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不幫郭靖守襄陽很合理,此二人不幫卻是漏洞,書中無合理解釋

蠢哥哥聊歷史 發佈 2020-01-09T22:29:18+00:00

悲劇的故事總是更容易令人印象深刻,而武俠的世界中從來不乏悲劇,但若只是普通的武林紛爭的話便難免給人一種小家子氣的感覺,而金庸的作品則不同,他筆下的故事往往是把整體格局提升到了國恨家仇的程度,所以《天龍八部》中蕭峰在宋遼兩軍之間自行了斷顯得極其悲壯,《倚天屠龍記》中提到郭靖一家戰死

悲劇的故事總是更容易令人印象深刻,而武俠的世界中從來不乏悲劇,但若只是普通的武林紛爭的話便難免給人一種小家子氣的感覺,而金庸的作品則不同,他筆下的故事往往是把整體格局提升到了國恨家仇的程度,所以《天龍八部》中蕭峰在宋遼兩軍之間自行了斷顯得極其悲壯,《倚天屠龍記》中提到郭靖一家戰死在襄陽也是讓人感慨萬分,不過蕭峰戰死的劇情是發生在正篇故事之中,而郭靖戰死襄陽卻是由他人的回憶提及,所以也留下了諸多疑點,比如為何楊過等人不去援助之類的問題。


(郭靖劇照)


在《神鵰俠侶》一書中,故事的最終決戰即是那場襄陽守衛戰,中原群雄幾乎都齊聚在襄陽,蒙古大軍雖有金輪法王坐鎮,又有兵力上的優勢,仍是沒能成功攻破襄陽城,尤其是楊過最後那一招飛石擊殺了蒙哥大汗,讓蒙古大軍成了一盤散沙,算是替襄陽城又續了一口氣,可見武林高手在這場戰鬥中還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不過對於一整段歷史來說,蒙哥之死導致蒙古退兵只是其中一個小的節點,而襄陽城陷落是不可更改的歷史事實,所以郭靖有一身神功也無法改變襄陽註定滅亡的事實,所以他的悲劇在他最初決定鎮守襄陽時就已經註定了。

(楊過劇照)

但拋開歷史必然的結局,從劇情邏輯上來說,既然天下群雄都有守衛大宋的心,自然是沒理由不再幫郭靖一次,為何最終在《倚天屠龍記》中被提及的卻只有郭靖一家呢?楊過、黃藥師這些人哪去了?

(黃藥師劇照)

在筆者看來,楊過在最後選擇不去襄陽是可以理解的,楊過從來不是一個胸懷天下的人,他能夠成為「神鵰大俠」還是拜「小龍女失蹤」所致,若小龍女從未失蹤,只怕他倆早已絕跡江湖,自然也不會有楊過十六年間行俠仗義的故事,而到了襄陽大戰之時也驗證了這一點,他在面對金輪法王的時候一度使不出黯然銷魂掌,為何?只因與小龍女重逢的喜悅勝過了一切,他不再黯然神傷,又一次經歷生離死別的他們不會再揮霍生命,在襄陽大戰後徹底退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至於黃蓉的至親,東邪黃藥師也有他的理由,一種解釋是黃藥師性格怪異,或許雲遊四海去了,第二種解釋則是他早已不在人世。

無論如何,楊過和黃藥師等人不去是可以解釋得通的,但是有兩位高手則完全沒理由不去襄陽援助,他們便是郭襄和張君寶。

郭襄作為郭靖的女兒,不同於黃藥師,黃藥師是上輩人,可以有自己的選擇,郭襄是個晚輩,天大的理由也比不上與父親一起守衛襄陽重要,而根據書中的說法顯得很奇怪,新修版《倚天屠龍記》中金庸借滅絕師太之口提到:「襄陽城破之日,郭大俠夫婦與郭公破虜同時殉難,屠龍刀不知下落。郭祖師當時身在西川,待趕去想要相救父母親人,卻已為時不及。」

她去西川幹嘛?完全沒有一個合適的理由,尋找楊過?就算郭靖和黃蓉允許,她內心難道不能權衡尋找楊過和守衛襄陽之間孰重孰輕?所以郭襄不在襄陽是不合理的。

(少年張三丰劇照)

再說說張君寶,照理說他與郭靖沒有太多的交情,甚至在《神鵰俠侶》中那次華山之遇兩人也不曾對話,確切的說是郭靖當時就沒說過一句話,所以張君寶有理由去援助嗎?當然有,而且他有兩個理由。

第一個理由便是張君寶是十分欽慕郭襄的,古代通訊不發達,張君寶若知道襄陽有難,就應該會聯想到郭襄會去襄陽,所以無論郭襄去不去,他心中若有郭襄,他就應該會去救援。

第二個理由則是張君寶也有驅逐敵人之心,這一點從《倚天屠龍記》中也能看出,咱們再看看他與郭襄一別之後去了哪兒?原著有提到:「行了半月,已到湖北境內,離襄陽已不在遠。少林寺僧卻始終沒追上他。原來無色禪師暗中眷顧,故意將僧眾引向東方,反其道而行,和他越離越遠。這日午後,來到一座大山之前,但見鬱鬱蒼蒼,林木茂密,山勢甚是雄偉。一問過路的鄉人,得知此山名叫武當山。」

張三丰在武當山開宗立派這是世人皆知的事實,而武當山距離襄陽很近,張君寶在知道襄陽常年處於戰事的情況之下,若是武功小有所成,又豈會不去援助?當年他忌諱的是「寄人籬下」,後來的他完全有能力援助郭靖,而不是求助於郭靖,無論如何,他都該去。

郭襄和張君寶未在襄陽有難之時去援助才是最解釋不通的地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