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之死或許是一場陰謀,只不過設局者想簡單了

歷史大都督 發佈 2020-01-09T17:52:44+00:00

關羽影視劇形象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人,雅號「美髯公」。關羽早期認識劉備張飛皆為緣分關羽出生於下層社會,自小疾惡如仇,19歲那年,他從下馮村來到解州城,想要求見郡守表達自己的報國之志。


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雅號「美髯公」。

關羽早期認識劉備張飛皆為緣分

關羽出生於下層社會,自小疾惡如仇,19歲那年,他從下馮村來到解州城,想要求見郡守表達自己的報國之志。在那裡他遇到了韓守義,殺死了城中惡霸呂熊,解救了城裡的姑娘。

之後他連夜逃往他鄉,遇到守關官兵盤查時,情急之下,他指著關口說自己姓關。流落到涿郡後,正好遇上東漢鎮壓黃巾起義。他在這裡結識了劉備,張飛,三人志同道合,結為異性兄弟。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民間尊其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中的「義絕」。

關羽從東漢時代一直到我們今天都被人們所推崇的英雄人物,因為他的剛正不阿也因為他的忠義擔當,雖說英勇無比但關二爺最終的結局卻不圓滿,縱橫一世卻遭歹毒小人搶收寶刀、屍首異處,看似關羽是死於自己的剛愎自負,但背後真實的原因是如此嗎?或許並不是。

關羽在蜀國地位卓絕,但象徵意義較大

關羽一輩子內心都是心向蜀國的,即使他當初身在曹營時心也是面向漢朝,這是因他明白什麼是忠什麼是義!他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自己的大哥劉備,所以當關羽在鎮守荊州時已經是年過花甲之人,歷史潮流浩浩蕩蕩向前推進,後來人總會超過前人。

對於蜀國而言依舊如此,所以關二爺老來在蜀國的地位更多的是象徵性的,前線已由英勇的青年接替,現如今只落得個坐鎮後方的官差,而所鎮守的荊州也非同以往,因為荊州本就是是非之地,它嚴格意義上說並不是劉備的管轄地,因為它是劉玄德從孫權手中借來的!

對於荊州的收復,孫權可是無時無刻都在準備著,而劉備也絕不會心甘情願地將這麼一塊肥肉拱手相讓,所以才派自己信任的二弟在此鎮守,因為劉備相信早晚有一天孫權會有所行動,可見這份差事並不是那麼容易,對於關羽而言在此雖不說大才小用,但也有幾分輕薄之意,心中也絕不是那麼願意。

蜀國的排兵布陣,劉備也有自己的考慮

劉備縱橫沙場,也早已料定自己英勇一生的二弟絕不會輕易屈服必定會有所犯錯,再加上荊州的地塊本是必爭之地,關羽在此必然會受許多因素的考量,對於自己的二弟而言,劉備心中的霸業卻顯得更為重要,現如今三國鼎立局面已經許久,劉備若想要在自己有生之年收復中原必須要先打敗吳國,想進攻則要有一理由,而這一理由必須要讓眾人信服,所以關羽便淪為了誘餌。

而這一場對於劉備來說卻是進退有度,進如果吳國來犯,關羽還尚有武力的話,一舉挫敗吳國則自己會派兵乘勝追擊,退如果關羽兵敗甚至有其他嚴重後果,自己則將會出兵為二弟復仇!好一手妙棋!在我們看來歷史無疑是選擇了後者。

而這也正和劉備的心意,在當時關羽在身陷重圍之時,西川援軍千里迢迢,遠水救不了近火,加上關羽怎麼也想不到突然就兵敗如山倒,這種情況劉備等人就更始料未及了。劉封和孟達那點援軍雖然也算不了什麼,但是如果他們出兵,關羽也不至於敗走麥城。劉備的軍隊本離麥城不遠卻遲遲不見救援,為的便是要關羽敗落,關羽一敗落出逃自己出兵吳國便有了強大的理由,和自己的宏圖比起來一個城池的丟失算得了區區何物!只不過歷史並沒有給蜀國的君主一個滿意的答覆,劉備在這個局中千算萬算,也沒有算到自己的軍事實力會弱吳國那麼多,所以在他心急火燎、貿然出兵之後換來的結局不僅是自己二弟永遠離開自己,另外還有蜀國的元氣大傷。

劉備愚蠢之計的實施就等同於蜀國根基被吳國連根拔起,再想要恢復元氣便是痴人說夢,因為魏國和吳國根本不會給蜀地喘息的機會,接下來迎接蜀國的便是劉備病死白帝城,諸葛亮吐血五丈原,最終被魏國所滅,泯滅在歷史長河中。

文/歷史大都督 圖/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