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詩人負責浪漫,女人負責照顧家庭孩子,還有獨守空閨

暮秋鴻雁 發佈 2020-01-09T20:20:09+00:00

那個時期的大唐,國富民強,萬邦來朝。同時,那個時代也是中華文化最璀璨的時代,特別是詩文化。坐在長安的酒館裡他能寫出"人生得意須盡歡"卻寫不出"飛流直下三千尺",杜甫不到長江也寫不出"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序言

盛唐時期,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時代之一。那個時期的大唐,國富民強,萬邦來朝。同時,那個時代也是中華文化最璀璨的時代,特別是詩文化。中華三千年詩文化歷史中,第一個巔峰期便是盛唐時期

在那個時期,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詩人。李白、杜甫、王維、王昌齡、高適、岑參等等。他們個個下筆如有神,寫出了一首首經典的詩作。為中華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詩歌來源於生活,想寫出有靈魂的詩,必須要親身體驗,像李白一樣仗劍天涯。坐在長安的酒館裡他能寫出"人生得意須盡歡"卻寫不出"飛流直下三千尺",杜甫不到長江也寫不出"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更別談王摩詰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了。

盛唐的詩人,被我們稱為最浪漫的詩人。因為他們豪邁、奔放,一搞就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就像李、杜、高的尋道之旅。他們是浪漫了也爽了,我們後人讀他們的詩作也讀的很爽。可是有誰想到過,在這些浪漫的詩人背後,還有一群獨守空閨的女人。在那個沒有飛機、動車的年代,去一趟大漠看"孤煙直"需要多久?在詩人們浪漫的時候,這群"無名英雄",她們在家裡照顧老人小孩,獨自撐起一片天。她們為成就自己男人的夢想,在默默的奉獻著。

王昌齡《閨怨》

詩人們名垂千古,萬民崇拜敬仰。而那些獨守空閨,在背後默默的支持他們,成就他們的人。那另外的半邊天,我們甚至連她們的姓名都不知道。要我說他們也是偉大的。

還好有一個王昌齡,他的一首《閨怨》,讓我們偶爾也會想起,詩人背後的那群"可愛"的女人

著名的邊塞詩人王昌齡,在登第之前,曾去過西北邊塞,親身體會過邊塞之苦。更可貴的是,他不但看到了邊塞軍人之苦。還通過邊塞軍人,想到了在家鄉苦苦等待他們凱旋的妻兒。王昌齡,以一個獨守空閨的妻子的角度,寫了這首著名的《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為了丈夫建功立業的理想,她們獨守空閨,飽受相思之苦,還要時刻擔心丈夫的安危。王昌齡把她們從"不知愁"到"悔教夫婿覓封侯"的矛盾心裡刻畫的入木三分。

每次讀到這首詩,我都會想起另一個著名的邊塞詩人岑參。我感覺這首《閨怨》,好像就是為岑參量身定製的。

岑參從軍塞外六年

盛唐時期,雖國力強盛。但吐蕃等外敵,從未停止過對大唐邊境的襲擾。所以當時很多有志男兒,選擇從軍遠征,希望立功邊塞,以搏取功名。吐蕃是大唐比較強勁的對手,一直襲擾大唐西北邊境。所以安西都護府(今新疆地區 ),成為人們從軍的首選之地。

岑參便是這些有志之士中的一個,岑參出身顯赫,但因祖輩參與政治鬥爭而家道中落。岑參自小便立志重振家威,為求授官曾作著名的《感舊賦》。雖然在而立之年考中進士,但他一直在官場無所作為。無奈之下,岑參選擇了去安西,希望可以通過軍功封侯拜相。

他兩次從軍邊塞,時間長達六年之久。第一次從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到天寶十年(公元751年)任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一去便是三年。第二次從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到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青的判官,一去又是三年。

為了心中的理想,岑參拋妻棄子遠赴塞外。在"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這樣惡劣的壞境中,艱苦奮鬥,他希望能斬獲軍功,封侯而歸。他是孤獨的,同時對家人的思念也一直在折磨著他,岑參有一首著名的詩《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這首詩表達出孤身塞外的悽苦,碰到回長安的人,見到老鄉就想家了,眼淚擦都擦不干。沒有紙筆,只能叫他帶口信回家,說他還是平安的。由此可以看出,在當時的通訊條件下,長期兩地分居是多麼痛苦的事情。

要說苦,最苦的是被岑參丟在長安的老婆。一個女人,獨自帶著孩子在長安過活才真的是不容易。用現在的話說,燈泡壞了都沒人換,當然那時候沒有燈泡可換。岑參一走就是幾年,她要照顧家庭、教育孩子,還要擔心丈夫的安危。每個夜深人靜的晚上,隻身一人獨守空閨。那種心靈和身體上的折磨,那種煎熬是常人難以承受的。

但是,作為女人,作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男人的妻子。她一直在默默的承受著這一切,為了丈夫能實現心中理想,就算付出再多她也願意。

這就是岑參背後的女人,我覺得她也應該受到所有人的致敬,就像尊敬岑參一樣尊敬她。

李白仗劍天涯

岑參與妻子長期分居兩地,是為了理想,為了報效國家,這個我們還能理解他。但是李白卻是因為自己的愛好,他喜歡遊山玩水,喜歡仗劍天涯的遊俠生活。也許,這就是所謂的盛唐詩人的浪漫吧。他的旅行從來都是說走就走的。

李白收到一封來自皖南涇縣的信。信上說:"聽聞先生喜歡遊玩,我們這裡有十里桃花。又聞先生酷愛飲酒嗎,我們這裡有萬家酒店。不知先生有沒有興趣,來皖南涇縣遊玩一番。

李白看到信中說有萬家酒店,迫不及待連行李都不想收拾,拿起佩劍就走。這就是李白,一個足跡踏遍祖國大江南北,被譽為盛唐最浪費的詩人。當然,也正是因為李白這樣的性格,才成就了一個偉大的詩人。這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李白作出了一首著名的詩,詩名叫《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一生的足跡,遍布18個省、206個州縣、80多座山,60多條江河、湖泊。在那個靠馬、舟、還有雙腿的年代,要走遍這些地方,李白能有多少時間是在家裡呆著的?李白唯一停下腳步時候,是在長安任翰林待詔那兩年。除了這兩年,他的一生都在路上。

我們來看看李白一生的足跡圖,可以說在有飛機、高鐵的今天,又有幾人去過這麼多地方。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李白這一生,與他的妻子又有幾天是在一起的。

更何況他一生還娶了四個妻子。可以想像的到,他的孩子們幾乎都是妻子獨自養大的。

唐魏顥《李翰林集序》:"白始娶於許,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於劉,劉訣。次合於魯一婦,生子曰頗黎。終娶於宋。"

特別是第三任妻子,他賜金放還後,與杜甫、高適同游。公元745年,李白在山東任城,與一當地婦人結婚。李白的這個老婆為他生了一個兒子,並且李白在山東兗州置下了大批田產,在此後他雲遊在外的生活中,這些田產就交給了妻子。可惜的是這個妻子在他們結婚五年後,不幸亡故。李白於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就到了越中,於公元750才返回魯中。也就是說他兩結婚一年多,李白就走了,等李白回來之時,他的妻子已經去世了。

這就是盛唐浪漫詩人背後的女人,他們負責生孩子、帶孩子,負責看家,負責沒日沒夜的思念還有獨守空閨。誰敢說,這些大詩人成名的背後,沒有他們妻子的一份功勞。

小結

因為她們的勤勞賢惠,因為她們的通情達理,因為他們無私的付出,那些浪漫的詩人們沒有後顧之憂。才能專心的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才能成為偉大的詩人。

她們真的是"最可愛、可敬"的一群人,他們承受著旁人無法想像的孤獨,卻成就了盛唐詩人的浪漫。

像岑參、李白這樣,和妻子長期分居。如果是在現代的話,用現在流行的說法,叫做領了證的網友。什麼叫領了證的網友?就是領了結婚證,但是分居兩地長期見不到面,只能通過網絡聯繫,就像不能見面的網友一樣。我覺得這個叫法非常形象。

但是在他們那個沒有通訊的年代,他們這樣長期兩地分居,叫做什麼呢?我想到一個詞,精神寄託。沒有通訊,幾年都不能見面,他們除了心理還有彼此,在精神上還有一個寄託,他們這種婚姻還有什麼意義?

說到這,還有一個避不開的話題,那就是"性"。社會學家說,夫妻間如果沒有生理疾病或意外,卻長達一個月以上沒有默契的性生活,就是無性婚姻。一個月就叫無性婚姻,她們呢動輒幾年。她們只能說:"寶寶心裡苦啊!"

《孟子·告子上》食色,性也,

古之聖賢都說,食慾和性慾都是人的本性。性是婚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個正常的成年人,無論男女長期沒有性生活不但對心理,對身體也是有影響的。紐約大學醫藥中心的專家莫斯可維茨肯定了"性"的療效。他說,不管你有何症狀,完美的性生活對你會產生一種有益健康的效果。

所以,我們應該向這些默默付出,奉獻自己青春的女人致敬。

結束語

在盛唐,過著這樣孤苦生活的女人很多。像杜甫的妻子,杜甫與妻子也經常分居兩地。杜甫有一首著名的思妻詩《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詩中就可以看出,兩口子分居兩地的相思之苦。還有那些邊塞詩人,他們也是長期與妻子分居兩地。

都說盛唐的詩人浪漫,他們的確浪漫。但他們的浪漫,都是建立在妻子的孤苦之上的。是他們背後的那半邊天,成就了他們的浪漫。



文/暮秋鴻雁

圖/來源網絡,侵權聯刪

本文作者暮秋鴻雁,歡迎大家評論區討論,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哦,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