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 從低頭看自己,到抬頭看世界,林黛玉的偉大在於覺醒

浮生漫讀 發佈 2020-01-09T17:27:10+00:00

三個共同點讓他們互相吸引《紅樓夢》|讀《五美吟》,重新認識黛玉,這才是才女該有的樣子《紅樓夢》 | 送宮花引金玉初聚,黛玉親手把寶玉推向了寶釵

很長一段時時間,我都無法理解「放下屠刀,產立地成佛」的禪語,雖說佛家不打誑語,但這句話太像誑語了。如果一個殺人的惡魔,只要願意放下屠刀不再殺戮,就可以馬上成佛,這對潛心修佛而不得的人不公平,對那些一生從善的人更不公平。


直到我讀懂了黛玉,我才理解了這句禪語的真理所在。


毫無疑問,林黛玉是作者曹雪芹最鍾愛的人物,而且給予了「世外仙姝」的定評。來自仙界的她,必定是人美心美的,然而,作者卻用太多的筆墨來寫她內心的不美。她悲觀、小性、刻薄、自我,雖然不能拿她和殺人成性的惡魔比,但作為一個來自仙界的人,這麼多小惡的累積,也是大惡了。用佛家的話來說,已是「貪、嗔、痴」三毒俱全。


這不免讓讀者產生疑惑,也讓太多不明真相的讀者誤入歧途,以為黛玉的這些特點,都是作者所推崇的,所以,不對也是對,拚命為黛玉找理由來扳正。這就流於曹雪芹所批判的世俗小說了,也就是現在流行的瑪麗蘇小說,把女主塑造成人見人愛的自帶光環的高度失真的人。


曹雪芹的偉大正在於此,他反其道而行之,給他最鍾愛的女主賦予仙身凡心。黛玉有著天仙般的絕世容顏,但她的內心,卻是最為世俗的小女人,小女孩該有的毛病她都有


她吃醋,不但吃愛情的醋,還吃寵愛的醋,就像父母對鄰居家孩子表現了關愛,孩子就吃醋了。所以,當賈母要給寶釵過生日,享受慣了賈母獨寵的黛玉,就生出不爽來。


她嫉妒,嫉妒一切勝過她的人。所以,當寶釵的「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黛玉便「有些悒鬱不忿之意」。當湘雲說「你敢挑寶姐姐的短處,就算你是好的」,黛玉馬上冷笑道:「我當是誰,原來是他!我那裡敢挑他呢。



她刻薄,利用她天生的聰慧和後天的才華,嘴上不饒人,可謂懟天懟地。李嬤嬤說她「說出一句話來,比刀子還尖」;寶釵說她的「一張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歡又不是」;林紅玉說她「嘴裡又愛刻薄人,心裡又細」,如果隱私被她聽去了,「倘或走露了風聲」,後果不堪設想。


她小性,翻臉比翻書還快,哪句話不小心衝撞了她,馬上掉臉子,而且不給人留退步。她自己可以因思春吟誦「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寶玉說了句「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鴛帳,怎捨得疊被鋪床」,她就翻臉了。這是明顯的口不對心,言行不一。


她悲觀,患得患失,自以為憑她的美貌和才華,她想要的一切都應該唾手可得,但又很清楚這幾乎是妄想。因此在這種撕裂中日夜悲泣。


這也是黛玉擁有海量粉絲的原因:每一個女性,都能從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她身上的某一個特點,太像現在的我們或曾經的我們,那麼熟悉。而現實中的我們,卻因擁有和黛玉一樣的特點倍受打擊,得不到認同,更得不到關愛。於是,我們會對黛玉產生心理投射,就像關愛和撫慰現實中的自己


現實中不被認同的特點,到了文學作品中就成了美德嗎?這是瑪麗蘇們的想法,不是曹雪芹的觀點。曹雪芹對黛玉的喜愛和讚美,不是因為她擁有這些小女人的小毛病,而是用先抑後揚的方式,來突出黛玉的覺醒和改變


這種覺醒,就等同於「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黛玉的那些小惡,就是她的「心中賊」。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是偉大的哲學家王陽明說過的一句名言,也是他心學理論走向實踐的關鍵。


人的潛能是無窮的,這種潛能,往往能讓我們面對外界的挫折而愈挫愈勇。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我們都有辦法去戰勝,並在戰勝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強大。曹雪芹在紅樓中塑造的薛寶釵正是這樣的人物形象,她像秋冬的勁草,「愈冷愈蒼翠」,沒有什麼挫折能打倒她。


然而,寶釵所面對的只是「山中賊」,黛玉面對的卻是「心中賊」。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難就難在首先很難覺察到心中有賊,然後難在即使清楚心中有賊,也做不到破除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一個人要做到了解別人並不難,因為我們是旁觀者,只要擁有足夠的學識,就能識別對方。但要了解自己太難,因為處在燈下黑的狀態,看不清自己,所以「自知者明」,只有變燈下黑為明亮,才能看清自己。勝人者有力,打敗別人只要有力氣就夠,但要打敗自己卻需要強大,這個強大不但指體能,還指內心。


因此,曹雪芹對黛玉的刻畫,賦予她那麼多小惡,為了就是突出她的「心中賊」。這些賊,藏在她心底,她因為燈下黑而看不見,再加上她在賈府處於眾星捧月的狀態,也讓她沒有機會去面對自己的內心。就像一股賊伙在三不管的地方大肆作惡,勢力越來越大,作派也越來越囂張。賈府的環境助長了黛玉的「心中賊」,使得她在不自知的情況下,越來越張狂


這也是現實中的我們對黛玉加以投射的原因:現實中的我們,無法擁有像黛玉一樣公主般的生活環境,沒人會無限容忍和遷就我們的小脾氣。那些黛玉能做的,我們都不能做,一做就會被打擊。所以,每個女孩都有童話里的公主夢,做公主的好處,不是有粉色的宮殿,不是有漂亮的衣服,而是可以充分做自己,隨心所欲,世間的規矩制度都不能約束公主。而且,到了情竇初開之時,還會有王子騎著白馬而來,給公主鋪開一條鮮花大道。世間所有的美好,都自動向公主靠攏;世間所有的打擊,都自動遠離公主。


然而,這些終歸是無法在現實中存在的,夢可以做,最終還是要醒來,要回歸現實。《紅樓夢》寫的是夢,本質還是現實主義小說,是為現實而寫。所以,黛玉的公主夢也要醒來。


這就是曹雪芹賦予黛玉這麼多小惡的原因,用先抑後揚的方式,先讓她把公主夢做到極致,再讓她從夢中醒來,做一個現實中的「世外仙姝」。


覺醒難,糾錯更難,黛玉卻做到了覺醒的同時糾錯。


《紅樓夢》是寶玉和黛玉共同做的一個夢,夢中的他們是高度同步的:都安然接納最優厚的物質生活,都享受著眾星捧月的精神待遇,一個是王子一個是公主,賈府的規矩和制度為他們讓路,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自己。


這個夢,就是他們的「心中賊」,寶玉和黛玉都有著「心中賊」,然而,面對寶釵、湘雲、襲人等人堅持不懈地勸導,寶玉冥頑不靈,始終看不到自己的「心中賊」。相比之下,黛玉卻因寶釵的一次點撥,不僅發現了,覺醒了,而且馬上付諸行動,成功破除了「心中賊」。


這個過程,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為什麼惡魔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因為讓惡魔能主動放下屠刀實在太難,他不但要意識到自己的錯,還能迅速糾錯。


世俗中的每一個人,心中都有賊,都是惡魔,只是惡的程度不一樣而已。幾個人能做到自知而主動糾錯?


通部紅樓,只有黛玉一人做到了,她已到了成佛的境界。在她覺醒並糾錯的瞬間,她就身心合一了,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世外仙姝」。


因此,我們能看到,第四十二回是黛玉的分水嶺,四十二回前後的黛玉判若兩人,那些小惡一點點離她而去。她從低頭看自己,迅速轉變為抬頭看世界,不但擔憂賈府將「後手不接」,而且詩風也變了。從《葬花吟》的自哀自憐,到《五美吟》的詠嘆男權制度下女子的薄命,關注點不再是個體,而是所有女性


這種覺醒和改變,堪稱偉大。


這才是曹雪芹稱頌黛玉的原因,她的這份偉大,遠在寶釵之上。因為寶玉破的是「山中賊」,在磨難挫折中強大;黛玉破的卻是「心中賊」,在覺醒和糾錯中強大。「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所以寶釵只是「高士」,黛玉卻是「仙姝」,其行為已突破世人的極限


這也是黛玉更應該比寶釵受推崇的原因,寶釵的人生經歷,我們很難遇到,我們也並不願意像她一樣活著。但黛玉身上的小惡,卻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破除的。我們不必像黛玉一樣「立地成佛」,迅速覺醒和改變,但我們可以向她靠攏,學後自我審視,發現自己的「心中賊」,並勇於糾錯。《左傳》中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知錯難,能改更難,知錯而能改,等同於「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大善。


愛黛玉,不是愛她那滿身的毛病,而是愛她對毛病的覺醒和改變,這才是愛黛玉的正確姿勢,也是曹雪芹的拳拳之心,是黛玉這個藝術形象的成功之處。


相關閱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