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務是孩子的基本職責

清華大學出版社 發佈 2020-01-09T22:17:47+00:00

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分子,家是他成長的地方,孩子會不斷在家裡汲取自己需要的東西。所以,在家庭建設中,孩子也要獻出一份力、盡一份責。



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分子,家是他成長的地方,孩子會不斷在家裡汲取自己需要的東西。所以,在家庭建設中,孩子也要獻出一份力、盡一份責。權利和義務總是相輔相成的。

很多家長基於對孩子的愛,總是給孩子提供最優越的環境,總是捨不得讓孩子做任何事情。其實,對於孩子來講,學習應是他的主要責任,這種學習包括方方面面,承擔必要的家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營造整潔、溫馨、舒適的家庭環境有助於我們的身心得到放鬆,但須付出家務勞動才能創造好的環境。所以,學習做家務是孩子邁向生活的第一步。

家務活有的簡單,有的複雜,做飯菜應算複雜的,可稍大些學習。讓孩子先從簡單的家務做起,在能自理的基礎上,可讓他倒垃圾、取東西,提拿所採購的生活用品,到附近商店零星採購物品。這些都是順手可為的家務事,做起來簡單,孩子也不會抗拒。然後,視情況讓孩子做複雜一些的事情。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做家務,採取軟硬兼施的辦法,這不可取,應讓孩子知道,做這些事是他的分內之事,不是家長強加給他的。

下面的案例是一封家長來信。

案例:

我兒子十歲了,特別懶,不愛做家務。我曾經想過很多辦法讓他做家務,又是講道理,又是鼓勵,甚至是命令,可他還是不積極不主動。每次讓他做家務都要再三催促,該做的事他總是一拖再拖,擺在眼前的活兒,他就跟沒看見一樣,很容易做的事也不願意做,到最後弄得大人孩子都不愉快。

就說洗衣服這件事吧,我就像老師上課那樣教他,也沒有啥效果。剛開始,我告訴他把衣服分類,他便把衣服一件一件地拿起來又放下,弄了好半天,依然沒有分好類,白色的襯衫和牛仔褲堆在了一起,他根本是在玩衣服,無奈之下,我只好自己洗了。

再說收拾桌子和洗碗筷的事。兒子十歲生日那天,我們約定好以後飯後要收拾桌子和洗碗筷,讓他任選一項。剛開始他答應收拾桌子,可剛收拾了兩天就不幹了,說桌子不好擦,要改洗碗筷,我告訴他這次可要想好了,不能再變了,他滿口答應。可不到三天又變卦了,嫌碗筷油膩不好刷。

現在這孩子竟然罷工,說啥也不幹了,問他為啥不干,他振振有詞地說:「我們班同學都不做家務,為什麼我非要去受那個累呢?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做家務活兒應該是家長的事……」

東子給家長的建議

1. 讓家務成為孩子的必修課

「你讓孩子做家務嗎?」多數家長會搖頭。「你在家裡做家務嗎?」多數孩子也搖頭。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遠離家務了,在城市中小學生中,完全不做家務的占半數以上。為什麼這麼多孩子不做家務?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心疼孩子。如今家家只有一個孩子,孩子在家裡被祖父母、父母寵著,享受著小皇帝、小公主的待遇,大人們疼都來不及,哪捨得讓孩子做家務。

第二,擔心影響學習。好多家長把做家務和學習看成是一對矛盾。做家務不就會耽誤學習嗎?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做什麼家務啊?所以,即便孩子主動提出做家務,大部分家長都會說:「不用你做,你去寫作業吧(去看書吧)。」做父母的希望孩子多才多藝,希望孩子學舞蹈、學繪畫、學唱歌,什麼都想讓孩子學,可就是不想讓孩子學做家務。

第三,認為沒必要。一些家長竟然認為做家務是沒出息的表現,孩子有本事應該好好讀書考大學,將來做高貴的人,家務只要請鐘點工做就行了,沒有必要自己做。

第四,嫌費事。很多剛做家務的孩子做得不好,家長還得重新再做一遍,還不如自己直接做了省事。

總之,父母眼睛只盯著孩子的學習,把提高成績放在教育孩子的第一位,而漠視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事實上,做家務不僅不會影響到學習,而且對於提升孩子的能力、提高學習成績還有很多幫助。

首先,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會直接作用於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可以提高孩子的數學、物理的學習能力和語言邏輯能力;其次,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會做的事情越多,自信心就越強,整個人也就越樂觀;再次,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通過做家務懂得父母的辛苦,從而懂得擔起自己的責任;最後,勞動可以鍛鍊身體,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所以,當孩子長時間學習之後,讓他做點家務,可以使他的大腦得到休息。

學習的目的是更好地生活,死學課本脫離生活毫無意義。學習做家務是孩子的基本職責所在,我們應該把做家務當成一門功課,一門孩子成長的「必修課」,讓孩子像學語文、數學一樣認真去學習。

2. 讓孩子學著打理家務

孩子在任何年齡段都有參與家庭事務的願望,而且孩子也和成人一樣,希望能通過勞動來體現自我的價值。所以,無論是瑣碎的家務勞動,還是一些在成人眼裡無足輕重的工作,交給孩子去做,孩子都能從中體味到快樂和滿足。

因此,當孩子有了做家務的能力和熱情時,做父母的一定要鼓勵他們做各種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逐漸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也就是說,要孩子做家務,不僅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自己有責任和義務為家裡的每個人做事,從而增強孩子的責任感。

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打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是孩子應該學習的一門課程。如果你真正愛孩子,那就讓孩子每天堅持做他力所能及的家務。家務是一門藝術,也需要創造性,可按自己的想法隨意發揮。千萬不要小看做家務活,從做家務活中可學到許多生活技巧和知識。讓孩子從小受這門「藝術」的薰陶,可提高未來的生活質量,增加生活樂趣。

案例中這個家長的做法雖然值得肯定,但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及早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以至於十歲了什麼都不能幹,也不願意干,如果在孩子三五歲的時候就培養他做家務,那麼到十歲時不僅能做、願意做,而且會做得很好。所以,讓孩子做家務也要趁早。

孩子之所以不願做家務,究其原因,是從心裡認為做家務不是他的責任,如果做了,也只是在幫父母做。家庭是社會的縮影,站在平等的立場上,任何人都不應不勞而獲。社會有社會的分工,家庭有家庭的分工,當然,由於社會體制等各種原因,導致家庭分工的嚴重傾斜,但這不應成為家長的藉口。家長首先要做到不隨波逐流,別人的孩子都不做家務,去學習對付應試教育,家長明知道對孩子沒好處,也一樣為之,這就難怪案例中的孩子想不明白了:別人都不做,為何自己得去做?整個社會都進入了一個盲從的惡性循環。一個家長不可能改變整個社會現狀,但有能力改變家庭環境。如果每個家長都能用健康科學的理念來教育孩子,那麼社會會慢慢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的軌道。

讓孩子學著打理家務,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習慣。孩子可從這種習慣中體會到勞動的快樂和被人信任的幸福,還有能為家裡人做事情的自豪感。要強化歸屬感,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家裡的一分子,是父母的「助理」,無論為家裡做什麼事,都是應該的。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做家務,常常採取物質獎勵或者付酬的方式。這樣做並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他會認為,做家務是一種有償勞動,是替父母、幫父母乾的,所以要得到酬勞。今天你因為孩子掃了地而給他錢,明天他會因為鋪了床要報酬,後天他就會想自己穿衣褲也該得到報酬。當然,如果孩子做得很棒,或是做了超出他能力範圍的事,適當的物質獎勵也是可行的。

3. 要鼓勵、肯定孩子做家務

雖然要讓孩子盡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但是也不要過於苛責孩子。在鍛鍊孩子做家務的時候,孩子往往做得不是很讓人滿意,錯誤會時常發生,甚至有可能把屋子搞得一團糟。這個時候家長千萬不要生氣,更不要對孩子發火,只要孩子不是故意這麼做的,那他就不應該接受責備。

因為責備會打消人的積極性,在孩子心裡產生負面的信息,使孩子對自己所做的事情產生厭惡感。一旦如此,孩子便會討厭做家務,逃避責任。

所以,當孩子做家務的時候,家長要本著多肯定少責備的原則,使孩子喜歡上做家務。

比如孩子第一次幫助媽媽洗碗,媽媽一定要及時鼓勵孩子,誇獎孩子做得好。即便是孩子並沒有把碗筷洗乾淨,甚至還弄了一身的水,這都沒關係,只要堅持讓孩子做這些,總有一天他會做好。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第一印象是認知事物的基礎。看到一個人,這個人給你的第一印象便是你對他評價的基礎,遇到事情也是。之後的印象都是在第一印象之上疊加起來的。

孩子對於分擔家務並不是很了解,所以當孩子第一次做家務時,爸爸媽媽一定要給予鼓勵。得到表揚的孩子,往往會對自己做的事情產生好感,進而會喜歡做這些事情。從小就讓自己的兒子樹立起做家務是自己的職責的意識,將來他就會成為有責任感的男人。

以上內容來自清華大學出版社《從男孩到男人:如何把男孩培養成男人》,作者準確地總結了優秀男人的十二種必備品德:自強、自立、自律、自信、樂觀、堅強、勇敢、果斷、大度、盡責、守信、感恩,深入剖析了每一種品德的特點和培養這種品德的引導之法。其中,每一種品德培養的誤區都以生動活潑的典型案例引出,語言自然親切,道理深入淺出,發人深思。

相關推薦

《從男孩到男人:如何把男孩培養成男人》

作者:東子

出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