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改名尼德蘭,背後如此尷尬?

印客美學 發佈 2020-01-09T21:14:39+00:00

更相當於一次「正名」吧,畢竟,人家的官方名稱可一直是The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啊。


#荷蘭改名尼德蘭#登上熱搜

#荷蘭沒有改名#緊追其後

所以,荷蘭到底改沒改名


原來只是烏龍事件一枚

但也讓尼德蘭一詞重新進入我們的視野


尼德蘭繪畫一直是西方歷史長河中的巨人

是文藝復興的引領者

亦是一種時代精神的體現


小印將簡略梳理荷蘭歷史上的繪畫藝術

帶大家領略荷蘭美術的風采




「荷蘭」改名「尼德蘭」?

非也。


荷蘭國家旅遊會議促進局宣布不再沿用徽標上的Holland字樣,改為NL與Netherlands,原來,改的只是徽標。


更相當於一次「正名」吧,畢竟,人家的官方名稱可一直是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啊。


圖片源自荷蘭政府官網

說起尼德蘭,就一定會想到尼德蘭革命。小印還是從高中歷史書上學來的呢。


據說現在的小朋友們已經不學這個名詞解釋了……


心裡突然一涼……



中世紀時期,「尼德蘭」這個詞彙包括的可不止今天我們泛稱的「荷蘭」,還包括比利時、盧森堡以及法國東北部的一部分


一圖以蔽之:


所以說,古時候的尼德蘭人,指得可不僅僅是荷蘭人。


尼德蘭人,很團結,很勤奮。據說,他們也有點「土」。



尼德蘭人屬於日耳曼民族。「尼德蘭」即為「低洼之地」,曾遍布河流沼澤,常年泛濫,這也造就了尼德蘭人樸實勤勞的性格基礎。


「重實質多於形式,喜歡真實多於美麗的外觀,喜歡複雜的、不規則的、自然的事物勝過經過安排的、修剪的、美化的、轉化的東西。這種本性在於他們的宗教和文學中占據著主導思想,也支配了他們的藝術,在繪畫上尤為突出」。



其實他們一點也不「土」,尼德蘭與同期的義大利形成南北呼應的兩個文化繁榮重地,創造了以真實之美著稱的尼德蘭藝術




為什麼說尼德蘭繪畫是最亮的那顆星?


1.人人都是細節控


尼德蘭文藝復興興起於14世紀末至15世紀初,脫胎於哥特繪畫體系,以宗教繪畫的祭壇畫、木版畫為主。善用散點透視,對細節具有絲毫不肯放過的偏執情節。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為「油畫之父」揚·凡·艾克。他大膽改良了蛋彩畫,使油畫顏料不再易干,更可以一層一層地敷色,故其對細節的把控與體現遠超同期的義大利畫家。


這幅新婚夫婦相可以說是後期荷蘭美術風俗彩畫的雛形。若放大看,鏡子的十個突起上有十幅小畫,真的是可怕的細節狂魔啊


2.反映革命題材


尼德蘭曾屬西班牙領地,尼德蘭人多信奉新教。而西班牙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以天主教為國教。教義的碰撞使西班牙國王選擇了殘酷的宗教統治,新教徒被紛紛處死,尼德蘭的經濟也大受損失。

到了16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進思想不斷傳入,反封建、反天主教會的思想傳播,人民的反抗精神高漲。


老彼得·勃魯蓋爾(1525-1569)創作了許多關於革命的畫作,體現了當時社會的動盪,具有極強的文化隱喻與現實批判。這些作品也被認為是最早的描寫現代題材的歷史畫兼風俗畫


終於,尼德蘭人民受盡壓迫,奮起反抗,戰爭長達80年,以勝利告終,這便是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尼德蘭革命


尼德蘭革命過程中,荷蘭軍隊奪取西班牙的步兵陣地



全民皆藝術


17世紀初,尼德蘭革命結束後,尼德蘭一分為二:


被稱為荷蘭的北尼德蘭,建立了歐洲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荷蘭共和國」,


被稱為佛蘭德斯的南尼德蘭,因為貴族妥協導致革命失敗,仍被西班牙侵略,也被屈辱地叫做「西班牙尼德蘭」。



是不是有點暈?別急,往下看~


至此,也出現了因地區區別的兩個畫派:

一是北方的荷蘭畫派;

二是南方的佛蘭德斯畫派。


17世紀,是荷蘭的「黃金時期」。這裡的荷蘭,指的就是北尼德蘭,也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荷蘭了。


這一時期,經濟、文化、藝術、科技等皆取得了光輝的成就。對世界來說,17世紀也是「荷蘭的世紀」。


現實主義的荷蘭美術

1.宗教神話的影響逐漸削弱


16世紀,歐洲美術進入巴洛克時代。然而17世紀的荷蘭並未捲入這一浪潮,日益繁榮興盛的北尼德蘭早已拜託了教會的束縛,轉向現實主義。


荷蘭資本經濟發達,人民富足,中產階級不斷增多,訂購肖像畫的需求也日漸流行。畫家的畫筆逐漸脫離了宗教神學的束縛,題材愈發自由。

有「人肉照相機」之稱的倫勃朗·哈爾曼松·范·萊因(1606-1669),是肖像畫的代表人物。他對於光的運用超凡絕倫,表現出空間絕妙的深縱關係。


照相機發明於1939年,由於畫得過於逼真,常被人質疑是穿越來的……

倫勃朗:誰說的?我不是,我沒有!


在這期間,肖像畫盛行,新的藏家階層興起,許多畫家的畫風被富有的贊助人的意願影響甚至左右。


1642年,阿姆斯特丹射擊協會合資請倫勃朗繪製群像,並要求依照軍銜大小構圖。倫勃朗未不願隨波逐流更改畫風,眾人表示不滿並要求重畫,倫勃朗並未答應。於是,射擊協會將倫勃朗告上法庭,直接導致了他晚年的窮苦貧困。

訂購人的需求與藝術的需求形成矛盾,倫勃朗選擇了後者。也許真正的藝術家,永遠不會為任何外物改變初心。


2.平民人物成為題材主流


繪畫不再是上層社會貴族階層的專有物,人人具有購買藝術品的需求與能力


連肉店老闆,都樂意買一幅畫掛在沿街的店鋪中。丹納在《藝術哲學》中提到,荷蘭商販甚至願意節約飲食開銷購買畫作。


真是全民搞藝術啊。


弗蘭斯·哈爾斯(1581-1666)常為平民作畫。擅長抓住某個瞬間的人物內心情緒,相較於那些經過精心布置而作的、精美絕倫的定格肖像畫而言,更顯出一種淳樸的順其自然

相傳哈爾斯敲打畫布作畫,慷慨激昂。在寥寥甚至稍顯不經意的筆觸間,故意隱去深思熟慮的痕跡,創造出一種新的觀感平衡。


3.描繪日常生活


荷蘭人民富足安樂,熱愛家庭生活。


這種民族現實主義充分體現在約翰內斯·維米爾(1632-1675)、以描繪風俗為主的「荷蘭小畫派」的代表人物的畫中。


維米爾是光與色彩的大師,每一幅畫都經過精心構思與構圖,展現在畫布上時,卻全無匠氣。


他熱愛生活場景中布滿陽光的房間,將限定場景中的美感發揚到極致。面對這些平和柔美的畫中人時,誰會想到他總是入不敷出,經常以畫換取麵包呢?


維米爾的真諦,是在平凡中見偉大。


4.尺幅小而精緻


同期的歐洲繪畫還在繪製巨製的宗教場景與大尺幅的國王肖像,此時的荷蘭已對此不感興趣了。



臨海國家荷蘭風景優美,以及市民階層對小幅藝術品裝點家庭需求的日益增加,促使了描畫祖國自然風光的風景畫的發展。


風車、樹林、帆船……這些標誌性的風景成為了畫家筆下的常客,流露出對祖國景色由衷的喜愛之情。



延續華麗的佛蘭德斯美術


17世紀的南尼德蘭仍被西班牙統治,佛蘭德斯美術理所應當地延續了16世紀瀰漫全歐洲的巴洛克風格,畫風華美奢靡,繪製宗教與歷史以適應天主教與貴族的需要


佛蘭德斯美術中對於歷史畫與宗教化的青睞,極大程度上是歌頌統治者、期盼王朝統治的連續,以及表達他們的虔誠之心。


彼得·保羅·魯本斯(1577-1640)為佛蘭德斯美術的代表人物,巴洛克繪畫的大師。

17世紀的佛蘭德斯,可以說是「魯本斯的時代」。


魯本斯藝術生涯中的作品數高達3000多幅,喜用強烈的對比色體現人體肌肉的線條律動感。


荷蘭畫派與佛蘭德斯畫派可謂同源異派,在政治、經濟、文化的共同作用下,兩者漸行漸遠。


只可惜,英國內戰後,大力打壓荷蘭,爆發了英荷戰爭,荷蘭戰敗。在這之後,荷蘭國力大不如前,金光閃閃的黃金時代也走向終結。


但黃金時期留下的熠熠生輝的藝術作品,依舊震撼著我們的心靈,也是激發後世創作的源泉。




兄弟之間的徹底決裂


1830年,佛蘭德斯爆發革命,從此便與尼德蘭徹底分裂,成立了新的王國——比利時王國。


直到現在,比利時還保留著「東佛蘭德斯」、「西佛蘭德斯」等地名,算是比利時對往日美好時光的懷念吧?

但是,你可以管尼德蘭叫荷蘭,但不能管比利時叫佛蘭德斯。


可能容易……



荷蘭這篇肥沃土壤上誕生的偉大畫家不在少數

縱觀後世,梵谷,德庫寧,蒙德里安……

每個人都是藝術長河中閃亮的星

你最喜歡的荷蘭藝術家是哪位?

快在下方留言告訴小印吧


參考文獻:

1、荷蘭繪畫的歷史闡釋

2、幻境與現實的完美融合——試析隱藏在尼德蘭文藝復興繪畫中神秘主義的現實因素

3、尼德蘭革命原因探析

4、尼德蘭文藝復興時期繪畫藝術回眸

5、試論尼德蘭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及其發展

6、圖像中的歷史——尼德蘭繪畫矛盾性的圖像學分析

7、文藝復興時期尼德蘭繪畫的藝術特質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看一場藝術的展覽 訪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個美好的物品 辦一場文藝活動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印客美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