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戰役的蘇軍反攻,為何不能全殲德軍,反而倉促的結束攻勢?

歷史皇太后 發佈 2020-01-09T15:51:24+00:00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因為嚴寒和長期的作戰,德軍其實已經喪失了戰鬥力,並且各部隊或是瀕臨崩潰,或是正在崩潰。一、蘇軍的兵力不足 首先來說,兵力不足是一個巨大問題。

在莫斯科戰役里,德軍和蘇軍展開了殊死搏殺。伴隨著冬季的降臨,德軍的攻勢日漸減弱,部隊陷入了莫斯科的大雪之中,幾乎喪失了戰鬥力。趁著這個機會,蘇軍在1941年12月5日展開了強大的反攻,將德軍驅離了莫斯科區域。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因為嚴寒和長期的作戰,德軍其實已經喪失了戰鬥力,並且各部隊或是瀕臨崩潰,或是正在崩潰。但即便如此,在長達數月的反擊後,蘇軍仍舊未能殲滅德軍。這背後到底有怎樣的原因,以至於蘇軍不能殲滅德軍呢?

一、蘇軍的兵力不足

首先來說,兵力不足是一個巨大問題。在1941年9月30日,莫斯科戰役剛剛開始時,蘇軍的兵力就嚴重匱乏。在這個階段,德軍擁有180萬人,坦克1700輛,火炮14000門和各型作戰飛機1390架。如此一股強大的兵力,幾乎是聚集了德國在蘇聯戰場上的總兵力的1/2和裝甲兵力的3/4。毫不客氣的說,在當時中央集團軍群的力量可謂勢不可擋。

而反觀蘇軍方面,雖然投入了西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但是其總兵力只有125萬人、坦克995輛、火炮6808門和飛機677架。而且在維亞茲馬-布良斯克戰役里,蘇軍因為判斷失誤而慘遭德軍合圍。在這場戰役里,雖然蘇軍在千鈞一髮之際突破了防禦,但是蘇軍的防禦態勢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此戰損失了至少三十萬的兵力(蘇聯方面統計,德軍宣稱消滅了六十萬),這一損失造成了莫斯科方向蘇軍兵力更為稀薄。

雖然說在後續的戰鬥里,蘇軍緊急動員了大批部隊,包括動員了12萬民兵,和儘可能搜刮兵力,組成新的防禦部隊和將傷勢痊癒或是即將痊癒的人員送返部隊等手段,但是部隊的兵力仍舊顯得不是很充足。尤其是在10月-11月的戰鬥里,蘇軍必須以步兵抗擊德軍的裝甲攻勢。儘管防禦戰是成功的,但是這種防禦本身是依靠步兵的傷亡和寬大的縱深來完成的,這反過來也意味著,蘇軍在防禦階段要承受可怕的傷亡。

直接影響就是,即便在12月5日的反擊階段前,蘇軍得到了增援部隊。但是蘇軍的反攻力量仍然顯得薄弱。截至到12月5日之前,蘇軍參與反攻的總兵力為110萬人,各型火炮7652門,各型坦克774輛,各型作戰飛機1000餘架。此時德軍的兵力仍舊強大,但因為過於分散,以及坦克等技術兵器因缺乏防凍油等物資而結冰無法運用,所以才被蘇軍一舉得手。然而面對德軍雄厚的兵力,蘇軍的追擊作戰在早期也比較乏力,僅僅能達到驅趕德軍的效果,距離全殲德軍的目的還早得很。

二、匱乏的技術兵器

需要指出的是,蘇軍的反攻其實十分倉促,倉促到作戰物資嚴重的不足。這種作戰物資上的不足,在10月份就已經有出現,因為維亞茲馬-布良斯克戰役的失敗,蘇軍本就不多的技術兵器再一次損失慘重。事實上不光是技術兵器,就連輕武器也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不足。比如為了給新組建的三個民兵師提供武器,蘇軍從國防及航空化學建設協會搜集了15000支步槍(一個蘇聯官方為了訓練後備兵員和預備飛行員的單位),另一方面莫斯科的工廠也修復了約263門各型火炮和六百多挺輕重機槍。

而在防禦階段最緊張的時候,史達林打電話給朱可夫詢問戰況。此時的戰況已經異常糟糕,加里寧方向的德軍已經在蘇軍第30集團軍的防禦地段取得了戰術突破。史達林在電話中詢問朱可夫,是否還認為莫斯科能夠守住。朱可夫回答可以守住,但需要增加至少兩個集團軍的預備隊和200輛坦克。史達林沉默了片刻表示集團軍可以給,但是坦克暫時還不能給。此後朱可夫迅速得到了他的預備隊——突擊第1集團軍、第10集團軍和第20集團軍,然而他需要的坦克,仍舊是沒有的。

事實上,這反映出了蘇軍的技術兵器已經近乎枯竭。對於一場如此重大的戰役,朱可夫在關鍵的時刻卻得不到他需要的坦克。而在反擊階段,蘇軍也面臨同一個問題,那就是技術兵器的匱乏。在反擊階段,蘇軍所擁有的坦克力量也不過是774輛,朱可夫曾再次要求得到坦克,但史達林真的是給不出了。這個數字對於寬大的戰線而言,顯然是不足夠的。另一方面,這774輛坦克里,也有相當數量是BT快速坦克和T-60輕型坦克,這種不適合攻堅的坦克,因此在突破德軍防線時,遇到的壓力也就更大。

眾所周知,如果要進行一次有效的突破作戰,尤其是在如此寬大的戰線上,那麼足夠的機械化部隊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則不可能達成有效的突破。這是德軍在莫斯科戰役里,未能突破蘇軍戰線的一個主要原因,但反過來,蘇軍在反擊階段也存在這個問題。各方面軍從沒有真正掌握有效的機械化部隊,那麼在匱乏機械化部隊的前提條件下,雖然能夠仗著空軍上一定優勢在早期形成突破,但是隨著反擊的深入和德軍的抵抗加劇,那麼缺乏機械化部隊的蘇軍也就不可能做到超過德軍的機動能力,迂迴到德軍的側翼,即便迂迴成功,也未必能突破德軍的防禦了。

三、惡劣的後勤

而另一個因素則在於後勤,蘇軍早期反擊的成功,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反擊的迅猛。因為此時蘇軍靠近莫斯科,所以蘇軍的後勤線很短,部隊可以有效而快速的得到後勤補給,以便讓部隊的攻擊可以持續下去。但是隨著德軍的後退,這個情況出現了逆轉,蘇軍開始逐步遠離莫斯科,而後勤線也就無形中的拉長了。而從朱可夫兩次向史達林索要坦克,史達林都給不出坦克這一點來看。蘇軍的生產能力和軍備庫存已經到了枯竭的狀態。隨著進攻的加劇,這種後勤上的問題也就越發嚴重——因為不光是坦克沒有,彈藥都存在了問題。

早期蘇軍採取的是全線轉入反攻這一策略,但這對個別部隊而言是困難的,因為這些部隊既沒有足夠的兵力,也沒有足夠的坦克。比如加里寧方面軍,他們得到的任務是近2—3天內集中兵力不少於5—6個師的突擊集團,向圖爾吉諾沃實施突擊,前出到敵人克林集團的後方,以協助西方面軍部隊殲滅該集團。 但加里寧方面軍司令員科涅夫表示,他缺乏兵力和必要的坦克,建議以奪回加里寧的局部戰役代替向德軍縱深發動突擊這一計劃。但蘇聯最高統帥部駁回了這一建議,要求發動反擊。

朱可夫在反擊前夜曾要求得到航空兵支持和坦克增援,表示沒有坦克就不能迅速擴大反攻效果,但是史達林表示仍舊沒有坦克,只能給朱可夫提供較為充足的航空支援。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各方面軍的反擊勢必要投入自己僅存的技術兵器,從坦克到火炮都用上了。儘管因為德軍受冬季影響和長期戰鬥而造成的戰鬥力大幅度下降,以及蘇軍反擊的突然性而取得成功。但為此蘇軍付出的物資消耗也是巨大的,再加上蘇軍最高統帥部要求他們向德軍縱深方向發動進攻,所以他們也就逐步拉長了自己的後勤線。

這一結果是災難性的,因為大規模的降雪已經開始,道路開始變得難以通過。對於德軍而言,這固然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噩夢。但反過來,這些大規模的降雪對於蘇軍也沒好哪去。因為蘇軍自己也要對抗這些降雪,蘇軍的反擊部隊將在齊腰深大雪中通過。士兵和坦克或許還可以輕裝簡從的通過,尤其是有大量滑雪分隊和騎乘著蘇聯矮腳馬的情況下。但是後勤分隊卻沒有那麼容易通過了,尤其是當蘇軍不得不繞過,那些德軍堅固防禦的城鎮時,後勤分隊就必須進一步繞路,這就造成了其後勤補給速度的緩慢。而這一惡果導致的就是蘇軍的反擊部隊彈藥嚴重不足,一天甚至只能開兩炮,毫無疑問,這讓蘇軍的反攻效果進一步變弱了。

結語

從上述三點來看,我們不難看出,蘇軍的這次反攻本質上就是一次倉促,且兵力不足的反攻。而蘇軍統帥部的反攻範圍,又設計的過於宏大,高估了自己部隊在冬季的作戰能力和後勤效率。而蘇軍自身的實力,無論是在兵員上還是技術兵器上,都是不足以支持這樣一場反攻的。早期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反擊所帶來的優勢,隨著蘇軍反攻的加劇和德軍站穩腳跟的頑強防禦而逐漸消失。這個時候,蘇軍就不得不放棄他們的反攻,草草結束莫斯科戰役的反攻階段。當然,這場反攻還是有效果的,不僅擊退了德軍,更是打破了德軍戰無不勝的神話。只不過結果,要比蘇軍所預計的小得多就是了。

參考文獻:《回憶與思考》

《方面軍司令員日記》

《軍人的天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