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聲|全國最「老」城市養老難題,青年來接盤

中國青年報 發佈 2020-01-09T19:44:32+00:00

主播君的話上海面臨的「老、小、舊、遠」四大民生問題中,「老」排在第一位。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青年成為其中的主力。1月6日,上海210個青年志願服務團隊和青年社會組織向社會發布了「十大重點為老服務項目」,包括影像珍藏、口述人生、公益普法、健康科普、防範金融風險、信息培訓、金暉陪伴、心

主播君的話

上海面臨的「老、小、舊、遠」四大民生問題中,「老」排在第一位。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青年成為其中的主力。

1月6日,上海210個青年志願服務團隊和青年社會組織向社會發布了「十大重點為老服務項目」,包括影像珍藏、口述人生、公益普法、健康科普、防範金融風險、信息培訓、金暉陪伴、心手相連、文藝鑑賞等10個類別,給全國最「老」城市上海,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此前,上海市民政局對外宣布,截至2018年底,上海市戶籍老年人口已達503.28萬,占戶籍總人口的34.4%;80歲及以上戶籍高齡老年人口81.67萬,占戶籍老年人口的16.2%。

這意味著,每100名上海人中,有至少34位是老年人。而對老年人的服務,要靠青年團隊「接盤」。

「深度老齡化在上海表現得特別明顯。上海面臨的『老、小、舊、遠』四大民生問題中,『老』是排在第一位的。」團上海市委副書記鄔冰在上海青年為老志願服務金暉行動交流分享會上說,青年有責任、有能力在為老服務方面發揮才智、展現作為。

自2018年10月上海青年為老服務志願者總隊成立以來,團上海市委聯合市民政局等單位共同發起了上海青年為老志願服務「金暉行動」。該行動在全國範圍內率先提出「長青互助」服務理念,計劃通過約3年時間覆蓋上海全市養老機構和部分社區養老場所的老人,並實現常態化、長效化運行,成為服務實、可持續、影響廣、作用大的品牌項目。目前,「金暉行動」已覆蓋全市210家志願服務團隊、225家為老服務機構,近萬名青年志願者參與其中。

顧霖是上海長壽敬老志願者指導中心的主任,這個做了15年為老服務公益項目的年輕人,近年來深切感受到上海為老服務方面的變化。「最早就是陪老人聊天、到敬老院打掃衛生,活動節點就是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之類的;現在會有專業的社工做活動策劃,影像記錄、口述人生等活動偏重精神層面的關愛,服務時效也更加常態化。」顧霖所在的機構,承接了「口述人生」的工作,在這裡,有約50人次的青年志願者為83名老人記錄了30萬字的「人生歷程」。

對年輕人來說,這是一項頗具挑戰性的工作,但願意從事這項志願服務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要學會怎樣與老人聊天,如何記錄聊天中的有效信息,如何用文字表述老人的故事。

每一次訪談,一個老人要對著四五個年輕人「講故事」,而他們的故事最後會被編撰成冊,傳播給更多人。

顧霖所在的機構,一方面招募青年志願者成為「記錄人」,另一方面通過基金會向各類企業、政府機構募款,以使這項活動能做得長久,把長者的精神一代一代傳遞下去,影響更多人。

1948年參軍的顏懷儉老人的故事,經口述、記錄後,感動了很多年輕人。有人在看了志願者為他記錄的故事後,忍不住感慨,「過去,歷史課是活在課本里;現在,歷史課就在我們身邊。」

而在上海師範大學「科學育孫萬家行」團隊里,一群沒有帶娃經驗的95後師範專業研究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專業所學與為老志願服務緊密結合,開創了「科學育孫」新理念。

上師大團隊前期調研顯示,87.4%的家庭存在祖輩參與孫輩教養的情況,89.5%的幼兒父母承認平時會和老一輩在教養小寶寶的問題上意見不合。為此,他們通過社區講堂、入戶指導、微信公眾號、微課、情景劇等多元化形式為「帶孫老人」傳播科學的育孫觀念,反響熱烈。不少老人在活動中向大學生「討教」,孩子被爸媽每天「拖到東、拖到西」「學這個、學那個」,應該如何勸阻,如何調節家庭矛盾。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此次團上海市委將210家志願服務團隊及其可提供的服務菜單一一列出,向社會公示,供服務對象參考,並公布了「青年為老志願服務項目組」電話,接受各類諮詢。

昆明市五華區:打造「門店」式青年之家

來自雲南大學、雲南財經大學、寧波大學的25名大學生,將於1月10日在遊客雲集的雲南陸軍講武堂,為參觀者作中英文講解。他們是通過考試選拔出來的第一批中英文志願者講解員。

2019年底,團昆明市五華區委聯合五華區文旅局和雲南財經大學、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等駐區高校團組織,通過招募選拔,成立翠湖博物館群中英文志願講解服務隊。2020年1月,第一批志願講解員將在雲南陸軍講武堂上崗。這意味著,五華區繼法律、環保、消防、文化、助殘、科普、助老、交通、關愛農民工子女、救災等10餘支專業志願者隊伍之後,又有了一支「紅色旅遊景點」中英文志願講解服務隊。

2019年12月17日,五華區青少年宮3樓一間110平方米的辦公室,掛上了團建指導員工作室的牌子。這間工作室專門用於五華區團建指導員、團員青年業務學習、工作交流、開展活動。

2019年10月,團五華區委組建了一支32人的團建工作指導員隊伍,他們分別來自各直屬團組織、青年聯合會、兩新團組織、駐區高校團委,平均年齡30歲。32名團建指導員分別掛鈎96個團支部,通過定期走訪調研,及時發現和解決基層團建工作的問題,以此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

五華區是昆明的文化核心區域,團區委發揮街道區域化團建工作機制的輻射作用,拓寬團屬「青年之家」陣地建設,推動「青年之家」與各街道黨群服務中心、青年眾創空間、兩新組織陣地、新興青年陣地等青年聚集場所共建共享,建立能直接聯繫青年、讓青年觸手可及的「門店」式「青年之家」。

昆明錢王街88號有一棟兩層樓的民國老宅,這裡是「雲歸派」的駐地。「雲歸派」是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熱愛雲南、將雲南作為心靈故鄉、沉浸在雲南式滋潤生活中的人,為自己取的充滿鄉愁的稱呼。他們在雲歸小院展示老家具、文玩、非遺作品、雲南茶文化,吸引了許多遊客和青年的關注。

2019年7月21日,團五華區委與「雲歸派」合作,在雲歸小院懸掛「青年之家」和「五華區青少年校外活動實踐基地」的牌子,邀請雲南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開設甲馬紙、押花藝術等手工課堂,製作劇情旅拍短視頻,組織「劍起雲歸·影動江湖」短視頻大會,傳播雲南民族文化。

錢王街所處的昆明老街,是昆明僅剩的保存完好的歷史風貌街區。據不完全統計,入駐老街的1000多家商戶中,有從業青年近千人,團員百餘人。

2019年8月,昆明老街聯合團支部成立,這是五華區首個以街區形式成立的聯合團支部。「這種聯合建團的模式,更適應當前對團員青年的凝聚、服務要求。」張媛說。

與「大隱隱於市」的「雲歸派」不同,在昆明茭菱路1000多米長的街道兩旁,五華區「城市新農人」青年示範街區的醒目路牌,吸引了路人的目光。「青年之家」——雲農職·慧農時邦產教聯盟就在這條街上。該產教聯盟多年來一直協助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開展學生「雙創」工作,讓學生參與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

在五華區委組織部、龍翔街道黨工委、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支持下,團五華區委、雲農職·慧農時邦產教聯盟將茭菱路選為「城市新農人」青年示範街區,在街區展示、銷售學生創業項目,創建雲南綠色食品及高原特色農產品的售賣街,形成青年創業的街區文化。

依託高校、社會機構,團區委將把「城市新農人」青年示範街區打造成五華區農業青年人才「雙創」服務中心,提升城市青年新型職業農民技能、培訓青年電商、舉辦青年農業科技項目創業大賽、培養新生代職業農業經理人等,打出一套共青團聚焦精準扶貧、服務青年創業、推動雲品出滇的「組合拳」。

2020年元旦剛過,五華區大觀街道團工委副書記陳世傑便與美團外賣在昆明的相關部門取得聯繫,與他們商談「快遞小哥」的孩子來參加「四點半課堂」的事項。

多年來,大觀街道團工委發揮區域青年共建委員會的作用,通過走訪、多方聯繫轄區公共戶單位、非公企業,梳理轄區非公團員人數,在黨群服務中心、青年之家、青樂益站等陣地,以政府購買形式,引進了昆明創業就業聯合會、大觀社工站、昆明行動派、品格實驗室等118家社會組織、社群等團體入駐,開展青年創業、人才培養、交友聯誼、志願服務等活動,形成了「四點半課堂」、青年先鋒、青年回歸社區、大觀公益讀書坊、成長實驗室等一批品牌活動項目。

2019年10月,陳世傑和大觀街道團工委書記諸玲娟被推選為五華區團建指導員。諸玲娟認為,團建指導員工作是為了將基層團建做實,讓轄區團建與街道共青團工作整體推進。

自團建指導員工作開展以來,五華區已建成「青年之家」陣地16個,新興領域青年群體「築夢空間」4個,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3個,有效提升了聯繫服務青年的能力,實現了工作有形化、日常化。

— End —

來源 | 中國青年報

記者|王燁捷 張文凌 編輯|陳鳳莉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