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真菌「偵探」,任務就是找出危害人類健康的『真兇』

北京日報客戶端 發佈 2020-01-09T21:21:23+00:00

每天,一個個傳輸筒,像一發發「炮彈」,自北京協和醫院新門診病房樓各個病區出發,經專有管道一路飛馳,5分鐘內抵達終點——檢驗科真菌實驗室。

嗖!嗖!嗖!……

每天,一個個傳輸筒,像一發發「炮彈」,自北京協和醫院新門診病房樓各個病區出發,經專有管道一路飛馳,5分鐘內抵達終點——檢驗科真菌實驗室。

傳輸筒中,裝著一份份真菌標本。完成檢驗後,檢驗結果又乘坐著「炮彈」,返回臨床醫生手中。

這一發發「炮彈」,發來一道道命令,一場場與真菌的「戰鬥」,隨即開始。

顯微鏡放大400倍,就能看到一個奇妙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裡,真菌自由自在地綻放著姿態:有的像紡錘,有的像鐮刀,有的像鹿角,有的像豆莢……

在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的醫生眼中,真菌很美,「染色之後,就像一幅渾然天成的潑墨畫。」檢驗科微生物組組長王瑤看著顯微鏡下的世界,有些陶醉。

美麗的背後,往往危機四伏。

「它們種類豐富,習性迥異,而且善於偽裝,藏匿很深……」王瑤和真菌打了十多年交道,她熟悉真菌的美麗,更了解真菌的危險,「有些真菌,對於人體來說,就是美麗的惡魔。」

耐心搜捕

「嗖……」

一份標本,被送至真菌實驗室。標本來自呼吸科收治的一位肺炎患者。

患者叫大民,是位務農的農民,今年38歲。

原本健康的大民,幾個月前突然感覺到乏力、盜汗,體重隨之明顯下降,短短三個月之內,體重竟降了14公斤。

大民開始以為沒休息好,但很快他就開始發燒,持續不退。

大民到醫院拍了胸部CT,醫生看到CT片,大吃一驚。本來應該是紋理清晰的雙肺,竟然遍布孔洞,一眼看去,白點斑駁,就像散落在黑紙上的一個個蜂窩,遠看就像曬乾的絲瓜絡。大民不知道這些白點意味著什麼,醫生清楚,這些斑駁之處其實都是肺泡被真菌吞噬後形成的空洞。「必須要遏制這種趨勢。」醫生綜合影像片和大民的症狀,做出診斷,大民患「間質性肺炎」。

大民又去了幾家醫院,診斷集中在「間質性肺炎」或「乾燥綜合徵」,治療手段大體類似——上抗生素!能用的都用上,有針對細菌的,有針對真菌的,還用上了激素……全方位「大轟炸」後,大民的病情一度好轉,體溫明顯改善,但激素一停,病情就反覆。

不堪病痛折磨,大民來到了北京協和醫院。

協和醫院呼吸科里的肺炎患者,病情都屬疑難,而大民是最離奇的一個。醫生高度懷疑是真菌感染,但大民此前在其他醫院做過真菌檢測,結果顯示:沒有致病真菌。

思慮再三,醫生還是決定再給大民做一次真菌檢測。取自大民肺部組織以及淋巴結的真菌標本,被送到了真菌實驗室。

收到標本後的第一件事,是培養真菌。「就像『養孩子』似的。」王瑤說,不同的真菌要住在不同的培養箱裡面。35℃的培養箱主要用來培養人體內採集的真菌,「培養箱裡的溫度與人體內溫度近似。」28℃的培養箱相當於常溫培養,適合於培養體表的真菌。真菌實驗室里還有四個「酒櫃」,裡面裝著一瓶又一瓶「紅酒」,這是培養採集自血液中的真菌。

搜捕真菌,不僅需要技術,更需要耐心。有水平的檢驗人員,就像老練的偵探,要靜得下心,沉得住氣,「長得快的真菌兩三天就長成一個菌落,長得慢的,有的得等待兩個月。」王瑤說。

大民的真菌標本被分成兩部分,分別培養:一部分標本送到了35℃培養箱;另一部分標本接種在另一個培養皿中,放在28℃培養箱中。為何要分在兩處培養?因為,王瑤他們在大民的肺組織和淋巴結組織病理切片中,都找到了一種非常特殊的真菌孢子,雖然非常少量,但具有典型形態特徵——像臘腸一樣細長,而且中間有分隔。「我們高度懷疑大民感染的是一種奇特的真菌——馬爾尼菲籃狀菌。」王瑤說。

馬爾尼菲籃狀菌是籃狀菌屬中的一種。大部分的籃狀菌都不會引發人類的健康問題,但是馬爾尼菲籃狀菌是致病的,這一真菌在自然環境中的來源還不是很明確,但南方竹鼠的帶菌率很高。

經過排查,來自南方的大民沒接觸過竹鼠,愛滋病病毒檢測也是陰性,但王瑤的疑慮仍未打消,「他被診斷過患乾燥綜合徵,這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相對來說,免疫系統缺陷患者,更容易感染真菌。」

3天後,35℃培養箱中的真菌標本,越長越像酵母菌,「顯微鏡下看起來就像一根根小香腸。」但在28℃培養皿中,真菌標本卻長成了另外一副模樣:毛茸茸的,而且產生了紅酒的顏色……「絲狀真菌,這就是馬爾尼菲籃狀菌。」王瑤說。

「你看,這真菌多狡猾,它竟然會變形。」王瑤邊說,邊操作著顯微鏡。28℃時,馬爾尼菲籃狀菌呈現為菌絲形態;35℃時,就變成了酵母形態。「如果沒有28℃的培養結果,馬爾尼菲籃狀菌很容易被誤以為是酵母菌。」王瑤說,馬爾尼菲籃狀菌從體溫狀態的酵母形態,「變形」為菌絲形態需要專門的培養條件,只需要兩三天,就能長出像掃帚一樣長長的枝蔓,還會產生紅色素。這種切換,對於經驗不夠豐富的真菌檢測人員來說,很容易忽略。

檢測結果被送回呼吸科,對症下藥,很快,大民的病情徹底好轉。

不僅僅是馬爾尼菲籃狀菌,還有麴黴、念珠菌……這些真菌都是「要命」的。像大民這樣感染了奇特馬爾尼菲籃狀菌的患者,近年來協和醫院已經診斷了30多例。

短帚黴菌落

精確打擊

真菌,是一種已進化了億萬年的微生物,散布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牆壁上的黑霉是真菌,豆腐乳的紅麴黴是真菌,發麵、釀啤酒離不開的酵母菌也是真菌,蘑菇、木耳、靈芝,這都是真菌……

「真菌家族」的成員超過10萬種。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主任徐英春說,這其中對人類和動物致病的真菌大約500多種。「我們要『搜捕』的,就是這500多種危害人類健康的『真兇』。」

「真菌只要侵蝕人體,就會很『麻煩』。」徐英春說,長在體表的真菌就很難殺滅,比如兒童高發的鵝口瘡,成人高發的腳氣。「要是侵入人體,造成侵襲性真菌病,那就更兇險了。」

59歲的老楊,得了「怪病」。

遠遠看過去,老楊像留了絡腮鬍子,但稍微走近一點兒就能看到,其實老楊根本沒有鬍子,他嘴唇周圍以及鼻子全部潰爛,結痂成黑色。

5年前,老楊的鼻樑上開始出現結節,還長出一點兒紅斑。這點兒小小的變化,老楊根本沒在意。結節、紅斑的勢力範圍不斷擴大,從鼻樑向下,再從嘴唇擴展到唇周,這依然沒引起老楊的注意。

一年半前,更大的麻煩來了:老楊不僅僅是容貌上難看了,他開始嗓子癢,吃飯都成了難題,一吃飯就咳嗽。臉上的結節也開始潰爛,形成焦痂……老楊這才到當地醫院檢查。病情進展很快,老楊開始發燒、全身淋巴結腫大,鼻子、口咽、鼻咽部出現大面積潰爛,到處都能看到膿液。

病雖怪,但診斷不難,當地醫院很快確定老楊是真菌感染。醫生給老楊開出了一種抗真菌藥。老楊吃了藥,症狀有所好轉。5個月後,老楊停藥。真菌很快捲土重來。這次老楊再吃藥,沒用了!

協和醫院,成了老楊最後的希望。

老楊的真菌檢測標本被送到了真菌室,檢測結果顯示:老楊感染的是多變根毛霉。當地醫院用的抗真菌藥效果不好。

那老楊,該用什麼藥?

「『武器』太少了。」王瑤說,現在抗真菌藥物的種類非常有限。長在體表的真菌,可以選擇的「武器」數來數去也不超過10種,而老楊感染的這種真菌,對很多抗真菌藥物天然耐藥。像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腫瘤化療患者、大量使用廣譜抗菌藥的患者,相對來說更容易出現嚴重的真菌感染。這些患者原本自身的抵抗力水平就低,一旦真菌侵入體內,很容易蔓延生長。如果不能早期診斷出來,使用抗菌藥不合理,等到疾病嚴重時,就有可能造成無藥可用的局面。

抓出「真兇」,只是開始,真菌「偵探」還要負責選擇最恰當的「武器」,消滅真菌。

給老楊找藥的任務,交到了真菌室「藥敏組」,這裡專門負責給患者篩選最合適的藥物。

「有些真菌天然耐藥,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本領。」王瑤說,真菌在億萬年的進化中,特別是近年來在與各種藥物的鬥爭中,一些真菌還練出了「後天免疫力」。老楊感染的真菌種類非常明確,但當地醫院選擇使用的抗真菌藥並不是最佳選擇。幾種藥物同時比對,很快,檢驗科給老楊選出了最適合的抗真菌藥——兩性黴素B。

換了一種抗真菌藥,老楊的病情迅速好轉。「體溫降下來了,全身淋巴結腫大的情況也明顯改善。」5個月後,老楊滿臉的「絡腮鬍子」已經消失,恢復了皮膚本來的顏色,只是真菌吞噬後落下的瘢痕,很難恢復。

時刻監測

2016年,一種名為「耳念珠菌」的超級真菌襲擊美國,並波及全球20多個國家。

真菌,從幕後突然殺到台前。「超級」兩個字,說明這種耳念珠菌具備了耐藥性。數據顯示,美國暴發超級真菌後,耳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90天死亡率高達58%。「超過一半的耳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就是被這種微生物打倒了。」徐英春說。

「目前抗真菌藥物不多,但美國流行的這種耳念珠菌對多種抗真菌藥都產生了耐藥。」徐英春說,美國超級真菌暴發後,北京協和醫院立刻對以往積累的菌種庫進行檢索,發現我國耳念珠菌的發生率低於1/2000例。但與美國的耳念珠菌不一樣,中國檢測出來的耳念珠菌病例中,菌株並沒有發生多重耐藥。再進行更深入的科研攻關,發現我國的耳念珠菌和美國的超級真菌的來源地不同。同樣都是耳念珠菌,美國的這種耳念珠菌有可能來自印度,我國分離出來的耳念珠菌,和美國的超級真菌叫一個名字,但「家鄉」不一樣,還沒有發生耐藥。

超級真菌的出現,促使我國加快了對真菌的流行病學與耐藥性監測的腳步,這是有效指導臨床抗感染治療、遏制真菌耐藥形勢惡化的關鍵。

監測真菌,可不容易。「單純一種檢測方法,不能絕對判斷出患者感染的是哪種真菌。」徐英春說,真菌檢測中,除了常規的形態學檢測外,還要配合分子核酸檢測、血清學檢測、組織病理診斷、影像診斷等多種手段,綜合判斷。

監測真菌,還需要足夠的積累。早在2009年,在原國家衛生部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支持下,徐英春牽頭成立國內首個中國醫院侵襲性真菌病研究型監測網絡,目前積累的臨床菌種資源已經達到3萬例。

2019年11月,全國真菌病監測網國家中心在北京協和醫院設立,全國已經成立31個省級監測中心,並且設立了741家哨點醫院。

每天,在北京協和醫院各病區連接檢驗科的專用通道中,「嗖!嗖!嗖!」的聲音不斷響起,徐英春、王瑤和30多位同事,在侵襲性真菌病機制研究與精準診斷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里忙碌著,耐心搜捕著破壞人體健康的「真兇」,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加精準的診療。本報記者 閻彤/攝 製圖/焦劍

危險的真菌

隱球菌

隱球菌是一種「美麗」的真菌。

透過顯微鏡,可以看到隱球菌圓圓的菌體,而在菌體外面有一層透明的肥厚莢膜。隱球菌常見於鴿子的糞便,因此,與鴿子密切接觸會增加感染隱球菌的風險。既往一些醫療機構曾經報導過養鴿人感染隱球菌導致隱球菌肺炎或慢性腦膜炎的病例。

鐮刀菌

角膜炎、足菌腫,這一頭一腳兩種疾病,看起來似乎不相關,但很可能都是同一種真菌引起的,這就是鐮刀菌。

鐮刀菌是臨床常見的致病真菌,可引起皮膚、角膜或系統性感染。在真菌實驗室里,來自患者的皮屑、膿液、甲屑,角膜刮取物、玻璃體液、活體組織等,都可能分離到鐮刀菌。北京協和醫院供圖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 賈曉宏

流程編輯:郭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