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博物館,不能自禁的驚嘆

品讀塵煙 發佈 2020-01-09T17:53:07+00:00

巨犀化石體長約9米,高約5米,活著時體重約30噸,是陸地上曾經生存過的最大哺乳動物,而這是距今2400萬年前的事情了。



當我有幸進入吐魯番博物館後,我忽然生出了十二分的驚嘆、驚嘆和驚嘆。驚嘆到我的不是那滿滿當當的展品,而是那當下中國獨一份的民間文書與巨犀化石。



首先驚嘆到我的是高大完整的巨犀化石骨架。一開始我以為是模型展品,後與講解員再三問詢才信以為真。巨犀化石體長約9米,高約5米,活著時體重約30噸,是陸地上曾經生存過的最大哺乳動物,而這是距今2400萬年前的事情了。博物館的講解員告訴我們,作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美麗巨犀化石是我國發現的唯一完整的巨犀骨架。


其次驚嘆到我的是1200年前的一個12歲"義學"學生的作業本。這個名叫名叫卜天壽的"小學生",在高昌縣寧昌鄉的一所"義學"上學。如何知道的這麼清楚?因為他交的作業里都寫著呢。他用毛筆抄寫了《論語鄭氏注》和《千字文》,還順便抄錄了大約是當時流行小詩小詞什麼的。


卜天壽只有12歲,還是一個沒有畢業的小學生,可他的毛筆字寫的可是真叫好,要是放到現在,可能會有人裝裱後掛到牆上了。可古代那個年月卻只能是當作工料雲糊在紙棺上了,古今的差距怎就這麼大呢?

卜天壽的這份"作業"出土於阿斯塔那墓地。是從吐魯番當年盛行的紙棺上揭取下來的。專家們說,《論語鄭氏注》在唐以後就失傳了,近些年多地出土了不少《論語鄭氏注》的殘本,但卜天壽的作業是其中保存較好且最長的卷子。



再驚嘆的是吐魯番博物館藏品中有大批的民間的契約、籍帳、私人信札等文書。這些文書並不出於王公貴族,不出於富商大賈,而是來自於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普通百姓。充斥於各類展館展廳的出土文物大都來自於皇陵大墓,而這些卻更顯得彌足珍貴。

現在能夠看到1200多年前抄寫的作業,能夠讀到生活在唐代的吐魯番民間傳抄的小詩小詞小曲什麼的,能夠通過這些普通人生活遺蹟窺探生活在一千餘年前人們的生活狀態,還能不令人驚嘆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