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爾·汗都帶不動了,印度電影該如何重奪中國市場

8分電影 發佈 2020-01-09T14:41:48+00:00

​2017年《摔跤吧!爸爸》在中國內地拿下了近13億票房,印度電影就在中國迅速變得熱門了起來。2018年,更多的印度電影接踵而至,共有4部作品取得了過億人民幣票房,所有作品加起來的總票房有17.58億,似乎寶萊塢正在成為僅次於好萊塢的中國市場第二進口大戶。

​2017年《摔跤吧!爸爸》在中國內地拿下了近13億票房,印度電影就在中國迅速變得熱門了起來。

2018年,更多的印度電影接踵而至,共有4部作品取得了過億人民幣票房,所有作品加起來的總票房有17.58億,似乎寶萊塢正在成為僅次於好萊塢的中國市場第二進口大戶。

然而在2019年,情況發生了180度大轉變。

總共有8部印度電影引進內地,總票房不足6億,連2018年的30%都不到。破億的作品只有兩部,其餘的全都沒過5000萬大關,

怎麼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印度會從天上掉到地面,只能夠曇花一現呢?

一切要回到2018年開始說起。

①內地觀眾只愛印度的現實題材?

1月的《神秘巨星》、3月《小蘿莉的猴神大叔》、4月《起跑線》三部電影均取得超過2億人民幣票房,印度電影展開幾乎每月一部的撈金攻勢。

三部作品有著顯著的共通點,口碑優良,內容直擊社會問題,充滿溫情。引進方應該是按著《摔跤吧!爸爸》的成功特性來選擇引進作品的。

可這也是有隱憂的。

《神秘巨星》的7.47億到《起跑線》的2.1億,票房趨勢直線下降。

短時間之內的如法炮製,使得印度電影失去了新鮮感,而觀眾大都是「喜新厭舊」的。穩健的口碑並不能阻止審美疲勞的蔓延。

5月,可能是眼看現實題材的片子沒有優勢了,月度印度片換了個口味。這次來的是神話題材的《巴霍巴利王2》,號稱是「印度最貴最賣座電影」。

沒想到,來勢洶洶的巴霍巴利王卻成為了印度電影在中國市場的重要轉折點。

影片一經上映,就被《後來的我們》等勞動節檔期的國產片秒殺,最終票房只有不到5000萬人民幣。

之後的印度電影進入了瓶頸期當中,只有10月的《嗝嗝老師》拿到了過億的票房成績。

只是隨著印度批片成本的增高,真正能在中國賺到錢的印度電影,其實只有前面《神秘巨星》《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線》三部作品。

所以總結起來,內地觀眾其實只偏愛印度的現實題材電影,其他的印度類型片還需要更多機會的嘗試才知道市場前景如何。

只有一種類型片能看,印度進口電影就好像只有「一隻手」能作戰,久而久之招架不住東道主五花八門的攻勢是情理之中。

②迎合市場,能引發話題才是關鍵

既然只有現實題材能賣得動,那還是繼續推類似的片子好了。

《廁所英雄》《印度合伙人》都像《起跑線》一樣,直擊印度的社會問題。

但這兩部現實題材卻都沒有在中國引起特別大的轟動,票房都停留在6000萬左右。

口碑和品質下滑是一方面,更主要的問題是,女性廁所問題和「姨媽巾」問題,都不是中國的社會痛點。觀眾找不到共鳴點,影片的話題度也缺乏驅動力,自然是很難上得去。

也就是說,能在中國賣座的印度現實題材電影範圍也是受限的,只有國情類似的題材才可以,例如教育、家庭、勵志的。

於是印度進口片想要衝破瓶頸,是絕不能光指望現實題材的。只有其他類型片能嘗試成功,多隻「手」出來幫忙作戰,才能在中國市場上繼續存活下去。

然後我們在2019年就看到了更多印度類型片的到來。

懸疑的,文藝的,科幻的,冒險的,傳記的,批判現實的印度片反而不見蹤跡了。

既然是嘗試,就免不了成功之母——失敗的到來。

文藝的《雲端之上》,科幻的《寶萊塢機器人2.0》,冒險的《衣櫃里的冒險王》,傳記的《金色榮耀》,全都虧了。

原本定檔年底的現實題材電影《印度製造》見形勢不妙,宣發都不做了,直接選擇撤檔。

好在,懸疑電影的崛起給了印度電影一線生機。

2019年的內地觀眾忽然開始對懸疑犯罪片著迷,從《犯罪現場》的2.5億到《誤殺》的近10億,外加一部能算半部懸疑片的《少年的你》的15.5億,下半年許多的懸疑類型片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收益。

恰好這一年印度電影主打的就是懸疑犯罪,引進的8部作品3部是懸疑電影,其中《調音師》《一個母親的復仇》成功破億。

清明檔期異常火熱是的《調音師》的成功因素,更重要的是,影片引發了觀眾的持續議論,維持了一定的話題度。

從貓眼的營銷數據可以看到,《調音師》上映首周的「趨勢」和「指數」都沒有明顯的下滑趨勢。所以電影才能夠有著良好的後勁,最終得以衝破了3億票房大關。

《廁所英雄》的數據一對比,下降的趨勢就更加明顯。如果話題度能維持住,相信票房數據是不會停留在9460.9萬的。

藝恩數據上的微博話題比起來就是天差地別了。

《調音師》的最高話題閱讀量高達1.4億,評論數超14萬。

《廁所英雄》閱讀量只有不到4000萬,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調音師》迎合了懸疑片的市場需求,依靠著高能反轉的劇情,對人性善惡的深刻探討,引發影迷熱烈議論,證明了印度電影並非只能依靠現實題材製造話題,從而受到內地市場的歡迎。

但是另外兩部懸疑片《一個母親的復仇》《天作謎案》怎麼就退步了呢。

主要的原因還是口碑。

這兩部作品的豆瓣評分都只有6.8分,與《調音師》的8.3分相差甚遠。

前者能夠破億,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同檔期沒有強勢的新片;後者不幸碰上了秒上熱門的《少年的你》,以及同類型片《催眠·裁決》,最終票房只有不到千萬,慘敗收場。

國產爛片早已沒有了生存空間,好萊塢電影也被品質逐年提高的國產佳片擠到了市場邊緣。

印度電影還想要在中國市場有一席之地的話,還必須拿出比一般國產片還要優質的作品,否則是很難進入觀眾視線的。

總結一句話就是,迎合市場引發話題是促成影片大賣的關鍵,高口碑是保證不虧本的基礎。

就連阿米爾·汗電影也不例外。

③只有阿米爾·汗是真偶像

對許多中國觀眾來說,印度電影的招牌菜就是阿米爾·汗。

誇張一點可以說,「無阿米爾·汗,不印度電影。」

阿米爾·汗的片子往往能夠批判社會,引人反思,他本人的偶像魅力是可以跨越國界的。

早在《摔爸》之前,他在中國就有不俗的人氣了。主演《三傻大鬧寶萊塢》是豆瓣Top250榜單的第13名,《我的個神啊》刷新了當時印度片在中國市場的票房紀錄。

而現在內地票房最好的兩部印度片,都是來自阿米爾·汗,其他的片子沒有任何一部能跨過5億大關。這不禁讓人懷疑,或許內地觀眾真正喜歡上的,並不是「印度電影」,而「阿米爾·汗」。

沙魯克·汗和薩爾曼·汗都缺少在中國能走紅的作品,只有阿米爾·汗是真偶像。

一向注重電影品質的阿米爾·汗走質不走量,他的長期缺席是印度電影退燒的一個主要因素。

本來2019年印度電影是有機會再度回溫的,因為阿米爾·汗在2018年底帶來了重磅新作。

區別於一般都是「遲到」很久的印度進口電影,《印度暴徒》僅僅在印度本土上映不到兩個月後就迅速在中國定檔,比《神秘巨星》還要快,可見引進方對阿米爾·汗的招牌充滿自信。

但很遺憾,《印度暴徒》並不是阿米爾·汗擅長的題材,電影的口碑撲街,淪為賀歲檔的炮灰之作。

阿米爾·汗都帶不動了,恐怕印度電影就只能在中國市場的夾縫中勉強生存。

2020年的印度進口電影很可能會迎來寒冬期。從現今的形勢看來,非阿米爾·汗電影只能希望有更多影片類型加入戰場,滿足觀眾的新鮮感,迎合市場引發話題,並且要高口碑,才可以順利渡過嚴冬。

要重奪市場份額,還必須依靠阿米爾·汗這個「終極殺器」。

目前米叔的下一部新作基本確定是印度版《阿甘正傳》,印度本土定檔2020年12月25日。預計2021年初有望引進內地。

等到那時,印度進口電影應該就能迎來新的春天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