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無招勝有招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發佈 2020-01-09T16:24:04+00:00

無招勝有招,簡單純粹的微信最可怕。所以,有些時候,時間真的是一個好東西,它可以證明那些你原本百口莫辯都無法說清楚的事情。資深撰稿人,媒體人,專欄作者。

微信對於用戶需求和用戶偏好的精準把控,讓微信的每一次轉型都足夠穩健。無招勝有招,簡單純粹的微信最可怕。

看完了今天上午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的演講,我最大的感覺就是微信依然保持著簡單、純粹的發展狀態。對於一個擁有著上億用戶的APP來講,能夠繼續保持這樣一種心態其實是難能可貴的。

當然,我這裡所說的簡單、純粹並不是指微信功能的簡單、純粹,而是指微信對於用戶需求、偏好的精準把控。正是微信始終對用戶需求的這種簡單、純粹的把控,所以,讓我隱隱感覺到微信的每一個變動都是基於對用戶的精準把控觸發的,絕非僅僅只是拍腦袋來決定的。

微信的每一個動作都有它自己的一套產品邏輯,絕非僅僅只是按照張小龍,或者是按照騰訊內部的需求來操作的。這套產品邏輯的背後其實就是對於用戶需求和偏好的精準把控。

但是,對於那些並不理解微信這一套邏輯的人來講,微信的某些操作或者變化可能會被看成是對用戶需求的漠視。

小程序、微信指數、看一看等諸多新功能的上線其實都有這樣的聲音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曾經並不被理解,或者並不被人們看好的新功能現在恰恰成了滿足人們新需求的主要渠道。所以,有些時候,時間真的是一個好東西,它可以證明那些你原本百口莫辯都無法說清楚的事情。

或許,這是張小龍並不願意參加微信公開課這樣的大會的原因所在。因為在一群你並不理解的人面前來解釋你的產品邏輯和設計的初衷,的確是在浪費時間。而造成張小龍有如此判斷的根本原因正是他對於用戶需求簡單、純粹的理解,或許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會讓微信的每一次轉型都足夠穩健。

對於微信這樣一個擁有億級用戶的應用來講,用「穩健」一次來形容轉型其實要比用「完美」來形容更加貼切。因為對於這樣一個如此龐大的應用,轉型很難能夠做到盡善盡美,能夠做到穩健就已經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了。

如果我們去探究微信轉型「穩健」的內在原因,保持簡單、純粹或許是最為根本的原因。環顧現在的社交戰場,雖然微信一家獨大的地位不可挑戰,但是,社交本身蘊藏著的巨大的潛能以及它與外部產業結合的諸多可能都讓競爭者們虎視眈眈。

以阿里、百度為代表的老牌的科技巨頭早前已經與騰訊在社交戰場上不知道大戰了多少回合了,而以子彈簡訊、馬桶MT為代表的社交新玩家猝不及防地入局更是讓我們看到了社交市場並不太平。

但是,外部的攪局者似乎每一次都鎩羽而歸,並未真正挑戰到微信在社交市場當中的江湖地位。

這除了和微信的先發優勢有一定關係之外,同樣與微信團隊對於用戶需求、偏好的簡單、純粹的把控有著很大的關係。簡單、純粹的特質最終決定了微信可以用無招勝有招,即使是面對內部和外部的諸多挑戰,依然可以統統化解。

這正是微信真正可怕的地方。

試想一下,如果微信拿著自己這上億級別的用戶去做其他的東西,收割用戶,而不是以用戶需求為基本導向,可能在短期內微信可以給騰訊帶來巨大的收益。但是,從長期來看,這其實對微信來講是一種傷害,因為缺少了對用戶需求的簡單、純粹的把控和理解,微信或許早已不再是那個我們認為的微信,而微信所有的步調同樣會走樣。保持所謂的「穩健」同樣不再可能。

好在微信並未這麼做,而是繼續保持著簡單和純粹。這無疑讓我們對微信未來的改變充滿了期待。因為這份簡單和純粹可以讓微信繼續推出那些可以受用戶歡迎的功能和應用,或許,同樣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新的便利。

在今年的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提到了有100萬人有5000人以上的好友,這讓微信團隊開始思考繼續提升好友數量。另外,基於用戶對於短內容和紅包的需求,微信同樣將會在這兩個方面發力。

這一切的一切其實都是基於微信團隊對於用戶需求的簡單、純粹的需求的把控所觸發的。

這無疑讓我們對新版本的微信充滿了期待,同樣對這樣一個擁有億級用戶的超級應用有了新的認識。它沒有躺在過往的功勞薄上睡大覺,而是不斷關切用戶需求,並且用這些需求來指導自己未來的動作。

這種簡單、純粹或許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而這正是微信真正可怕的地方。

#專欄作家#

孟永輝,微信公眾號:menglaoshi007,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撰稿人,媒體人,專欄作者。從事網際網路多年,長期關注行業研究。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