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 救不了 HTC

愛范兒 發佈 2020-01-09T17:07:08+00:00

1月 6 日,HTC 公布了 2019 年全年營收數據,不少人等待的觸底反彈並沒有出現。據官方統計,2019 年 HTC 的合併營業額約為 100.15 億元新台幣,同比去年下降了 57.82%,如果對比 2017 年的數字更是大降了 84%。

你可能還不知道,現在 HTC 一整年的營收,還沒有蘋果賣兩周 AirPods 耳機來得多。

這是彭博社專欄作家 Tim Culpan 給出的結論。1 月 6 日,HTC 公布了 2019 年全年營收數據,不少人等待的觸底反彈並沒有出現。

據官方統計,2019 年 HTC 的合併營業額約為 100.15 億元新台幣(約為 3.32 億美元),同比去年下降了 57.82%,如果對比 2017 年的數字更是大降了 84%。

細看每個月的表現,HTC 僅在今年 9 月份獲得了約 1.53% 的同比上漲,其餘 11 個月均為 50-70% 左右的大幅度下跌。

同時,2019 年也是 HTC 業績連續下滑的第 8 年,這讓它滑落到了自 2001 年以來的最低記錄。

當年紅極一時的智慧型手機品牌,如今卻萎縮得如此厲害,不免令人唏噓感嘆。

▲ 過去 15 年 HTC 的公司業績變化

Techcrunch 還製作了一張統計圖,展示了 2005-2019 年間 HTC 營收總額的變化。其中前半段可以視為 HTC 的高速發展期,但這個階段沒能持續多久,HTC 就迎來了衰退期,而且下滑速度幾乎和它的漲幅一樣快。

真正屬於 HTC 的高光時刻,出現在 2010-2012 這三年。尤其是 2011 年,當時 HTC 的全年營收達到了 4657.9 億元新台幣(約為 154 億美元),為史上最高水平,市值更是超過了黑莓和諾基亞,成為僅次於蘋果、三星的第三大手機製造商。

▲ IDC 統計的 2011 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數據

就算只看手機銷量,按照調研機構 IDC 的統計,當時 HTC 也能排進全球前五。

這波增勢來得如此之快,主要還是得益於 HTC 抓住了 Android 系統崛起的節點,加上「機海戰略」的實施,成功吸引了一批從功能機轉向智慧型手機的用戶,而獨特的 Sense UI 也讓 HTC 手機獲得了有別於其它品牌的視覺標識。

但這種網羅大眾的策略沒能讓 HTC 保住增長的勢頭。在隨後的兩三年內,HTC 的高端機就遭受到來自蘋果 iPhone 和三星 Galaxy 系列的衝擊,而中低端產品線也逐漸被華為、小米和 OPPO 等品牌所搶占,被擠出局只是時間問題。

如今,你已經很難再在正規渠道買到 HTC 的行貨手機了。無論是天貓還是京東,搜索列表中最顯眼的都是 HTC 的虛擬現實眼鏡。

而 HTC 官網首頁則留有一幅「HTC U12+」的海報,它還是 HTC 在 2018 年發布的旗艦機。

就算在 HTC 的大本營台灣,整個 2019 年也只有 U19e 與 Desire 19+ 兩款中端新品,以及一個打著區塊鏈手機名號的 EXODUS 1s。

它們可能是 HTC 對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最後一點念想了。

2018 年 10 月,剛接任 HTC CEO 職位不久的 Yves Maitre 也在一場採訪中坦言,HTC 已經停止了對智慧型手機硬體的創新:

「像蘋果、三星和華為公司,都已經在手機硬體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但我們沒有,因為我們把資源都投到了虛擬現實(VR)領域。我認為 HTC 是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點做了一件正確的事,並為此付出了代價,我們正在從中尋求恢復。」

這並不是 HTC 高管第一次對自家的虛擬現實業務發表觀點。區別在於,此前你聽到的大部分都是「看好 VR 的未來、VR 將成為下一代計算平台」類似言論,但他們卻不願意承認自己已經犯下了一個很多大公司都會遇到的錯誤:

將一個過於超前的產品推向市場,甚至沒有給自己留下另一條後路。

HTC 選擇將發展重心轉移至虛擬現實領域是在 2014 年,也正好碰上了 VR 最火熱的起步階段。

當時,Facebook 花了 20 億美元買下了 VR 界的明星公司 Oculus;一年後,三星推出了可以和自家旗艦手機聯動的 Gear VR 配件;到了 2016 年,索尼也推出了 PS VR 眼鏡;還有 Google Cardboard 紙盒,更是靠著低價爆賣了一千萬份。

這還只是大公司的動作,在此影響下,許多初創公司、投資人和小型設備廠商也都湧進到 VR 領域,大有在消費者市場發起一股技術革命的態勢。

可時至今日,虛擬現實依舊沒有迎來屬於它的「爆發期」,更別說在消費者市場引起多少關注。最明顯的變化,大概就是在商場、遊樂場中多了幾塊 VR 體驗區而已。

▲ Cardboard 紙盒大概是 Google 做的最成功的一款「概念產品」

市場還沒火,冷水就已經潑了過來。2017 年的資本撤退就迅速清洗了一批想掙快錢的 VR 創業公司;三星的 Gear VR 疊代了兩年則沒了下文;總喜歡做事做一半的 Google,也選擇在今年關閉了自家的 VR 項目「Daydream」。

如今,Google 和蘋果、微軟都已經把焦點投入到 AR 領域,它和 VR 有一定共通處,但發展目標仍有本質上的差異。

目前整個 VR 市場,真正成體系的參與者也只有索尼、Oculus 和 HTC 這三家廠商。其中索尼已經在前幾天的 CES 發布會上公布了 PS VR 的累計銷量,為 500 萬台。

考慮到它的問世時間已經超過了三年,這顯然也不是一個值得誇耀的數字。

然而,依靠著 PS4 主機過億的出貨量,以及索尼在遊戲內容上的不斷投入,PS VR 已經是目前 VR 市場上表現最好的產品了。

何況,Oculus 和 HTC 也從未以官方身份,對外公布過自家 VR 設備的累計銷量。

按照 IDC 的預測,2019 年整個 VR/AR 市場的設備出貨量會在 760 萬台左右,這比 2018 年的 590 萬台稍有上升,大部分增長仍會出現在商業領域,而非個人消費者。

考慮到現在全球智慧型手機一年可以輕鬆賣出超過十億台,而總被看作是「夕陽產業」的 PC,也能穩定在每年兩三億的銷量上。不說 VR 行業是在原地踏步,但至少距離「普及」狀態還差得很遠。

背後的原因也不難理解,畢竟定價高,便攜性差,且使用場景有限,也沒有堪稱「殺手鐧」的內容,這些都是阻礙 VR 設備「出圈」的老問題。

光是讓這個笨重的頭戴式設備擺脫外置定位器和有線連接,戴上即玩,並做到規模化量產,Oculus 就耗費 4 年時間,投入了 30 億美元,才得以在 2018 年 Oculus Go 上實現。

至於 HTC 旗下的首款 VR 一體機 HTC Vive Focus,也差不多是在這個時間點上市。

但這並不代表它們就是人人都想要的 VR 設備。Oculus 前任 CTO 卡馬克此前接受採訪就表示,目前 VR、AR 頭戴式設備所採用的四四方方造型,仍很難被大眾消費者所接受,更不要說戴著它走出家門。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這些公司也只能繼續將「VR 是未來」的話掛在嘴邊,然後不斷投入資金,尋求新的技術手段,儘早將這些頭盔做成一個類似護目鏡甚至是太陽眼鏡的東西。

可就和大部分同樣被確信是下一波浪潮的產品一樣,沒人知道這個未來何時會落地,更多時候,它們都更像是一個流於紙面上的幻想,以至於任何投入都像是砸進了一個無底洞中。

▲ Facebook 的首席科學家 Michael Abrash 去年稱,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推出真正意義上的「下一代 VR 設備」。

人們可以不擔心 Oculus 和 PS VR,是因為它們還能不考慮短期回報,靠著 Facebook 以及索尼的其它業務來為自己輸血,在 VR 市場裡持續地「試錯」。

就算大方向走歪了,轉變策略也好,砍掉一整個部門也罷,也不會對公司的生死存亡造成致命影響,這是和野心相匹配的資本與體量所決定的。

現實狀況是,Facebook 可以花錢找來知名開發商重生娛樂,為 Oculus 製作獨占 VR 射擊遊戲,甚至是直接買下製作《Beat Saber》遊戲的工作室。

而索尼作為遊戲行業的巨頭,雖然硬體上不出彩,卻坐擁著目前最豐富的 VR 遊戲庫。

相比下,HTC 在資金的運用上就無法如此任性了。淡出智慧型手機市場後,VR 幾乎是 HTC 唯一一個能倚靠的業務,加上業績頹勢依舊,很難想像 HTC 還能在硬體開發之外,將充足的資金分配到軟體和內容上。

更關鍵的是,HTC 得先確保自己能撐到 VR 普及的時刻。

題圖來源:VR & FUN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