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聽命於門閥士族,武則天是怎麼做的,為何能讓士族地位下降?

水藍劍月 發佈 2020-01-09T22:44:53+00:00

參考文獻:1.尹旭宏《淺析武則天時期門閥士族地位下降的原因——從武則天採取的措施來談》2. 魏明孔《唐代《氏族志》與《姓氏錄》比較芻議》3. 田磊《科舉制與唐前期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轉化》

門閥士族主要代指中國東漢後期至隋唐前期在社會上具有特殊地位、官僚士大夫所組成的政治集團。經過長期的發展,他們有著自己的政治主張,招募了大量門客。他們的出現對中國歷史的走向和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

一.門閥世家的起源、興起和衰落

1.門閥士族的由來

東漢初期,漢高祖開創察舉這一制度,希望藉此挑選出有識之士,解決當下百廢待興的情況。察舉制是指高官以及諸侯通過「賢良」「孝廉」等多種標準,選出有才識而且有德行之人,並將其推薦給朝廷,委任官職。

這一制度的出現,起初確實為漢王朝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這種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的制度在為漢朝選拔出晁錯、董仲舒這樣的賢臣。但是其中也存在著無法調和的弊端,選賢制度過程繁多複雜,難以形成客觀的評價標準體系。所以人才的去留,升遷的機會很大程度上掌握在選拔者的手裡,漸失公允。為大批門閥世家子弟提供了便捷升遷的機會,而家境出身貧寒的庶門百姓卻囿於出身而不得施展。

2.門閥士族的興起

西晉時期貴族勢力將門閥士族的制度通過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將其確定下來,到東晉時期發展到巔峰。世家大族籠絡眾多尋路無門的有才之士,招募他們成為自己的門客,以此增加自己的權力和地位。經過逐年累月的的發展,到東晉後期,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這些人大都位居高位,門生遍布天下,他們可以操縱選官權柄並且權利逐漸與皇權平行,甚至於凌駕皇權至上,皇帝的權利也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他們的支持,形成了皇權——貴族政治運行模式

3.門閥士族衰落

但自隋唐以來,門閥士族制度開始消亡衰敗。但在唐成立之初,山東士族為代表的舊士族力量依舊強大,成為了唐朝成立之初的重點打擊對象。唐朝以科舉制度為選拔人才的標準和三省六部體制的完善和確立,加速了門閥的衰敗,地位、權勢的削弱。一大批新興士族力量興起,強化了皇帝的權力,使皇權——貴族的政治運行模式得以轉變。

縱觀門閥士族興起衰落的歷史發展過程,武則天所處的時代,正是門閥制度急速沒落的時代,是士族地位發生重大轉變的時代,武則天採取的不同制度為這種巨大的轉變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

二.武則天時期採取了哪幾種措施使門閥士族的地位下降?

1.修改《氏族志》重訂《姓氏錄》

唐朝初期,雖然經過了農民戰爭的打擊,山東士族的勢力雖然得到了一定的削弱,但是根深蒂固的影響力仍然不容小覷。而且房玄齡、魏徵等重臣都爭相與其聯姻,更加鞏固了他們的社會地位。由此唐太宗無法忍受士族的地位凌駕於皇權至上,干預皇權的行使。遂決定修改刊正《氏族志》,以李唐皇族為首,外戚次之,山東氏族崔民干被降為第三等,使士族的地位受到了影響。

高宗繼位後,武則天立為皇后,開始逐步干預朝政,實現她的野心。然而武后的皇位得不到門閥士族的支持,為了鞏固自己的皇后地位,開始籠絡庶族地主的勢力。當時贊成廢王立武的許敬宗以太宗時期《氏族志》沒有敘明武后為由,李義府也為其家未列入其中而不滿,所以提議重修。《姓氏錄》由此而生。

《姓氏錄》中共收錄二百四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分為九等,當時五品以上的官員全部收入。這一舉措及大地提高了皇家威嚴並且限制了地方門閥士族的地位和權力。而且《姓氏錄》完全以官銜標準,將官銜和門閥士族的地位逐漸融為一體,保護了因軍功而升遷的軍官利益。《姓氏錄》堅決貫徹「各以品位為等第」的原則,將沒有官銜的舊士族完全排除在外。

曹丕的九品中正制的實行,誕生出了一大批的士族地主階級。讓士庶之間形成了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家境出身限制了一大批有識之士的前途,而《姓氏錄》的誕生則將門閥士族的固有地位和優勢影響不斷削弱,為所有人提供了相對公平的晉升之路。

2.維護皇權的鬥爭

高宗繼位後,主張廢王立武的高宗在朝堂上掀起了巨大的爭論。一面是世家大族出身支持王皇后的一派;而另一面則是出身庶族寒門支持武則天的一派。

為了成功登上後,武則天不斷籠絡長孫無忌等隴門勢力。在太宗時期,長孫無忌在朝堂之上因其是玄武門之變的功臣而被封為齊國公;高宗即位後,又因為其立儲定策之功,一時之間權傾朝野,在朝堂上握有大勢,地位無法動搖,其權利甚至逐漸和皇帝平行大有超過高宗的趨勢。因此高宗企圖利用廢后來削弱長孫無忌的權利,鞏固自己的皇權。

隨著長孫無忌的自盡,以武則天為首的勢力獲得了全面的勝利,也標誌著庶門子弟在朝堂上有了依靠的勢力,地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這場戰役表面看上去是皇后的廢立,隱藏之下的確是皇權之間的爭奪

3.科舉制度的完善和酷刑的實施

科舉作為我國古代自隋唐起最為普遍也是最為重要的選拔人才制度,對我國人民群眾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都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也是我國削弱門閥士族地位,為庶門子弟提供入仕機會最為直接的方法。

科舉制度原起於隋朝,但囿於隋朝的歷史十分短暫,僅僅三十八年,所以科舉未對其社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而唐朝初期特殊的政治環境,科舉制度的完善和改進,促使一大批新興階級的迅速崛起,山東士族為代表的門閥士族的社會地位不再輝煌如昔。科舉制度的出現成為了貴族政治轉向官僚政治的加速器和紐帶。

武則天稱帝後,在舊派勢力不能依靠的情況下,決定培養扶持新的勢力,為己所用。因此大力發展科舉制度,並且開創武舉,一大批賢能之士由此被選拔出來。她迫切的希望這批人才可以成為自己對抗舊勢力的重要武器。此外,武則天並未阻止門閥弟子參加科舉,但奈於門閥士族早已拋棄了原有的名仕之風,長期依賴於自己固有的地位,不思進取,內部早已腐朽僵化。大多數人一味沉浸於驕奢淫逸的生活和矯揉造作的名士之風,早已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現狀,即使參加科舉選拔,也無法進入朝堂為官。

此外,武則天執政時期實施嚴苛的酷刑。雖然她提拔了諸如狄仁傑、張柬之這項的賢臣,也提拔了許多酷吏來維護自己的統治權威,平衡朝堂之中的權利,牽制門閥士族的勢力,鞏固自己的皇權地位。在政期間,武則天打擊了一大批門閥士族的地位,甚至連李唐為首的關隴士族也不能倖免。經此酷刑的清除,門閥士族地位再次下降,權利更加弱小。而依靠武則天為首的庶族官僚在朝堂上勢力更加雄厚,地位更加穩固。

三.結語

門閥士族的出現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古代社會文化的繁榮、政治制度的轉變和歷史的進步,決定了歷史發展的走向。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門閥士族衍生出來的選官制度也存在著十分嚴重地弊端,也是基於此,它的結局必然是走向滅亡。

武則天從登上後位到登基為帝,一路都存在著質疑反對的聲音。在這其中對此反對最強烈的人無意是門閥士族為代表的高官陣營,他們成為了武則天鞏固自身勢力的絆腳石,因此這迫使武則天必須採取強制手段削弱他們的權利和地位。

武則天修訂《姓氏錄》、爭奪後位乃至大力發展科舉都基於這個目的。科舉的發展為廣大寒門子弟提供了一個相對公平的入仕機會,讓他們可以有機會實現自己的抱負志向,並且崇尚讀書的思想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此外,科舉在打擊門閥士族的地位,削弱其權利方面有著不替代的作用。

科舉制度的誕生,也完全符合封建統治者維護自己的利益的思想。由於科舉制度的出現,催生了一大批進士階級,也毀滅了士族的封建地位。造就了官僚政治的機械運轉,徹底的維護了皇權權威,忠君思想更加根深蒂固。

雖然科舉制度在現在看來仍存在著許多弊端,但是在當時的封建社會卻似乎成為了一種庶門子弟最公平的入仕方法。它摒棄了以往門閥士族僵化的選官制度,完全秉承「以才選賢」為評判標準,為古代封建社會選拔出了大量有識有志之士。


參考文獻:

1. 尹旭宏《淺析武則天時期門閥士族地位下降的原因——從武則天採取的措施來談》

2. 魏明孔《唐代《氏族志》與《姓氏錄》比較芻議》

3. 田磊《科舉制與唐前期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轉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