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貨特斯拉 LG化學衝擊中國動力電池市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台 發佈 2020-01-09T14:30:42+00:00

圖中,韓國人把自己國家的三個企業都標註出來了,其中第3名是LG化學,第5名是三星SDI,第9名是SK創新。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儲能網訊:2020年,韓國人要在動力電池領域和中國人開戰。

(來源:微信公眾號「建約車評」 ID:jianyuecheping 作者:陸三金)

韓國人太期待這場戰鬥了,他們已經眥出了獠牙。

2019年10月份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份額公布的時候,韓國媒體做了一張粗糙的表格,惡狠狠地把中國企業奚落了一番。

圖中,韓國人把自己國家的三個企業都標註出來了,其中第3名是LG化學,第5名是三星SDI,第9名是SK創新。

其中,LG化學進入到全球前三名。韓國人上一次進入前三名還是在2015年,但是後來中國一紙「白名單」將韓國人拒之門外。

眼看著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正在爆發熱潮,韓國人卻無能為力。2019年隨著「白名單」的放開,韓國人重獲角逐中國市場的機會,再加上下半年補貼退坡導致的中國新能源市場下滑。

這一進一退之間,刺激了韓國人壓抑已久的神經。韓國人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宣示自己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全球地位。

韓國人不無嘲諷的表示,根據SNE研究的報告,2019年10月,全球EV電池裝機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5.7%,但是韓國的三家公司均實現了大幅度的正增長。(其中排在第8名的中航鋰電也實現了大幅增長,但是韓國人視為雜音,選擇無視。)

韓國《中央日報》在12月的一篇報導中,引用一位行業高管的話稱,

由於中國政府減少了新能源補貼,苦苦掙扎的電池廠商們和電動汽車製造商們正在被清理出市場。

三家韓國企業中,LG化學的電池業務發展最好。其在2019年1月-11月的市場份額已經超越比亞迪,上升到了全球第三。LG化學的高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預計2019年汽車動力電池的銷售額為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01億元),2020年有望達到10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02億元)。

韓國現代證券分析師更是激進的表示,這一成績將會超過寧德時代,成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製造商。

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戰鬥,LG已經嚴陣以待。

2020年1月7日,國產特斯拉正式對車主交付,首批交付車輛仍然使用松下電池。但在年後的3月份,國產特斯拉將會逐步搭載LG化學生產的圓柱電池。

2019年1月,LG化學投資1.2萬億韓元(約合10.25億美元)擴大其南京新港的圓柱電池工廠,此舉正是為特斯拉供貨做準備。

2018年10月23日,總投資20億美元的南京LG化學濱江電池工廠開始動工,遠期目標產能為32 GWh。2019年11月,該工廠已經開始試生產,一期產能合計6GWh,計劃於次月啟動量產。

新港工廠供貨上海特斯拉工廠,濱江工廠向中國市場其他主機廠供應軟包電池。

LG化學在中國市場,雙管齊下。

在美國市場,LG化學與通用汽車成立了合資公司。通用汽車早在2009年就選擇LG化學作為合作夥伴,為雪佛蘭Volt提供電池,是LG化學從消費電池轉向動力電池的重要扶持者。

2019年12月5日,通用汽車與LG化學宣布,將聯合投資23億美元在美國建立一家電動汽車電池合資企業,雙方分別持有50%股份。合資公司將新建電池產能將超過30GWh,於2020年年中開工建設。2021年秋,通用發布的純電動皮卡即可搭載該電池廠的電池。

歐洲市場,是LG化學的重頭戲。

LG化學是歐洲動力電池市場最早的開拓者之一,其波蘭弗羅茨瓦夫工廠於2017年7月建成。當地除了LG化學,還有LG集團的其他公司,波蘭弗羅茨瓦夫更是被直接稱為「LG鎮」。

為了應對歐洲市場強勁的電池需求,LG化學計劃將波蘭一工廠6GWh的產能擴大至15GWh,並在波蘭新建第二座工廠。波蘭二工廠於2019年7月份開工,預計投資1.39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83.7億元)。

按照LG化學對外公布的計劃,兩到三年內要將歐洲產能提高至70GWh。這是個非常有挑戰的目標,要知道特斯拉和松下合資的Giga 1也不過35GWh,並且目前尚未實現產能完全爬坡。

2020年,LG化學幾乎是同時在中國、美國、歐洲三地拉開陣勢,向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市場發起衝擊。其目標是到2020年底在全球四個基地(中國、美國、歐洲、韓國)建設合計110GWh的產能。

擴張產能是LG化學的一條核心競爭策略。

為了應對龐大的產能建設,LG化學計劃到2023年資本支出是13萬億韓元(約合783億元),其中10萬億韓元(約合602億元)投資到電池業務領域。

除了靠近下遊客戶建廠,瘋狂地擴產產能之外,LG給上游供應商的預期也非常之高。

為了保證供應安全和降低成本,LG化學採用了三種方式並舉:和主要的上游材料供應商簽訂長單供應協議;大量地接入本地供應鏈;必要的材料自產。

1)長單供應

LG化學與中國的鋰礦兩巨頭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分別簽訂了長單採購協議。

LG與世界上最大的正極材料商優美科也簽訂了正極材料長期採購協議,雙方的供應重點將主要在歐洲。

2)本地化供應鏈

為了保障在中國市場的正極材料供應,LG化學與華友鈷業2018年在中國成立了兩家合資公司分別生產三元前驅體和正極材料。

2020年1月2日韓媒報導,中國鋰電設備廠商先導智能已經開始為LG化學南京圓柱電池工廠供應卷繞機,這是在為國產特斯拉生產2170圓柱電池做準備。除此之外,雙方還將就軟包電池所需求的疊片機設備展開合作。在此之前,LG化學主要使用韓國鋰電設備商DA科技的產品,這被認為是LG的降本舉措。

3)自產材料

LG一直都在自產正極材料,但現在他們打算將自產的比例提高,在2019年一季度電話會議上,LG化學宣布了正極材料內部供應率40%的目標。目前,LG正在韓國清州和龜尾擴建其正極材料產能。

LG早已把隔膜專利授權給日本和中國廠商,並退出該材料的生產領域,但是根據據韓國財經媒體SBS-CNBC在2019年年底報導,LG目前正在波蘭新建隔膜工廠,並在韓國已經擁有一家隔膜工廠。

在對於未來的採購預期上,2019年5月,LG化學CEO辛學喆在參觀了一家供應商後表示,材料、零件和設備的採購金額每年將增加4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40億元)。

瘋狂的布局源自LG化學對其電池業務有超高的預期。

2019年前三季度LG化學電池業務(包含消費電池)收入5.87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53億元),同比增長32.7%。按照韓國金融監督院的數據,LG化學電池業務(包含消費電池)2019年全年營收預計為8.54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14億元),2020年的預期為14.57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877億元)。

2019年僅為30%左右的增長,而2020年則要實現70%的增長,這是一個非常激進的目標。

LG化學絲毫不掩蓋自己的野心——他們要在2020年大幹一場。

LG化學其實並不像它看起來那麼兇猛,它的外殼其實非常脆弱,押寶動力電池甚至是被逼無奈之舉。

表面來看,財閥是韓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只有5000多萬人口的韓國不足以支撐任何一家財閥的野心,不論是三星、現代還是SK、LG,都是國際化公司,它們在全球範圍內攫取利潤。其中,有兩塊業務是韓國財閥們引以為傲的:半導體和面板。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韓國企業先後在半導體和顯示面板領域超越日本企業,成為存儲晶片和顯示屏領域的世界霸主。

這兩波的競爭中,三星都是韓國企業的領頭羊,帶頭衝鋒陷陣,其他的韓國企業在三星的掩殺下,跟著吃了一波紅利。

現在已在SK集團麾下的海力士僅次於三星,是世界第二大DRAM製造商,世界第六大半導體企業。

在中小型和大型顯示器面板市場上,LG Display僅次於三星,排名世界第二。

僅在面板領域占據世界第二名的LG,在消費電子領域稍顯吃力。

做個粗略的對比,2018年,在存儲和面板領域雙料冠軍的三星電子營收為2215億美元,利潤398億美元;同期,SK旗下的海力士營收266億美元,利潤94億美元;而同期LG電子營收557億美元,利潤11億美元。

具體到面板業務,LG在傳統的大尺寸面板領域比較有優勢,這一領域不僅市場在萎縮,還受中國廠商的競爭所致,近況不佳;而新興的小型OLED領域,三星把持了主要的市場份額,享受著高昂的利潤。19年三季度,LG Display發布三季度財報,凈虧損437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6億元),並且今年前三季度均出現了凈虧損。

曾經的LG唯三星馬首是瞻,三星做什麼它也跟著做什麼。1979年,在韓國企業瘋狂布局的半導體的時期,LG集團成立金星半導體。但是在1999年,LG半導體被海力士的前身現代電子收購,2012年SK入主了海力士。

這裡有一個八卦,三星SDI的現任CEO 全永鉉就曾經在LG半導體工作過9年,據說當時在LG聲望極高。

2008年,LG的手機出貨量還進入到了全球前三,只是LG當時押寶的是功能機,戰略的錯誤導致現在整個手機業務幾乎已無存在感。

對於信息技術尤其是智慧型手機的誤判,導致LG接連錯失半導體、小型OLED、智慧型手機等掘金的機會。LG一路參與,一路陪跑。

魂斷半導體,折戟面板,錯失移動網際網路,LG集團的其中一條腿現在不甚給力。而LG化學是LG集團的另外一條腿,是LG非常仰仗的一塊業務。

2018年11月,接任LG集團董事長還不半年的具光謨,請來了3M公司首席副董事長辛學喆,擔任LG化學CEO兼LG集團副董事長。這是LG集團成立自1947年成立以來首次從外部引入高管CEO,也是具光謨上任之後的第一個重大人事任命。

在LG的兩個字母中,L指的是LG化學的前身Lucky Chemical(樂喜化學), G指的是LG電子前身的Goldstar(金星社)。

化學業務是LG集團的起家業務,後來LG化學發展成以石油化工為核心的綜合化工材料集團,2018年LG化學的石油化工業務占比達到了63%。

但是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環境下,傳統的石油化工業務顯然不可能是LG化學的未來,更不可能是LG集團的未來。

在LG化學核心業務石油化工趨冷的情況下,電池業務幾乎成了LG集團面對未來增長的唯一救命稻草。

按照SNE研究的數據,全球動力電池到2025年將達到1670億美元的規模,比屆時預計1500億美元的全球存儲晶片市場還要大。而且在韓國人看起來汽車用的動力電池符合「第二半導體」的特徵。首先,在新能源汽車中動力電池的成本要占到整車BOM成本的35%以上,這比半導體在手機和PC上的占比還要高。其次,車規級的動力電池已經在向半導體行業的製造標準靠攏,儼然已經屬於高精密製造行業,打造可靠動力電池的門檻是極高的。最後,和半導體業務一樣,動力電池製造特別是電芯製造非常依賴規模經濟,最終也會形成贏者通吃的局面。

韓國人對這種模式實在是太熟悉了,LG化學也在很早的時候就布局了電池業務。

1990年索尼成功開發可充電二次電池之後,LG敏銳地捕捉到市場的信號。1992年,LG開始開發二次電池,當時還是副董事長的具本茂提議「研究」從英國原子能研究所取樣的二次電池。

2000年下半年,LG開始轉向汽車用電池。一直到2009年,在和A123競爭中贏得了通用汽車的合同,LG化學的汽車電池業務才算有了轉機。

在回憶起最初的艱難歲月時,現任LG化學電池生產負責人、CPO金明煥表示,在2012年剛接觸大眾時「大眾當時對我們並不熱情,大眾更喜歡松下的方形電池方案,松下是當時的第一大公司。」

韓國人在動力電池領域的遭遇,連劇本和前兩次都很像,仍然是日本企業擁有先發優勢和技術優勢,韓國企業拚命在後追趕。

甚至連韓國政府的產業政策都如出一轍。

2019年10月15日,韓國政府發布「2030未來汽車產業發展戰略」,計劃大幅度提升新能源車在未來新車中的占比。韓國總統文在寅認為,若將韓國在電池、半導體、IT技術和移動通信網絡的優勢相結合,韓國將領跑未來汽車市場。

2019年12月9日,LG化學與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簽署了產業金融合作。通過該協議,到2024年,韓國KDB產業銀行和韓國進出口銀行之類的金融機構向LG化學提供50億美元的資金,以支持其在電池業務方面的全球投資。

化學材料出身的LG化學儼然成為了韓國在動力電池領域的領頭羊。這一次,LG化學不再是三星的「跟屁蟲」,而成了韓國動力電池「扛大旗」的旗手。

只是這一次,戰場、對手可能和前兩次不太一樣。

韓國人在半導體和面板領域與日本人競爭的時候,中國企業還不具備這方面的實力,韓國人憑藉逆勢加產能等一系列操作在這兩個領域把日本對手逼出了市場。

現在韓國人想要在動力電池領域炮製其前兩個領域的神話,這一次,提前入局的中國企業不答應。

不同於中國人在電子信息產業「缺芯少屏」的困境,在動力電池領域,中國依靠政策和市場的力量,已經成長出諸如寧德時代、比亞迪等行業巨擘,又不斷有蜂巢能源、遠景AESC等行業新秀衝擊市場。

半路殺出的中國企業成了韓國想要上演「帽子戲法」的攔路虎。韓國人在動力電池領域可能需要打敗的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國人。

寧德時代在2017年開始登頂全球動力電池第一的寶座,背後是從ATL開始的十幾年積累;比亞迪早在2003年就是全球第二大充電電池生產商,2007年生產出全球第一款可用於汽車的磷酸鐵鋰電池時,韓國人在這個領域還沒有建樹。

LG化學現任電池生產負責人、CPO金明煥在2018年就預料到,2020年是和寧德時代競爭的關鍵一年。

在中國市場上,LG化學雖然已經鎖定了國產特斯拉,但是據供應鏈消息,寧德時代將於2020年7月份對國產特斯拉供貨,寧德時代將至少拿走特斯拉上海工廠一半的供應。

而大眾在中國的兩家MEB工廠,也將由寧德時代供應。儘管LG化學在歐洲供應大眾全新電動車ID.3一半以上的電池,在中國市場卻拿不到大眾MEB的訂單。

LG化學的老朋友通用在中國選擇的供應商也是寧德時代,通用汽車在中國的合資夥伴上汽集團和寧德時代已經有電池合資公司時代上汽,LG化學未來能否突破這一層限制還不可知。

LG化學在中國市場缺的課太多了,面臨的挑戰不小,需要慢慢補課。LG化學南京濱江工廠在中國首期產能只有6GWh或許能間接反應這個問題。在中國這個陌生又熟悉的市場,LG化學就像是一個新來的插班生,它需要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

除了與中國企業競爭,這一次,韓國企業內部先掐了起來。

2018年,SK創新擊敗LG化學,與大眾達成了一項數十億美元的協議,為大眾在美國提供動力電池。2019年3月,SK創新斥資1.7億美元在美國新建電池工廠,這家工廠距離大眾在美國的查塔努加工廠僅200公里,而查塔努加工廠是大眾在美國的唯一一座MEB工廠。

憤憤不平的LG化學先是以斷供威脅大眾停止與SK創新合作。2019年5月,LG化學又對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和美國德拉瓦聯邦法院提起訴訟,稱SK創新侵犯了與電池技術有關的商業機密。

LG化學在一份法庭文件中稱,正是SK創新在兩年內挖走了自己項目的100多名員工,竊取了商業機密,為大眾的MEB電動平台提供電池,從而贏得了大眾的合同。

如果SK創新在訴訟中失敗,大眾汽車和福特汽車將不能在美國使用SK創新生產的電池。為了緩和雙方的爭端,SK創新曾表示可以為LG化學提供隔膜材料供應,但是LG化學不予理睬,仍然從日本公司採購隔膜。

青瓦台曾經多次試圖和解兩家之間的關係,想要安排兩家企業的最高層見面。但LG方面不大熱情,認為只需要雙方各業務的CEO碰面即可。

9月份,SK創新CEO金俊和LG化學CEO辛學喆進行了一次會面,但並沒有達成實質性的協議。

爭端已經給兩家公司帶來實質性損失,LG和SK兩家公司的高管表示,兩家公司每月向美國律師事務所支付5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000萬元),商業侵權訴訟通常大約三年時間,由於訴訟複雜,這些訴訟成本估計約為4000-5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4-30億元)。

外界認為,雙方已經從業務的摩擦上升為韓國第三大財閥(SK)和第四大財閥(LG)集團之間的對抗。

LG化學在電池業務上有深厚的技術儲備,擁有1.7萬個電池相關的專利。但是LG化學在員工薪酬方面並不太有競爭力,這可能是被挖角的主要原因。LG化學CEO辛學喆2019年7月份在面對媒體時還表示要改善待遇。

韓媒更是直截了當地表示,中國的電池生產商到韓國招聘鋰電人才,開出的薪資要高出韓國國內4倍以上。

相對於集團擁有強勁造血機器的三星SDI和SK創新,LG集團可以為電池業務提供的幫助是較弱的。

2019年12月24日,LG化學被曝計劃拆分電池業務。LG化學表示「我們正在考慮採取各種戰略措施來增強電池的競爭力,並提高業務價值。」

韓媒在報導時稱,寧德時代僅憑動力電池業務在中國A股的市值已接近2500億人民幣,而LG化學四個業務板塊的整體市值才為1300億人民幣,將近差2倍。

「跛腳」的LG似乎拖不動這輛通往未來的戰車。

目前,LG還沒有確定是將包含消費電池和動力電池的電池業務整體獨立,還是僅僅獨立動力電池業務。但不管怎樣,獨立後的LG電池融資手段和激勵措施都會得到提振,會更加有利於電池業務目標的實現。

即使外面競爭再多,做動力電池都是關起門來,和自己戰鬥。

2018年10月25日,哈羅單車執行總裁李開逐在朋友圈公開撕LG化學。

用過不少品牌電芯,LG質量是最差的,別說對比其同胞三星,就是比國內品牌的電池也大大不如,我們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來找回大量受影響的單車,更換故障電池。

一時間引起無數人對LG化學電池質量的質疑。

發生在韓國的儲能火災,則是另外一個敲響的警鐘。

自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韓國總共發生23起儲能電站火災,其中涉及LG化學儲能設備的共有12起。2019年6月11日,韓國政府正式公布調查結果,涉及LG化學問題的調查結果如下:

在2017年初期LG化學生產的部分電池包發現了切斷不良、活性物質塗層不良等製造缺陷,調查人員表示通過超180次的火災重複試驗證明,這種不良不會產生火災,但可能成為引起火災「間接」要素,如果長期使用仍然會很危險。

針對儲能火災事件,LG化學表示,發生事故的儲能電池都來自同一工廠同時期的產品:中國南京工廠於2017年第二季度、第四季度投產的首批產品。

這種「吊兒郎當」的心態做電池是萬萬要不得的,LG化學已經吃到了苦頭。

受儲能失火的影響,LG化學在2019年一季度損失了12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億元),全年預虧損為355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1億元)。

與傳統的燃油車比起來,消費者在購買新能源汽車時更關注誰是電池製造商,任何安全方面的隱患都是不可接受的。鋰電池廠商不僅要競爭客戶,還要占領消費者的心智,而這對於傳統的汽車零部件廠商來說是陌生的。

傳統汽車的零部件以及整車製造是縱向一體化的體系,誇張點說,一個大一點的Tier 1甚至可以自己造出來一輛車。但是電動化的浪潮正在打破這種縱向一體化的機制,更少的部件以及模塊化的結構,使得汽車這種產品有機會像PC、手機一樣實現橫向一體化的產業結構。

圖片來源:《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在這種橫向一體化的結構下,整車廠整合各板塊供應商的自由度將會極大提高,而每個板塊中各供應商之間的競爭也會更充分。在充分競爭的市場下,最新的技術,更低的成本將受到市場的追捧。這會加速動力電池企業追逐更高的能量密度以及更低的度電成本,而這兩個指標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具有極其關鍵的作用。

PC、手機產業已經發生了這樣的變化,在這種全新的產業結構下,我們看到Intel的「intel inside」以及高通驍龍的一系列市場活動,都是在應對這種新型競爭形勢下的策略。

橫向一體化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消費者在選擇一輛車的時候,安全問題、質量問題是他們最關心的,而動力電池又是安全和質量的核心所在。鋰電企業必須要面向消費者,相對於晶片之於手機和電腦,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電池的重視程度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1月7日,SK創新在CES 2020上發布其未來汽車願景「SK Inside」,SK創新希望傳達一種電池和汽車電子技術的未來科技感。

在半導體和手機領域都取得矚目成就的韓國企業似乎更快地感受到了產業格局的變化。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2020是關鍵的一年,這一年中國企業將正面和日韓對手對抗。

韓國企業在鋰電製造上有其優勢,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1. 韓國企業普遍有半導體製造經驗,這在動力電池領域製造領域屬於降維打擊,競爭優勢明顯。

2. 在需要規模經濟的製造領域,韓國人是出了名的兇狠,在投資產能方面異常兇悍。另外,韓國企業比較擅長控制成本,願意接受虧損去占領市場。而鋰電行業的競爭完全符合這些特徵。

3. 韓國在人才儲備上要領先中國,中國目前的人才儲備還較弱,太多企業並不具備和韓國企業直接競爭的能力,能打的選手並不多,這是我們尷尬的地方。

但韓國企業在動力電池領域的突圍和之前在半導體和面板領域又有不太一樣的地方:

1. 與以往韓國在晶片和顯示器領域的集團軍作戰相比,這次韓國人自己內部明顯出現了裂隙,主要表現為LG與SK的爭端。

2. 前兩次競爭中的領軍者三星在動力電池領域屬於後進者,並不具備引領韓國軍團的實力,而沖的最猛的LG能否引領韓國人完成這次產業進攻還值得懷疑。

對手很強,但並沒有那麼可怕。

結語

韓國企業在動力電池的野心,對於中國市場以及中國的企業都是好事情。

顯而易見的是,韓國企業大規模入場將會使動力電池的價格下降地更快,車企可以有更多的選擇,降價是競爭的不二利器,和韓國鋰電企業的貼身肉搏會使得電動車和燃油車平價更快到來。

其次,韓國人為了應對競爭,一定會將他們在晶片生產製造方面的經驗應用到動力電池領域上來,這將加速整個動力電池電芯生產向更高的標準靠攏,動力電池的安全將會得到提升。

最後,動力電池下一代技術的實現有望提前。從特斯拉創造性的使用18650鈷酸鋰消費電池裝載首款車型Roadster以來,動力電池經歷了磷酸鐵鋰以及三元NCM111到NCM523、NCM622、NCM811以及NCA等技術的演進。率先應用下一代技術已經成為鋰電廠商的核心競爭力,韓國人非常重視在研發上的投入,我們有望看到這方面的技術軍備競賽。

如果說特斯拉是放進中國新能源市場中的鲶魚,那麼日韓企業,特別是激進的韓國企業將是放入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鲶魚。

在中日韓三國鋰電企業的競爭中,最終取得勝利的企業將摘取誘人的果實。

和韓國企業比起來,以寧德時代為首的中國企業多數以鋰電業務為安身立命之本。在這場鬥爭中,如果韓國人失敗了,還有其他的業務可以退守;而中國人失敗了,則退無可退。

原標題:供貨特斯拉,LG化學衝擊中國動力電池市場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台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