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收回自有品牌特權 天之驕子終跌落神壇

電商報 發佈 2020-01-09T15:52:21+00:00

近期,亞馬遜對搜索結果頁面進行了調整,「TopRated From Our Brands」模塊在搜索結果頁面悄然消失。

近期,亞馬遜對搜索結果頁面進行了調整,「Top Rated From Our Brands」(我們品牌的最高評價)模塊在搜索結果頁面悄然消失。這意味著,常年利用該模塊占據著搜索頁天然優勢的亞馬遜自有品牌終於離開了這塊是非之地。

亞馬遜大手一揮收回特權,「自有品牌」這位天選之子就這樣跌落神壇,而普通第三方賣家也終於逃脫了在其身後的「安逸」,獲得能與其並駕齊驅的機會。

一時間,關於該事件的傳聞鬧的滿城風雨,甚囂塵上。畢竟一直以來,亞馬遜對自有品牌可謂是傾盡心血,寵愛到明目張胆的地步。說其是亞馬遜的「親兒子」也一點都不為過。

一方面,亞馬遜為這位「親兒子」在搜索結果頁專門開闢出一個優選模塊,使其在搜索位置、流量傾斜、以及排名方面有著天然競爭優勢。同時,作為帶著亞馬遜標識的自有品牌,其在消費者心中自然也具有更高的信賴度。

另一方面,背靠亞馬遜平台的數據整合優勢,亞馬遜在此前也表示其確實通過平台「匯總數據」為自有品牌提供支持。既做球員又做裁判的亞馬遜無疑給自有品牌的發展之路大開綠燈。

就這樣,自有品牌在被亞馬遜逐步捧上神壇的同時,收穫的卻是平台第三方賣家的一致排斥,和消費者對亞馬遜區別對待的不斷批評。

然而,就是這麼位天之驕子,為何忽然不再被亞馬遜優待,停止了流量傾斜?是效仿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或是這位「親兒子」本身就是一塊扶不上牆的爛泥?

當我們駐足回望,會發現亞馬遜在近年來頻頻陷入壟斷疑雲。而其中,與其自有品牌相關的便有多次。

2018年9月,就亞馬遜是否濫用其它商戶的銷售數據,來確保自己的自有品牌占據競爭優勢這一點,歐盟監管機構對亞馬遜展開了一系列反壟斷調查。同時,該機構還通過一份長達16頁的調查問卷,詢問平台第三方賣家是否因亞馬遜出售與其相似的自有品牌商品而對其業務造成傷害。

而在2019年11月份,亞馬遜在對美國國會眾議院反壟斷調查第一批問題的答覆中更是表示,其確實使用了平台上第三方賣家的匯總用戶數據來建設其自有品牌。一時之間亞馬遜再次被推上輿論風口。

同時,近年來各國紛紛對其進行反壟斷調查的行為也讓其疲於應對。或許這便是自有品牌不再那麼受亞馬遜偏愛的原因之一。不過對於一名商人而言,無利不起早。利字當頭,若自有品牌日進斗金,那麼我相信即使面臨著一些批評和排斥,貝佐斯或許也未必會選擇將其忍痛割捨。

而這麼些年來,自有品牌又給亞馬遜帶來了什麼?

自2009年亞馬遜首次嘗試自有品牌以來,目前這個大家庭已經有了70多名成員,涉及服裝、珠寶、嬰兒用品等等。其中最成功的當屬AmazonBasics品牌,其涵蓋了電子產品、汽車配件等近千種商品。

然而從總體上來看,絕大部分自有品牌的結局都是以失敗草草收場。顯然,亞馬遜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就在2019年10月份,其還相繼關閉了32個服裝類自有品牌。

面對著亞馬遜海量的資源投入,自有品牌這位「親兒子」卻憋紅了臉也下不出幾顆蛋,讓人不免有些唏噓。

據零售市場分析公司OneClickRetail的報告顯示,2017年亞馬遜自有品牌銷售額達到3億美元,年增長率12%左右,但和亞馬遜1779億美元的年銷售額相比,其還是亞馬遜巨大拼圖上微不足道的小小一塊。而時至今日,其自有品牌的營收依舊不到亞馬遜總銷售額的1%。

一方面是自有品牌微不足道且不成正比的收入貢獻,另一方面是第三方賣家為平台所帶來的巨大收益,是你,你會怎麼選?

再加上長期以來亞馬遜對自有品牌的過度溺愛,導致其深陷反壟斷調查疑雲的同時,還背負著第三方賣家對其的罵名。這樣看來,天選之子跌落神壇的故事倒在情理之中了。

事實上,此次收回對自有品牌的特權也並非突兀。在去年10月份亞馬遜便對平台搜索算法進行了調整,以更突出地展示利潤更豐厚的產品。這一舉措也可看出,自有品牌在亞馬遜心中的地位正在逐步下滑,直至今日,其正式到了和第三方賣家平起平坐的地步。

或許有人會說,給予了海量資源支持的自有品牌如此發展就是爛泥扶不上牆,但有些時候,扶不上牆錯也不在爛泥,而在於你知道這是塊爛泥,還非要把它扶上牆。如今及時收手的亞馬遜也為時未晚。

至於失去了親爹眷顧的自有品牌,未來在平台上將如何發展,是明珠蒙塵最終彎道超車,還是逐漸沒落泯然眾人矣,還需拭目以待。

作者:電商報 陳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