起,曾尋訪九華山月霞法師、寧波諦閒法師、天童山八指頭陀、常州冶開和尚,感到佛教修養法偏重心性,而忽略於形體,未必能達到法病長壽的功效!

足跡又轉向道教名山勝地,曾參訪蘇州穹窿山、句容茅山、均州武當山、青島嶗山、懷遠塗山、湖州金蓋山,均未遇深譜丹道之鍊師,悵然而返。尋思與其四處奔波,白費光陰,不如自家閱讀《道藏》,從道教經書中發掘玄珠。

聞上海白雲觀貯有此書,便欣然赴滬,借住姐夫喬種珊醫生家,逢初一、十五便往白雲觀求借《道藏》數種經書,取回閱讀。如是者歷三載,確知《道藏》中養生學資料之寶貴和豐富。他對丹道理論研之更深,實踐勤而有恆,功法精譜,身體恢復康健。


1922年至1932年,陳攖寧與同志數人在家中進行了數百次外丹試驗,終因軍閥混戰和日寇侵滬受到破壞,未獲最後成功。1933年,張竹銘醫師在滬創辦《揚善半月刊》,特辟「答讀者問專欄」,請陳攖寧主筆。陳攖寧利用這個陣地,大力提倡「仙學」,團結了眾多好道之士,使之成為當時全國研究仙道的中心。

1937年8月,日寇進攻上海,(揚善半月刊)被迫停辦。

1939年,張竹銘醫師又創辦了《仙道月報》,陳攖寧仍為主筆之一。

1941年夏,該刊又因上海局勢險惡而停辦。此後,陳攖寧仍然堅持仙學的研究,並傳授弟子。

1953年,浙江省政府聘請陳攖寧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1956年秋,道教界人士倡議成立中國道教協會,陳攖寧被邀請為籌備委員。

1957年4月,中國道教協會正式成立,他被選為副會長兼秘書長。

1961年,當選為中國道教協會會長。

「文革」期間,中國道協被迫停止工作,陳攖寧深為抑鬱惶恐,心力交瘁並因肺癌住在北京醫院。

1969年5月25日,陳攖寧先生羽化。終年89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