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0後終於進入40歲的中年!任正非:「不惑」是什麼意思?

私家視角 發佈 2020-01-09T19:24:31+00:00

在年少輕狂的時候,覺得40歲簡直是太遙遠了,就像是老年一樣,那時候覺得自己有大把的時光,也有更多的精彩和可能。


原來盼著過年,現在害怕過年。其實男人從三十歲開始就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了,忙忙碌碌一年還沒覺得做出點什麼呢,一眨眼就是一年到頭了。

怎麼這麼快?怎麼能這麼快呢?

在年少輕狂的時候,覺得40歲簡直是太遙遠了,就像是老年一樣,那時候覺得自己有大把的時光,也有更多的精彩和可能。

但現在,只能感嘆年輕真好,如果能夠重來一遍有多好啊。

小時候盼著過年是因為有好吃的,熱鬧,可以領壓歲錢,不用上學,睡懶覺,撒歡了玩。80後,特別是1980到1985那個年代的人大都經歷過物質匱乏的生活。

我記得跟一群小夥伴玩的時候,經常幻想自己有一百塊錢,然後可以天天吃燒雞——嗯,在那時燒雞已經是最好吃的了。

當然,80後小時候也有很美好的記憶,比如上山下水、冰棍、炸爆米花、汽水、魂斗羅、一休、孫悟空……

而現在害怕過年,是因為工資、收入、開支、房子、孩子、父母……

原來長大的感覺是這麼難啊。

都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可普通人在三十歲很難「立」起來,四十歲就不錯了。而四十不惑,又怎麼能不惑呢?

「原來我以為四十不惑,沒到四十歲的時候,老覺得四十不惑意思就是說,你就都明白了,什麼都懂了。」

高曉松曾說,其實到了四十歲的時候,對於不明白的事,你就不想明白了。年輕的時候就太想弄明白,有一些事情不明白就生活的慌張,等老了才發現慌張就是青春,你不慌張了,青春就沒了。

這個說法太有詩意了,我還是更喜歡華為創辦人任正非的說法。

在他的回憶文章《一江春水向東流》里,任正非曾提到過自己在不惑之年的感受。

「不惑是什麼意思,是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環境變動緩慢,等待人的心理成熟的一個尺度。」

任正非表示,「不惑」的意思就是代表成熟。

在「不惑」之前,任正非認為自己處處都處在人生逆境,個人很孤立,幼稚可笑,碰到頭破血流,蹉跎了很多的歲月。

任正非是這樣,而我們的「不惑」之年其實又何嘗不幼稚呢?

四十歲的男人太不容易了,過去就想睡懶覺,可現在每天都是早早起床,叫醒你的不是工作,而是責任。

轉身看看周圍,是年邁的父母,是持家的妻子,還是快速成長的孩子,每天都是柴米油鹽,每年都是酸甜苦辣。四十歲的男人屬於家庭,屬於工作,屬於社會,就是不屬於自己。

成年人的安全是錢給的,人到中年的男人最大的任務就是賺錢。俗話說「三十不發,四十不富」,男人到了四十歲還沒有錢是被笑話死的。

沒有錢,你怎麼養家餬口?沒有錢,你怎麼人情往來?沒有錢,你如何在這個社會立足?

從家庭到社會,從親戚到朋友,處處都是射向你的冷眼,你說自己不與別人比,可別人會跟你比——成年人的一大快樂和痛苦就是比較高低。

比較是很多人的人生意義啊。

看看國外的扎克伯格,看看國內的張一鳴、程維、張旭豪等等,同樣是80後,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銹,有人成了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一批人,有人卻還在深溝彷徨、苟且。

男人的尊嚴是事業給的,人到中年的男人最怕是一事無成。

任正非在四十歲的時候在深圳過得很慘澹,他失業、離婚後與父母、侄子住在一間十幾平方的小房裡,在陽台上做飯,父母每天專門買些死魚、死蝦吃,因為便宜。

正是在「人生路窄、生活所迫」的境況下,任正非開始了華為的艱苦創業。也許,人生沒有固定的時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有人一飛沖天,有人厚積薄發,我們只能是自己跟自己比。

多年後,任正非對他的數萬年輕員工說,80後、90後也是有追求的一代人,他/她們不甘心平庸地度過一生,他/她們的觀念和行為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他/她們個性張揚和不盲從權威的批判精神,只要引導的好、管理的好,將更富創新性。

在華為,60%的部門經理是85後,41%的國家總經理是80後,還有80後的地區部總裁;在阿里巴巴,80後已經進入10萬人的組織核心,擔當阿里的合伙人。

「沒有經過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四十不惑,說得是判斷力,特別是對自己的判讀:你是誰?你有什麼?你要放棄什麼?

人生需要找到正確的方向才能把人生過正確,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稟賦和領域。

「不是不惑,而是要重新起步新的學習,時代已經沒時間與機會,讓我不惑了,前程充滿了不確定性。」任正非說時代已經等不到他不惑了,「人要有進取心,要努力,要做出貢獻,但是也要有滿足感。通過學習和積累,將自己的力量發揮到最大,就應對人生無愧無悔。」

人到四十,身心都會有一個非常大的變化,我們應該認真省察自己的變化,然後判斷自己應該向著什麼方向努力,去奮鬥一個不愧不悔的人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