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9.1《小丑》:想得卻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着陸的兔子 發佈 2020-01-09T21:54:45+00:00

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在焦慮、恐慌、不安的籠罩下,我們過起了"中風患者"的生活:想奮力抓住些什麼,卻往往無濟於事,對身邊事充滿了無力感。

原創文|著陸的兔子

上映一周便有了不俗的成績,全球票房累計達5.44億美元,成為華納兄弟2019年度的全球票房冠軍,攬獲了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最佳影片。

這部獎項、票房雙豐收的電影,就是被網友稱作"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小丑》。

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在焦慮、恐慌、不安的籠罩下,我們過起了"中風患者"的生活:

想奮力抓住些什麼,卻往往無濟於事,對身邊事充滿了無力感。

有這樣一個人,他就像一面鏡子,觀照著我們的動作、表情以及姿態;洞察著我們的內心;演繹著我們真實的人生。

他就是《小丑》的主人公亞瑟,芸芸眾生中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個。

渴望擁有完整的家庭,到頭來卻是噩夢一場。

亞瑟與媽媽住在簡陋昏暗的公寓中,母子二人相依為命,他那瘦得變形的身材令人唏噓。

每當媽媽為拮据的生活發愁時,亞瑟總是寬慰說,現在的自己已經是個脫口秀演員。

實際上,他只是一個裝扮怪異,在街頭舉著廣告牌的小丑。

被一群孩子戲弄暴打的亞瑟,不僅廣告牌被損毀,身上也是淤青斑斑。

身為受害者的他,等來的不是老闆的同情與諒解,而是一通呵責:

"要麼把廣告牌還回去,要麼從工資中扣除。"

在社會中掙扎求生的亞瑟,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他的母親。

自己被侮辱時,他往往選擇沉默,而母親被侮辱時,他餓虎撲食般的表情便呈現在臉上。

這位"神聖不可侵犯"的母親,親手為亞瑟織就了一張夢網,又將它撕得支離破碎。

多年來母親虔誠地給一個男人寄信,但卻從未收到過回信,亞瑟很不解。

這一天,母親再次囑咐亞瑟把信寄出。母親的執著,信箱的空空如也,這一切都推動著亞瑟揭開真相,他鬼使神差地拆開了這封信。

信上的內容令人瞠目結舌,他居然是競選市長的私生子。

母親隨後的訴說,成為了那段 "戀情"強有力的證據,亞瑟開啟了認父之旅。

他滿心歡喜地潛入宴會廳,尾隨"父親"走進了衛生間。在鏡子前整理完衣冠,便對"父親"進行了攤牌。

亞瑟像一隻渴望被收養的小貓,用乞求的眼神注視著這位觸手可及的男人:

"我不是有意惹你不快,我不明白為什麼大家那麼沒禮貌,為什麼你也是這樣。我不想從你那裡得到什麼,也許只是個擁抱,也許是一點點溫暖,爸爸。連一點點尊重都不捨得嗎?爸爸,是我。"

他的哀求,換來的是"父親"的一記重拳與死亡威脅。

"父親"的矢口否認,令亞瑟倍感意外;"父親"對真相的揭露,令亞瑟心痛萬分。

亞瑟馬不停蹄地趕往醫院,試圖力證"父親"是一個冷血無情的負心漢。可報告上顯示的內容,卻令大雨傾盆的天空,多了轟轟的雷鳴。

他不僅得知母親患有妄想症與自戀型人格障礙的事實,更是知曉了童年生活的來龍去脈。

亞瑟不但是一名棄嬰,他的童年更是在虐打中緩緩度過,施暴者正是他所敬仰母親。

嚴重的營養不良,被綁在暖氣片上毆打,頭上臉上布滿鮮血,每一篇新聞報導,都是扎在亞瑟胸口的利器。

雖然認父之旅是一段滑稽可笑的幻想,但母親的殘暴才真正撕裂了亞瑟對愛的渴求。

父母之愛皆成幻影,從此,亞瑟一人便是一個家庭。

渴望與社會建立連接,卻慘遭拋棄。

自從與女鄰居在電梯相遇後,亞瑟便對愛情想入非非。

天生自卑的心理,讓他選擇跟蹤這位年輕媽媽,觀察她的日常生活。

她開始與他約會,她成為他的聆聽者,她誇讚他是個英雄,在他無助時,她在一旁陪伴安慰他……

然而這一切,只是亞瑟渴望愛,而產生的一系列幻想。

同事蘭道爾聽聞他被暴打的遭遇後,隨手遞給了亞瑟一把手槍,並叮囑他要學會保護自己。

亞瑟在兒童醫院表演時,口袋裡的手槍意外掉落,這個意外令他丟掉了工作。在他試圖向老闆解釋時,老闆的一番嘶吼讓他從感動中徹底清醒。

"蘭道爾告訴我,你上周想找他買把槍,你這個瘋子!"

他知曉了失業的真正原因,是同事的落井下石與信口胡謅。

就這樣,亞瑟變成了社會不安定分子,慘遭辭退。隨後同事便頂替了他的工作。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

"所有生活意義的標準是:它們是別人能夠分享的意義,也是能被別人認定為有效的意義。"

亞瑟渴望與社會建立連接,渴望與人分享,卻慘遭排擠與傷害。

這讓我想起了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張無忌初入江湖時,遇見了貌美的朱九真,朱九真的殷勤,令天真的張無忌以為這個大小姐愛上了自己。

一天夜裡的悄悄跟蹤,張無忌得知了美人計的真相,原來紅梅山莊莊主想奪取屠龍刀,便用女兒做餌,誘騙張無忌上鉤。

張無忌與亞瑟的經歷,深刻印證了那句:"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些虛偽的人存在。

職場中,小白被穿小鞋的故事比比皆是,很多人都成為了有苦難言的背鍋俠。

生活中,涉世未深的消費者,掉進商家陷阱的事例,更是信手拈來。

菜農的"八兩秤",水果攤上的"障眼法",嬌艷欲滴的盒裝水果下面,總有一層"慘不忍睹"。

所有陷阱的背後,都蘊含著受害者的善良與信任,隱藏著"施暴者"的狡黠與城府。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亞瑟心中有一個夢想,成為一名喜劇演員,並且也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母親說他沒有幽默細胞,世人也僅僅把他當作小丑嘲弄。

但他卻沒有放棄這個夢想。時常把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搞笑段子記錄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

亞瑟最喜歡看的綜藝就是《默里•富蘭克林脫口秀》,每當節目開始時,他總是認真地觀看並錄像。

他想像著某一天,自己也能憑藉語言來讓大家發笑,而不是通過愚弄自己來娛樂觀眾。

魯迅曾說:

"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亞瑟用悲劇的真實人生,演繹著喜劇的虛擬人生。那張嘴角上揚的面具背後,隱藏的卻是嘴角垂下的面容。

他希望以"喜劇演員"這個身份出現在人們面前,而不是譁眾取寵的"小丑";

他希望憑藉語言的幽默來征服觀眾,而不是誇張的形體;

他希望人們記住"亞瑟"這個名字,而不是"小丑"這個角色。

一次自保的槍擊事件,將亞瑟推至風口浪尖。

一時間,"小丑"這個名字紅遍了大街小巷,"小丑"臉譜成為了人們競相追逐的潮流風尚。

"小丑"的形象更是深植人心,成為了下層民眾的代言者;成為了跨越階級的標誌;同時也成為了反抗者的信仰。

亞瑟逐漸認可了"小丑"這個名詞,甚至在節目中以此自稱。

也許,這時的他終於明白,命運常常是以捉弄的方式出現,天隨人願僅僅是希望而已。

就像李宗盛歌中唱的那樣:

"想得卻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該捨得捨不得,只顧著跟往事瞎扯。"

亞瑟渴望融入社會,卻被迫成為了局外人——拼盡全力卻無可奈何,無心插柳卻雙手緊握。

這種無奈與荒誕的交錯,構成了《小丑》中反覆強調的那一句:"這,就是人生。"

"該來的我不推,該還的還,該給的我給。"

也許這才是人生該有的態度,這種佛系的擺渡之法,未嘗不是一場明智的救贖。

——THE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