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瓜耐里「大炮」淺析有感

琴界曹氏提琴 發佈 2020-01-09T22:12:05+00:00

此外「大炮非常規的琴板厚度,賦予了它相當重量:434克。這把琴的背板厚度是相當之高的,最高點達到了6.2毫米。面板的中心地帶最高處達到了3.4毫米,其他區域都沒有低於3毫米。相對於耶穌瓜耐里早期的作品,1743年的大師已經對琴板的弧度有了新的理解並作出了細膩的改良。琴板弧度趨於飽


耶穌瓜耐里
1743年製造的小提琴「大炮」,是古代克萊蒙納制琴藝術的代表作。而後更因帕格尼尼的使用令其名聲大噪。1851年7月14日,尼克洛·帕格尼尼的兒子巴羅耐·阿奇勒·帕格尼尼按照父親遺願將著名的瓜耐里小提琴「大炮」贈給了義大利熱那亞(Genova)。在隨後的一百年中,這把傳世名琴被熱那亞當局妥善保存並極少演奏。直到1960年代,「大炮」被修整並重新裝配以現代小提琴配件。


從7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的幾年「大炮」被頻繁演奏,其中演奏者多為國際一線音樂家。如今,大炮被收藏於熱那亞圖爾希宮內重新裝修過的「帕格尼尼展廳」。2004年,「大炮」被換上了一套新的配件,包括指板、弦軸、琴碼、尾鈕等等,這些配件都是按照帕格尼尼時期的配件樣式製作的,最後還配上了演奏家們喜愛的羊腸弦。



最近,「大炮」經歷了一次「非侵入性」的科學檢測(不損害提琴本身)以獲得儘可能多的數據和信息。實驗重點在於解析木料本身的結構特質,以及當小提琴被演奏時的物理反應。此研究首先監測了小提琴的靜態狀況,令人欣喜的是:「大炮」的整體結構,包括琴板厚度,在應力條件下十分之穩定,這為小提琴提供了最重要的保護功能。但是,這把傳世名琴非凡結構設計和它強大音量之間的關係仍是一個有趣的、甚至是神秘的課題。



「大炮」的一些特質似乎將它的演奏功能變得複雜化。比如弦長為330毫米,這顯然比較長,但還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再如,Stop的長度為198毫米(通常為195毫米)。琴頸的長度為128.5毫米,這比通常的130毫米略短了些。而且在下端突然變得比較厚,這很可能讓現代演奏家們感到不適應。小提琴的頸部從原來的125毫米被延長,與琴身復位時用釘子固定。這是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義大利北部修復師們的普遍做法。這種修復技術導致「大炮」的指板與面板的角度從沒有過太大的改變。


琴碼的位置,面板的一些油漆被磨損掉了。這很可能是帕格尼尼用手移動琴碼位置的時候留下的,而且有些地方看起來好像是指甲划過的痕跡。圖中的巴洛克式琴碼很有可能是帕格尼尼使用過的,這個琴碼的腳小而窄,這讓帕格尼尼在移動琴碼時變得更容易。如果不能確定這個琴碼屬於帕格尼尼,但它毫無疑問非常適合「大炮」的需要。



此外「大炮非常規的琴板厚度,賦予了它相當重量:434克(含配件)。這把琴的背板厚度是相當之高的,最高點達到了6.2毫米。面板的中心地帶最高處達到了3.4毫米,其他區域都沒有低於3毫米。相對於耶穌瓜耐里早期的作品,1743年的大師已經對琴板的弧度有了新的理解並作出了細膩的改良。琴板弧度趨於飽滿,中心地帶的琴板高度均為15毫米,而且到琴邊的延伸是廣闊而圓融的。這些特色都表現出耶穌瓜耐里對於古代布雷西亞制琴風格的偏愛。雖然背板的長度只有353毫米,但從外觀上來看它卻顯得體積龐大。而相對於耶穌瓜耐里在旋首上的自由和隨性,他對於琴身卻有著嚴格的要求……



小提琴應該不斷的被演奏才不至於流失他的音色。古今眾多演奏家在演奏「大炮」的時候,有些人感覺到十分適應,有人則感覺到吃力而不易掌握。但無論如何,「大炮」最為人類歷史上具有符號意義的重要樂器,是不可再生的藝術重器,有機會演奏它當然也是演奏家們期盼的一份特殊榮耀。


版權聲明:本文摘自獵琴人·名琴寶鑑,撰寫楊小洋,僅供參考、交流、學習等非商業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合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