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發表北大研究:10年1.6億人數據,中國剖宮產率持續走高

藥明康德 發佈 2020-01-09T21:07:44+00:00

[1] Hong-tian Li, et al., . Trends in Cesarean Delivery Rates in China, 2008-2018. JAMA, DOI: 10.1001/jama.2019.17595

妊娠和分娩是自然過程,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安全的,醫學上因併發症而需要剖宮產的情況約占10%-15%。反之,不適當的剖宮產,可能還會對產婦和嬰兒的健康構成威脅。


中國的剖宮產比例多年來遠高於上述符合醫療需要的數值。來自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劉建蒙教授課題組的一項研究分析了2008年-2018年間中國的剖宮產趨勢,最新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


截圖來源:JAMA


研究採用了中國母嬰健康統計數據,針對活產兒數據進行分析,並對各地區進行了城市化程度劃分:超級城市(人口≥500萬),一般城市(人口<500萬)和農村地區。


2008年至2018年,共有超過1.6億嬰兒出生,剖宮產比例從2008年的28.8%增加到2014年的34.9%,2018年達到36.7%。十年間,剖宮產比例整體呈增長趨勢,年度變化率(APC)為1.8%。


圖片來源:Pexels


整體變化趨勢上:


  • 2007-2012年間快速增長,APC達到4.6%。

  • 隨後保持了約5年的穩定水平。這可能與當時推進的母嬰友好示範醫院計劃,其中包括對自然分娩的推動有關。

  • 2016年後又再次增長,APC為3.5%。這可能歸因於農村地區醫療服務的改善,母嬰友好示範醫院計劃的結束,以及二胎政策開放後,有剖宮產史以及高齡產婦數量的增加。


▲2008-2018年間中國剖宮產比例整體變化(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城鄉差異方面,研究期間有7.8%的嬰兒出生在超級城市,20.5%出生在普通城市,71.7%出生在農村地區。


整體而言,剖宮產比例的城鄉差距在不斷縮小,絕對差距已經從2008年的25.1%降低到了2018年的9.6%。十年來,農村地區的剖宮產比例一直低於城市地區,但始終保持增長,普通城市的剖宮產比例整體變化不大,而超級城市的剖宮產比例出現了凈下降。


▲2008-2018年間中國超級城市(橙色)、普通城市(藍色)和農村地區(深藍色)的剖宮產比例變(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研究團隊指出,過去十年來,中國為降低剖宮產率開展了多方努力。儘管剖宮產比例在一些城市有所下降,但全國層面來看仍然不斷走高,尤其是覆蓋大多人口的農村地區。


去年10月,《柳葉刀》曾發文指出,從醫學角度而言,剖宮產過度或不足都有危害,但近年來全球範圍內剖宮產比例快速增長,目前近一半剖宮產可能都沒必要。


參考資料

[1] Hong-tian Li, et al., (2020). Trends in Cesarean Delivery Rates in China, 2008-2018. JAMA, DOI: 10.1001/jama.2019.17595

[2] Ties Boerma, et al., (2018). Global epidemiology of use of and disparities in caesarean sections. The Lancet, DOI: 10.1016/S0140-6736(18)31928-7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微信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