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朝的「三公九卿」制

黃猛銅仁報道 發佈 2020-01-09T21:05:58+00:00

陳平利索地回答道:「陛下要了解斷案情況,就該問司法部長;想了解錢糧收支情況,應該問糧食財政部長。我雖然是丞相,可是,並不是什麼事情都要管啊!我的職責就是承上啟下,我只對陛下負責,對上要輔佐天子料理國家大事,順應四季天時考慮各種大事,還要威服、撫順外邦和各路諸侯;下面的瑣事就交由百

說漢朝的「三公九卿」制度之前,我們先從《史記·陳丞相世家》所記載的丞相陳平巧對漢文帝的小故事開始。

漢文帝劉恆即位那年,漢高祖劉邦留下的股肱之臣陳平和周勃分別出任左、右丞相。漢文帝很賞識這兩位對西漢王朝忠心耿耿的大臣。



有一次,漢文帝心血來潮,笑問右丞相周勃:「現在全國的治安形勢怎麼樣啊?你知道每年要辦多少件案子嗎?」,周勃心裡一緊,搖搖頭,直說不知情。漢文帝繼續問道:「那每年全國的錢糧收支進進出出多少你總該知道吧!?」,周勃支支吾吾,還是搖搖頭,說不知道。漢文帝心中大為不快,有點惱火了,說:「堂堂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竟然一問三不知,那還要丞相干什麼?你乾脆退休回家算了。」,頓了一頓,轉過臉來問左丞相陳平:「陳愛卿,先帝在時,常誇你神機妙算,聰明過人,那這兩筆帳,你可知道啊?」。

陳平利索地回答道:「陛下要了解斷案情況,就該問司法部長;想了解錢糧收支情況,應該問糧食財政部長。我雖然是丞相,可是,並不是什麼事情都要管啊!我的職責就是承上啟下,我只對陛下負責,對上要輔佐天子料理國家大事,順應四季天時考慮各種大事,還要威服、撫順外邦和各路諸侯;下面的瑣事就交由百官負責好了,讓他們各司其職,讓民心歸附親如一家啊。」

聽了陳平這番話,漢文帝手撫龍椅,低頭沉思,這陳平不僅機智、擅長辭令,更深悟從政要訣——總理大政,把握關鍵!想到這兒,漢文帝讚不絕口:「我覺得你說得有道理!」,接著,他轉過臉問周勃:「你說呢?」,周勃慚愧得低下了頭。不久,周勃以生病為由辭去右丞相一職。丞相一職,由陳平一個人擔任。



漢朝三公九卿制

那麼,陳平所說的是否屬實呢?根據漢朝的三公九卿制,皇帝下面設有三公,三公下面設九卿,雖然時代不同而具體官職名稱略有差異,但是制度結構並無不同:

漢景帝之前,西漢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西漢九卿——奉常、廷尉、治粟內史、典客、郎中令、少府、衛尉、太僕、宗正。

漢景帝時,九卿官職名稱有所修改——改「奉常」為「太常」、改「廷尉」為「大理」、改「治粟內史」為「太農令」、改「典客」為「大行令」、改「衛尉」為「中大夫令」。

漢景帝時的九卿——太常、大理、太農令、大行令、郎中令、少府、中大夫令、太僕、宗正。

漢武帝時期,三公中的「太尉」改為「大司馬」,九卿官職名稱也有所修改——改「太農令」為「大司農」、改「大行令」為「大鴻臚」、改「郎中令」為「光祿勛」。

漢武帝時的三公——丞相、大司馬、御史大夫。

漢武帝時的九卿——太常、大理、大司農、大鴻臚、光祿勛、少府、中大夫令、太僕、宗正。

漢成帝時改三公中的「御史大夫」為「大司空」,漢哀帝時「丞相」更為「大司徒」。

至漢光武帝劉秀即位時,三公為——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

公元51年,東漢光武帝改「大司徒」為「司徒」、改「大司馬」為「太尉」、改「大司空」為「司空」,三公為——司徒、太尉、司空。

三公職責為:

(1)丞相(大司徒、司徒):承皇帝之命,輔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

(2)太尉(大司馬、司馬):掌管軍事的最高官吏;

(3)御史大夫(大司空、司空):主要管理記事,其地位相當於副丞相,主要職責是管理圖書典籍、奏章,監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設御史中丞,掌管圖書秘籍,同時監察文武官吏;侍御史,掌管文書;監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負責監督郡守的御史。



九卿,作為中央行政機關分掌具體行政事務,如祭祀、禮儀、軍事、行政、司法、文化教育等。包括:

(1)奉常(太常):掌管宗廟禮儀,地位很高,屬九卿之首;

(2)郎中令(光祿勛):掌管宮殿警衛;

(3)衛尉(中大夫令):掌管宮門警衛;

(4)太僕:掌管宮廷御馬和國家馬政;

(5)廷尉(大理):掌管司法審判;

(6)典客(大行令、大鴻臚):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務;

(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務;

(8)治粟內史(太農令、大司農):掌管租稅錢穀和財政收支;

(9)少府:掌管專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澤之稅。

「九卿」中名義上地位最高的是「奉常(太常)」,但實際影響最大的是「郎中令(光祿勛)」,因其掌管宮殿警衛。

在西漢時期,太尉並不常設,實際存在的是丞相和御史大夫。對於皇帝來說,顯然不放心將兵權交給某一個大臣手中。到了漢武帝晚年,因為丞相權力過大,所以通過大司馬大將軍這一官職,以此來限制丞相的權力。「三公」雖然鼎足而立,但是,在權力上,大部分時期還是要數掌握兵權的太尉(大司馬、司馬)最大。並且,對於這一時期的大司馬,往往還兼任著大將軍一職,並且可以參與到朝廷事務的處理中,所以在權力上遠超丞相一職。

東漢初期,漢光武帝劉秀吸取王莽(大司馬大將軍)篡漢的教訓,上台後,緊抓大權不放手,三公權力被壓制。實權已轉移到尚書台,太尉實為丞相﹐與西漢早期掌管軍事的太尉名同而實異。

東漢末年,董卓為相國,居三公之上。公元208年,曹操罷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曹操自為丞相。兩漢時期,實行了兩百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遂告終止。

魏晉以後,隨著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的建立,三公和九卿的權力逐漸被替代和分割。到了隋統一後,三公九卿制讓位於三省六部制。(熊貓視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