鄀國盜牛:開國時的窘迫和心酸,造就楚國數百年的奮發和強大

對話歷史 發佈 2020-01-09T18:53:10+00:00

鄀國盜牛清華簡2008年7月入藏清華大學的戰國竹簡中,有一篇楚國史官書寫的記錄楚國歷史的《楚居》,《楚居》中開篇有一個典故記錄了楚國開國時的艱辛,這個典故就是「楚人偷牛」,也稱「鄀國盜牛」。

鄀國盜牛

2008年7月入藏清華大學的戰國竹簡(簡稱清華簡)中,有一篇楚國史官書寫的記錄楚國歷史的《楚居》,《楚居》中開篇有一個典故記錄了楚國開國時的艱辛,這個典故就是「楚人偷牛」,也稱「鄀國盜牛」。

「至酓繹,與屈紃,思鄀嗌,卜徙於夷屯,為楩室。室既成,無以內之,乃竊鄀人之犝以祭。懼其主,夜而內屍,抵今曰夕,夕必夜。」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楚國的開國君主熊繹受到周成王的分封,熊繹與屈紃帶領部族從鎬京遷徙到夷屯的丹陽封地後,建了一個用來占卜和祭祀的廟宇,廟堂建好之後,卻沒有可以用來祭祀的貢品,迫不得已就到鄰國鄀國偷盜了一頭還沒長角兒的小牛,他們害怕小牛的主人找過來,連夜宰殺後祭祀祖先。直到今天(楚國史官所在的時代,公元前370年後),楚國人的祭祀都選擇在夜裡進行。

堂堂諸侯國國君,竟然落魄得要靠偷鄰國的牛犢來祭祀!寥寥數語,記錄了楚國開國時的窘迫處境。其實這只是冰山一角,楚國的早期經歷,寫滿了心酸和艱辛!

被遺漏的功臣

這要從楚國開國之君熊繹的曾祖父說起。熊繹的曾祖父為鬻熊,是祝融火正陸終的後裔,鬻熊曾經當過周文王姬昌的老師,並且輔佐周文王,提出為天下人謀福祉的政治思想。

周文王在位期間廣羅人才,勵精圖治,使周國逐漸強大起來,為周武王滅商奠定了基礎。不過由於鬻熊去世的較早,在輔佐周文王時發揮的作用和貢獻應該沒有其他功臣大,所以周王朝建立後,周武王與周公旦兩次大規模的分封都沒有輪到鬻熊的子孫。

周武王滅商後在位三年就不幸駕崩,繼位的周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攝政。周公旦開始攝政的時候國都就出現流言蜚語,揚言周公要取代成王,自立為王。不久東方又發生三監之亂,周公旦不得不統兵前往平叛,又繼續東進平定東夷,使周王朝的疆域達到東海邊。後周公旦又營建成周,制定周禮,可以說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成王長大後,周公旦還政於成王,北面而立,然而又有人在成王面前說周公旦的壞話,手中已無權力的周公旦不得不逃亡楚地。

周國自古有逃亡荒蠻之地的先例,昔日吳太伯為了讓王位於三弟季歷(周文王姬昌的父親),自己帶著二弟仲雍逃亡荊蠻之地,紋身斷髮,以示不可以繼承君位。這次周公旦為了表示自己也無心王位,沒有逃到周朝分封的諸侯國和自己的封國,而是跑到了南方楚人活動的區域,此所謂周公奔楚。周公旦的這次逃亡,給無名無分的楚人帶來了轉機!

恥辱與心酸

周公旦來到楚地後,楚人首領熊繹熱情地接待了周公旦,並不失時機地訴說了自己曾祖的功勞和目前的處境。不久周公旦被成王召回,他向成王講述了楚人的情況,打動了成王,於是周成王正式冊封熊繹為諸侯,賜給他封地只有五十里的子爵爵位,楚國正式立國。

熊繹受到周天子的分封,但什麼賞賜也沒有,封地又在荒蠻的丹陽(非今日的丹陽),不過擁有了正式的名分,對他們來說已經足夠了。用來祭祀的用品沒有了,他們可以去偷;土地荒蕪,他們可以用勤勞的雙手去開墾;地域狹小,他們可以憑實力去擴大;人口單薄,他們可以不斷繁衍生息……正是有了這份信念,熊繹和他的族人一起,乘坐簡陋無飾的車子,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辛勤勞作,開闢荒蠻的荊山。

由於楚國是周王朝分封的諸侯國,他們有義務按期向周天子進貢物品,但是楚國太窮了,沒有像樣的貢品,他們只能進貢桃木做成的弓和棗木做成的箭,以及過濾酒的包茅。

熊繹身處草莽,從封地一路跋山涉水,千里迢迢來到鎬京,向周成王進貢弓矢和包茅。然而他們的辛苦和寒酸的貢品沒有讓周成王產生一絲的感動和同情,反而換來了無盡的恥辱!

「昔成王盟諸侯於歧陽,楚為荊蠻,置茅蕝,設望表,與鮮卑守燎,故不為盟。」

當時周成王大會天下諸侯和四夷君長,熊繹竟然沒有資格與周天子會盟,只是被安排與鮮卑酋長一起替大會守護拜祭山川與神靈的火堆。熊繹天真的認為自己與天下諸侯同等身份,然而周天子卻把自己與鮮卑這樣的蠻夷一樣看待。

這是何等的恥辱啊!

雖然熊繹對此耿耿於懷,但是他只能選擇隱忍。

周成王駕崩後,周康王繼位。周康王在位時期,熊繹與齊國國君齊丁公、衛國國君衛康伯、晉國國君晉侯燮、魯國國君伯禽一起安心輔佐周康王。由於齊、晉、魯、衛四國與周天子親緣較近:齊國是周武王岳父姜太公的封國,晉國是周成王同母弟的封國,魯國是周武王之弟周公旦的封國,衛國是周武王之弟衛康叔的封國,因此都得到周康王賜予的寶器,但楚國與周天子沒有任何親緣關係,所以沒有獲得寶器。

至此,熊繹對周天子已徹底失望,表面上不動聲色,內心裡其實決裂的意念已油然而生。

得不到周天子的賞賜,那麼就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

尊重和地位不能靠別人的施捨來的,

而是要靠實力爭取的!

熊繹要做的,就是想辦法使楚國強大起來,讓周天子和諸侯都為之顫抖!

走著瞧吧!

擴張之路

熊繹回到楚國後,立志發奮圖強,擴大疆土。他把自己的遭遇和恥辱講給大臣以及子孫聽,激勵大臣們團結一致,激勵子孫們把今日之辱轉化成開疆拓土的內在動力。通過幾代國君的努力,楚國的國力不斷增強,開啟了開掛式的擴張之路,由一個方圓不足百里的小國赫然變成了泱泱大國。根據《史記》記載,楚國滅亡的諸侯國具體如下:

楚武王三十七年(公元前704年),開發並占據濮地;

楚文王十二年(公元前678年),滅鄧國;

楚成王二十六年(公元前646), 滅英國;三十九年(公元前633), 滅夔國;

楚穆王三年(公元前623年),滅江國;四年(公元前622年),滅六國、蓼國;

楚莊王三年(公元前611年),滅庸國;十三年(公元前 603年) ,滅舒國;

楚靈王八年(公元前533年), 滅陳國;

楚昭王十一年(公元前505年),滅唐國;二十年(公元前496年),滅頓國、胡國;

楚惠王八年(公元前481年),再次滅陳國;四十二年(公元前447年), 滅蔡國;四十四年(公元前445年), 滅杞國;

楚簡王元年(公元前431年), 滅莒國;

楚懷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6年),滅越國;

楚頃襄王十二年(公元前286年),齊國聯合魏、楚滅宋國,瓜分其地;

楚考烈王六年(公元前256年),滅魯國;

有人統計,春秋時期楚國共滅國40多個,具體為:倪國、庸國、微國、道國、英國、六國、桐國、軫國、魷國、魚國、胡國、邳國、鄾國、應國、夔國、頓國、巢國、柏國、賴國、谷國、凡國、弦國、鄖國、鄀國、蓼國、隨國、黃國、劉國、唐國、絞國、羅國、息國、杞國、江國、蔣國、鄖國、舒國、蕭國、鄧國、申國、呂國、莒國、邾國、許國、蔡國、茅國、鄒國、陳國、淳于國、皖國、葉國、沈國、蔡國……(有些袖珍小國微不足道,所以一定還有漏的!)

挑戰周室

楚國是周朝分封的諸侯國裡面爵位相對較低的(子爵)、疆域最狹小的(子男爵都是方圓五十里)、地域較偏僻的(荊蠻之地)、物資最匱乏的(貢品都要靠偷)、最受歧視(被視為蠻夷)的諸侯國,然而楚國卻是秦國崛起之前疆域最大的、國力強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國家。

知恥而後勇,楚國初期的心酸和恥辱都是以後強大的動力。周昭王時期,楚國就開始與周王朝爭奪銅礦資源,雖然周昭王兩次大規模南征打敗楚國、虎方和揚越,但是周昭王回師途中墜落漢水而亡,周王朝損失慘重。

整個西周時期,周王朝衰落時,楚國就開始反叛,進攻周朝諸侯國,擴大疆域,周王朝中興時,楚國就立刻歸附,安守本分,避免與周王朝發生軍事衝突,保存實力。甚至隨同周朝軍隊對徐國的征討,以獲得利益。

周夷王時期,周王朝衰微,楚國國君熊渠說道:「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於是立三個兒子分別為王,心理上過足了癮。周厲王繼位後,熊渠害怕厲王征伐楚國,又去掉王號。周室東遷後,到了公元前704年,楚國國君熊通通過隨國向周天子進言,要求抬高楚國國君的爵位名號,結果遭到周天子嚴正拒絕,於是熊通自己稱王號,開諸侯僭號稱王之先河。熊通即為楚武王。楚國的僭越稱王,是對周朝建立的禮法體系的一種嚴重挑戰,早已衰落的周王朝對此也無能為力!

楚國到了楚莊王時期,空前強大,楚莊王八年(公元前606年),楚莊王親領大軍以勤王名義攻打陸渾戎,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郊外,檢閱部隊,陳兵示威。惶恐不安的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慰勞楚莊王,楚莊王在接見王孫滿時問九鼎之大小、輕重,表露出不臣之心。好在王孫滿以「在德不在鼎」「周德雖衰,天命未改」成功說服楚莊王退兵。

結語

楚國初期,不斷受到周天子的歧視和侮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等到周王朝衰落後,逐漸強大的楚國不斷挑戰周天子權威,甚至有取而代之之心,這都是前世因今世果,周天子怪不得誰!

所以我們在與人相處的時候,不管對方是落魄或者貧困,都要學會尊重,萬一對方飛黃騰達,自己也不會受到報復或陷入窘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