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被諸多小國推舉為「天可汗」,當時大唐的影響力有多大?

南星讀歷史 發佈 2020-01-09T21:37:08+00:00

我們都知道,現在世界上有一個國際組織,聯合國,其中有196個成員,有中俄美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國。各個成員國必須絕對服從天可汗,各國儲君即位,必須由天可汗下詔冊封,各國軍隊必須統一接受天可汗的徵調,可以聯合起來,對破壞和平的成員國發動制裁性的戰爭,必要時也要接受徵調到大唐內部平叛。

我們都知道,現在世界上有一個國際組織,聯合國,其中有196個成員,有中俄美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國。聯合國的主要職責就是通過聯合投票來處理國際事務,很多國際事務上都有它的身影,雖然一直被美國把持著,但是確實處理了不少事情。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也曾經組建了一個聯合國,但是它不叫聯合國,只是和聯合國類似的一個政治同盟,那就是唐太宗時期的天可汗制度。

01 天可汗制度的來源和建立

天可汗又名天至尊,是在貞觀四年由四方各部族的酋長和首領獻給唐太宗李世民的尊號,意思是唐太宗不僅是大唐的皇帝,還是四夷諸藩共尊的萬王之王。

很多人覺得這個天可汗只是一種尊稱,沒有實際權力,但實際上它不僅是稱呼上的尊貴,更是一種實際上的國際政治體系。天可汗是維護國際秩序的主導力量,也是處理國際爭端的唯一仲裁者。

唐太宗以大唐皇帝的身份「下行可汗事」,其中的成員國既保持原有的制度,又可以接受大唐帝國的任命。日本學者谷川道熊稱其為「胡、漢二元體制」,陳寅恪先生稱其為「胡、漢分治」,也有一些當代學者認為這是「雙軌政制」或「一國兩制」。

唐朝的天可汗制度,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具有國際性質的組織和制度,四夷諸藩自願結成聯盟,推舉大唐天子成為聯盟首腦,把唐帝國的國力和聲威作為一種穩定國際秩序、維護國際和平的力量。

大唐帝國有權力和義務保障成員國的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維護各國獨立,仲裁國際爭端。各個成員國必須絕對服從天可汗,各國儲君即位,必須由天可汗下詔冊封,各國軍隊必須統一接受天可汗的徵調,可以聯合起來,對破壞和平的成員國發動制裁性的戰爭,必要時也要接受徵調到大唐內部平叛。大唐則可以利用諸蕃之間的相互制衡為自己守衛邊疆,減少兵事上的花費。

天可汗制度有現今聯合國的作用,但聯合國為委員制組織,天可汗制度則為首腦統帥制。天可汗制度可以使許多弱小鄰國可以和平相處,共存共榮。現在受到越來越多的國際戰略學者的重視,希望通過對天可汗制度的研究,尋找一條維護世界和平的道路。

02 天可汗制度的運作方式

從貞觀四年大唐擊敗東突厥後,大唐在當時幾乎沒有了對手,於是建立起了天可汗體系。天可汗有權利和義務保障成員國的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維護各國獨立,仲裁國際爭端。

當時的天可汗的職權主要體現在政治軍事等方面:

首先,政治上完善了冊封制度,各國後嗣承襲其位必須經過天可汗冊封認可,並通過賜唐朝官職和唐官參政的方式來強化控制。

當時的少數民族如薛延陀、突厥、回紇、契丹、新羅和奚等,他們的儲君想要繼位,幾乎都需要大唐朝廷的冊封。

回紇汗國存在96年,其中有十二名可汗接受了唐朝的冊封。當時受到冊封的迷失度被他的侄子烏紇殺害,大唐朝廷先是派兵擒殺了烏紇,又立迷失度的兒子作為回紇可汗。

除了後嗣繼位需要唐朝冊封外,各藩國還需要向大唐履行充質、入覲、朝貢等義務。根據《唐六典》記載,唐關內道「控北蕃、突厥之朝貢」,河南道「控海東新羅之貢獻」,河北道「控契丹、奚、室威之貢獻」,隴西道「控西域、胡戎之貢獻」,江南道「控五溪之蠻之貢獻」,劍南道「控西洱海群蠻之貢獻」,嶺南道「控百越及林邑、扶南之貢獻」。

充質就是各個成員國需要派遣皇室成員來大唐都城居住,會被任命為天子侍衛,類似於人質。比如高句麗和唐敵對期間,高麗王就要求送王子來長安留學。

入覲就是各成員國需要定期來朝拜大唐天子,但後來因為來的數量太多,同時還需要回禮封賞,感覺十分麻煩,就下令禁止限制了。

其次,軍事上各國軍隊必須統一接受天可汗的徵調,可以聯合起來,對破壞和平的成員國發動制裁性的戰爭。

天可汗制度的積極功能即為組成聯軍,來討伐不遵守盟約的國家,共同維持國際秩序。各成員國有對唐帝國盡捍邊征討之責,受唐遣發,為唐征討。

《新唐書·西域傳》中記載:「西曹者,隋時曹也,南接史及波覽,治瑟底痕城……武德中入朝。天寶元年,王哥邏仆羅遣使者獻方物,詔封懷德王,即上言:「祖考以來,奉天可汗,願同唐人受調發,佐天子征討。」

貞觀八年時,吐谷渾侵犯涼州,李世民命令李靖「並突厥、契苾之眾擊吐谷渾」,這是天可汗制度成立以來第一次組成聯軍出兵。後來又分別發兵征討龜茲、中天竺、薛延陀等國。

03 天可汗制度的衰落和消失

據史料和文獻記載除了唐太宗外,唐高宗、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也曾被稱為天可汗。據《唐會要》卷27記載,開元十三年,「突厥朝命使阿史那德吉利發,……謂譯者曰,天可汗神武」。開元年號則代表的是唐玄宗。從唐太宗開始一直到安史之亂後的唐代宗,天可汗就像是一個世襲的封號而被唐朝皇帝的繼承者們而繼承下來,而從唐德宗一朝開始沒有可以考證的史料來證明天可汗是否還繼續被唐朝皇帝所繼承。

到了公元八世紀後期,唐朝本土與西域唐軍隔絕,無法號令北方、西北方各民族。當時的回鶻作為大唐的鄰國,也和大唐有著特殊的關係。回鶻與唐朝經常進行和親,回鶻自稱「昔為兄弟,今為父子」。同時先後於756年、757年、762年三次派大軍助唐平叛,收復長安、洛陽、河北等地,對唐有社稷再造之功。

於是回鶻可汗以唐朝皇帝女婿的身份,號令西北各民族,擔負起護衛西域唐軍的職責。對於西北各族來說,它已經成為了事實上的「天可汗」。直到回鶻滅國後,天可汗制度就此消失。大唐之後的朝代對周邊各個少數民族的震懾力不足,不但沒有能力承擔天可汗的職責,還經常受到周邊少數民族的侵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