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天生的4種氣質類型,嬰兒期就能看出來,你家寶寶屬於哪種?

福林媽咪 發佈 2020-01-09T16:09:14+00:00

文丨福林媽咪很多寶媽喜歡約其他寶媽一起帶著孩子聚會,當很多年齡差不多的寶寶聚在一起,他們面對同一時間的反應常常大有不同,觀察自己這些寶寶之間的區別,就成了寶媽們非常感興趣的事情。那天幾個寶媽聊天,有個寶媽就歸納說,這兩個是犬系寶寶,這兩個是貓系寶寶。

文丨福林媽咪

很多寶媽喜歡約其他寶媽一起帶著孩子聚會,當很多年齡差不多的寶寶聚在一起,他們面對同一時間的反應常常大有不同,觀察自己這些寶寶之間的區別,就成了寶媽們非常感興趣的事情。

的確,當很多寶寶在一起之後,他們的個性差異才會顯現出來,寶媽才能更加了解自己的寶寶。那天幾個寶媽聊天,有個寶媽就歸納說,這兩個是犬系寶寶,這兩個是貓系寶寶。

前段時間很多人流行把自己劃歸為「貓系」和「犬系」,貓系傲嬌冷淡,犬系熱情溫暖,和幾個小朋友的表現非常像。

其實,不同的寶寶在認識、情感、行動中表現出來的心理活動的強弱、變化的快慢、均衡程度等動力特徵,是人的個性心理特徵之一,叫做氣質。

而氣質類型的很早表露,說明氣質較多地受個體生物組織的制約。

英國BBC有個紀錄片,叫《北鼻異想世界》,他們通過很多的實驗、測試和統計,來研究2歲前寶寶的各種行為。

在第一集中,他們就針對不同寶寶對相同事物的反應做了測試。

研究人員分別找來普通的玩偶、會突然跳起來的小狗、帶著小丑面具的人,輪流觀察寶寶們的反應。

面對這幾種對象,熟悉的玩具、不確定性的事物、陌生事物,寶寶們的反應各有不同。有的寶寶每次都很激動興奮,有的寶寶從始至終一直很平靜,有的寶寶則一直很謹慎,還有的寶寶面對突然跳起來的狗狗被嚇哭了……

而更神奇的是,這幾種反應,和成年人在面對相似情景是表現出的反應類型基本一致。

所以研究人員認為,在生命早期,寶寶面對外面世界做出的反應有這樣的差異,說明這和孩子天生的「氣質」是分不開的。而爸爸媽媽往往是根據孩子自身的氣質特徵,對孩子進行引導。比如保持興奮的孩子,媽媽會帶他去更多地方,給他更多的刺激,家庭氛圍也往往會是歡鬧充滿元氣的。這樣,父母后天的培養,就是在孩子天生氣質的基礎上進行的,兩者共同作用,形成孩子成年後的性格。

前文中一直在提到一個詞,叫「氣質」,這個詞在很多語境下都指的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認為是後天的培養、閱歷的增加、看書的沉澱所形成的,但我們今天說的「氣質」,指的是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心理學認為它是人先天形成的。

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將人的氣質分為四種類型,劃分依據是人體的四種體液:

(1)多血質:體液中血液占優勢,活潑型。這些孩子特別善於適應環境的變化,善於交際,精力充沛,對什麼都感興趣,不喜歡一成不變的生活。

(2)黏液質:體液中黏液占優勢,安靜型。粘液質類型的寶寶反應比較緩慢,情緒不容易激動,有很強的自制力。

(3)膽汁質:體液中黃膽汁占優勢,興奮型。膽汁型寶寶和多血質寶寶相比,也是比較容易激動,行動敏捷,但是容易暴躁,遇到事情可能不太能考慮到後果,而且他們的精力旺盛體現出周期性,在精力用完時,容易變得很沮喪。

(4)抑鬱質:體液中黑膽汁占優勢,抑制型。抑鬱質的特點是對情感的體驗深刻持久,思想透徹,體驗情感的方式會比較少,平常比較小心翼翼,在困難面前會優柔寡斷。

可見,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人發現這一點,並且人們沿用至今,仍然覺得有借鑑意義。不過,氣質的生理基礎仍然無法確定。

孩子剛出生,最先表現出來的差異就是氣質差異,比如有的孩子愛哭,有的孩子安靜,有的孩子煩躁,有的孩子平穩。

因為氣質類型具有穩定性,所以通過教育和環境去影響孩子的氣質類型,往往緩慢而持久。當然,不同的氣質類型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沒有高下之分,找到適合孩子的引導方式更為重要。

看了這四種氣質類型的分類,我們再去觀察寶寶的行為,孩子的遊戲行為、社交行為,很容易就能判斷寶寶的屬於哪種氣質了。

那麼面對不同氣質的寶寶,是培養寶寶發揮優勢,還是通過鍛鍊加強寶寶的劣勢呢?

其實,寶寶氣質類型中能讓孩子獲得優勢的部分,不需要在教育中刻意引導,因為寶寶會不斷通過這些天生的長處所收穫的好處中得到正向反饋,從而不斷加強自己的優勢。

比如,多血質的寶寶善於交際,和其他類型的寶寶相比,他在人群中容易因此獲得社交上的滿足;抑鬱質的孩子通過遲疑和思考,避開了自己不喜歡的結局,也會讓他傾向于謹慎的做事。

當然,天生的氣質模型不是完全不能改變,通過有意的引導以及自身的刻意練習,也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

很多小時候非常活潑的孩子,長大後會變得文靜,這可能和她所處的集體以及自身的審美有關係。如果周圍環境中大家都誇讚文靜的孩子,或者他曾經因為活潑愛說話受到他人的針對,甚至是因為孩子看了一個動畫片有了一個偶像,他想要變成另外的氣質類型,都有可能讓孩子轉移一種氣質類型。

家長作為孩子生活環境的製造者,很多行為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有的起到促進作用,有的起到阻礙作用,那面對寶寶的缺點,應該如何進行正向的引導的?

多血質和膽汁質的寶寶,注意力容易被環境所轉移,自制力可能稍微差一些。

這就需要對孩子進行注意力訓練,以及延遲滿足的訓練。

比如寶寶玩兒玩具只喜歡別人手裡的,可以多和孩子一起玩兒一件玩具,充分發揮這件玩具的功能,讓孩子體會到用較長時間做一件事的節奏。寶寶一歲半之後,玩兒積木、拼圖、繪畫等創造性遊戲時,給孩子安靜的獨處環境,而不是反覆叫孩子進行干擾。

例如,找一個小時的時間,把房間中玩具都拿走,手機、平板拿開,只有寶媽和孩子在房間中,一個小時就畫畫度過,規定時間到了再出門玩兒,這才是創造環境,而不僅是用嘴巴說,你要專心。

等孩子再大一些之後,可以進行延遲滿足訓練

提到延遲滿足,有的寶媽是反對的,認為這會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其實任何一種教育方式都沒有絕對的錯誤,因材施教學會運用才是關鍵。對多血質的孩子來說,見一個愛一個,拿到兩分鐘就不玩兒了,總是無條件滿足他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父母可以帶孩子去玩具店,當孩子看中一個玩具後,把服務員叫過來當著孩子的面問多少錢。比如服務員說300,媽媽可以說,沒有想到這麼貴,媽媽一個月的工資只有2500,還要交你的幼兒園費用,買的吃的穿的,本來打算用100塊錢給你買,這個超出了200塊,那怎麼辦呀?

這時候孩子會很緊張,他很喜歡但是東西還沒到手裡,媽媽沒有直接說不買,就是還有轉圜的餘地,他會跟著想辦法。這時候媽媽可以說,這樣吧,媽媽這個月多加兩天班,多掙200塊錢,工資到手的時候咱們再來買好不好。

這樣一來,孩子知道每筆錢來之不易,而來知道想要的東西不見得立刻就能得到,但是我們可以去努力,這種對滿足實現的等待和規劃能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學會的。

相反的,粘液質和抑鬱質的寶寶,可能需要爸媽更多的鼓勵。

面對世界保持冷靜和警惕的寶寶,也讓媽媽頭疼,我們可以引導寶寶學會釋放自己的情緒。

孩子生氣時,鼓勵他爆發出來,孩子難過時,鼓勵他說出來,遇到困難,學會消除孩子的顧慮。

謹慎的孩子比較少見,《爸爸去哪兒》中Jasper小小春就比較典型。

有一集晚上所有的爸爸和孩子,還有媽媽一起參加當地的一個活動,活動看起來有點危險,其他寶寶都有些害怕,但是看見爸爸去玩兒還比較平靜,到了Jasper這裡,他一定要阻止爸爸去,因為他覺得危險。

為此,孩子和爸爸僵持了很長時間,甚至尖叫著哭,抱著爸爸的腰扯著爸爸的衣服,就是不讓去。媽媽應采兒特別感動,孩子的謹慎,不僅體現在對自己考慮上,他把爸爸媽媽當成自己也需要保護的人。

那一個片段讓人特別的印象深刻,Jasper就是非常典型的謹慎型孩子,面對這樣的孩子,讓他少一些顧慮,多一些開心,他才會更幸福。

比如,孩子受到批評時,感到沮喪難過,但他選擇低著頭不說話,自己回去消化,這時候媽媽可以抱住孩子,說句媽媽知道你委屈,得到理解後的孩子此時都會忍不住釋放自己的壓力,抱著媽媽委屈的哭出來,等孩子平靜之後再進行安慰,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才能越來越樂觀。

總之,孩子的氣質出生到長大並非已成不變,而且氣質類型往往不是單一存在的,常常是混合在一起,隨著孩子的心智成熟,他會逐漸實現自我的完善,對自己的氣質進行修正。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夠在成長中取得心理的平衡,接受自己本身的樣子,或者發展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