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萬里來歸,乾隆怒斥沙俄——記土爾扈特部東歸歷程

左都御史 發佈 2020-01-01T23:14:48+00:00

乾隆三十七年,乾隆帝在上諭中說了一句十分硬氣的話:「或以兵戎,或守和好,我天朝惟視爾之自取而已」。乾隆帝大怒明確回覆:「土爾扈特渥巴錫等,與爾別一部落,原非屬人,或以兵戎,或守和好,我天朝惟視爾之自取而已」,「如爾等不從我言,必與爾等交戰」。

乾隆三十七年(1772),乾隆帝在上諭中說了一句十分硬氣的話:「或以兵戎,或守和好,我天朝惟視爾之自取而已」。翻譯成白話文的意思就是:隨便是打是和,儘管放馬過來,我大清悉聽尊便。這句話是乾隆帝對俄國發出的警告,如今讀來豪氣猶在。

​上面這句話發生的歷史背景牽涉到清代一個著名的事件——土爾扈特部東歸。土爾扈特是系蒙古厄魯特四部之一,遊牧於天山以北、阿爾泰山以南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17世紀初,因受到準噶爾部侵擾及沙俄擴張勢力的威脅,在首領和鄂爾勒克的率領下,越過哈薩克草原,來到伏爾加河流域。及至最終回歸,土爾扈特部經歷了一個極其艱辛的過程。

土爾扈特部反對沙俄奴役的鬥爭

野草叢生的伏爾加河流域,適於遊牧,和鄂爾勒克的牙帳設在伏爾加河流域支流的阿赫圖巴河畔。土爾扈特西遷以後,同清王朝、同厄魯特各部依舊保持著緊密的聯繫。

1640年,土爾扈特部首領到塔爾巴哈台,參加厄魯特四部首領會議,制定《蒙古厄魯特法典》;順治三年(1646),土爾扈特部首領同和碩特部首領向清廷進表獻貢;順治十四年(1657),土爾扈特部首領蘿蔔藏諾顏遣使清廷:「貢駝馬二百餘,復攜馬千,乞市歸化城(今呼和浩特)」。

​土爾扈特部同準噶爾的關係改善後,頻頻聯姻,和鄂爾勒克的女兒嫁巴圖爾渾台吉為妻,和鄂爾勒克之孫朋楚克娶巴圖爾渾台吉之女。康熙平定噶爾丹後,曾派出內閣侍讀圖里琛等前往伏爾加河下游訪問土爾扈特部。

土爾扈特抵達伏爾加河流域不久,沙俄政府的勢力亦擴張至此。為臣服土爾扈特部,沙俄屢屢發動攻擊,和鄂爾勒克在反抗沙俄侵略的戰役中陣亡。但土爾扈特人從未屈服於沙俄的暴政,不斷襲擊俄國人。

17世紀末,頓河流域爆發巴什基爾人起義,土爾扈特人配合巴什基爾人作戰,襲擊沙俄的殖民據點奔薩斯卡亞、坦波夫斯亞等地。沙俄在軍事侵略的同時,亦利用宗教進行滲透,派遣會蒙古語的傳教士,誘騙土爾扈特人改奉東正教。且利用策妄阿拉布坦的崛起切斷土爾扈特同清廷的聯繫,逼迫土爾扈特首領同沙俄簽訂一系列條約。

​沙俄不僅在土爾扈特部擁有優惠的商務特權,並在同瑞典、土耳其的戰爭中調土爾扈特部參戰。為了維護獨立性,土爾扈特頒布了自己的法令,對宗教、社會治安、司法、文教、抵禦入侵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確規定,凡遇外敵入侵不參戰者罰三歲馬一匹,凡不習蒙文者罰三歲綿羊一頭。

乾隆二十六年(1761),17歲的渥巴錫繼承汗位,時值葉卡特琳娜二世統治俄國時期,對土爾扈特的奴役進一步加深。沙俄在伏爾加河、烏拉爾河一帶駐有重兵,並修築工事,包圍土爾扈特部,而且派出大量的特務監督土爾扈特人的動向。

1762年,沙俄強行改組土爾扈特的政權機構——札爾固。「札爾固」是由八名王公組成的議會,是汗王手下的輔政大臣和助手。沙俄宣布札爾固的成員要領取俄國政府的津貼,並讓札爾固成員與汗享有同等權力,以鉗制渥巴錫。

沙俄還試圖發動政變,廢黜渥巴錫,擬以長期居住彼得堡的杜爾伯特貴族敦杜克夫取代渥巴錫,使土爾扈特改變信仰,成為俄國的一個新的行政區域。這個陰謀,因土爾扈特上上下下的反對,未能得逞。至第二次俄土戰爭時期(1768-1770),沙俄又強迫土爾扈特人入伍,「十六歲以上者盡行出兵」,數萬土爾扈特人死於俄土之戰。

​武裝起義,謀劃歸附清廷

乾隆三十五年(1770),渥巴錫從土耳其戰場歸來,即秘密籌劃率部眾重返祖國之事。1770年11月20日,渥巴錫以防範哥薩人入侵為名集合軍隊。因沙俄當局得悉土爾扈特欲東歸故土的情報,採取了嚴密的控制措施,強令渥巴錫把兒子送至彼得堡為人質,並要在土爾扈特部徵兵一萬。渥巴錫不得不提前行動,致使伏爾加河對岸一萬餘戶,因河水尚未封凍,不得渡河,被留在伏爾加河流域。

1771年1月5日,土爾扈特人舉行武裝起義,渥巴錫點燃木製的宮殿,無數村落濃煙滾滾,土爾扈特人殺死數以千計的俄國官員、商人、擊敗前來鎮壓的俄軍,開始踏上祖國的東歸之路。

在土爾扈特人的東歸之路上,前有哥薩克騎兵的攔擊,後有俄軍的尾追。渥巴錫派出一部分軍隊開路,驅逐哥薩克騎兵,自率二萬兵士殿後。這支由三萬餘戶、十七萬組成的人流,僅用了八天時間即通過伏爾加河與烏拉爾河之間的草原,把尾追的俄軍甩在後邊。

在進入哥薩克草原後,土爾扈特遭到哥薩克騎兵的突襲。由於土爾扈特人趕著牲畜前進,來不及集中兵力,九千兵士陣亡。二月初,行抵奧琴峽谷,此為東進必經峽口,該峽口已被哥薩克騎兵占據。為奪取山口,渥巴錫親自組織五隊駱駝兵正面猛攻,同時派出一支槍隊包抄敵後,幾乎全殲把守山口的敵兵。

​當土爾扈特人抵達奧爾斯克要塞時,俄奧倫堡總督率五千俄軍進行攔截,且調動巴什基爾人兩萬軍隊配合作戰。時值六月,酷暑難熬,半年多的跋涉使不少土爾扈特人疾病纏身,渥巴錫鼓勵部眾:「俄國是奴隸國土,中國是理想之邦,讓我們奮勇前進,向東、再向東!」經過激戰,土爾扈特再次擺脫俄軍的追擊。

當土爾扈特人抵達葉爾蓋河時,努爾阿里率領的哈薩克騎兵及巴什基爾人組成的聯軍再次進行攔截,雙方展開激戰。土爾扈特在付出重大犧牲後,擺脫俄軍的圍追堵截,於該年七月越過坑格爾圖拉,進入中國境內。土爾扈特部在受沙俄奴役一個半世紀後,終於重返祖國,十七萬人僅剩其半。

清廷對土爾扈特部的安置

乾隆三十六年(1771)三月,定邊左副將軍布登札布向朝廷奏報說俄方派人通報土爾扈特舉部東返,乾隆帝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遣人前往伊犁,辦理土爾扈特部事務。五月的一個陽光明媚早晨,土爾扈特人終於抵達祖國邊境伊犁河畔,不久渥巴錫會見了參贊大臣舒赫德。

​舒赫德向渥巴錫傳達了乾隆帝的旨意,乾隆的敕書是用滿文和一種古老的蒙古文字托忒文寫成的。這份敕書充分表達了乾隆對土爾扈特人的讚揚與歡迎。並命陝甘總督吳達善、陝西巡撫文綏等人調撥庫銀、準備馬匹、牲畜以供土爾扈特人資用。

乾隆三十六年九月(1771),乾隆帝在熱河木蘭圍場的伊綿峪接見了渥巴錫,特用蒙古語與渥巴錫等交談,同渥巴錫行圍射獵。隨後又在避暑山莊的萬樹園多次賜宴,舉行盛大的燈宴火戲,歡迎土爾扈特的回歸。

鑒於土爾扈特在回歸途中歷經艱險,幾乎喪失所有的牲畜財產,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乾隆責令舒赫德等「分撥善地安置」,「購運牛羊糧食,以資養贍,置辦衣裘廬帳,俾得禦寒。」並從新疆、甘肅、陝西、寧夏、內蒙等地撥給土爾扈特馬、牛、羊二十餘萬頭,米、麥四萬多石,茶二萬餘封,羊裘五萬多件,棉布六萬多匹,棉花近六萬斤。除此之外,還有大量氈廬,使得重返祖國的土爾扈特人安居得所。

不久,乾隆帝下旨封渥巴錫為卓里克圖汗(意為英勇無畏之意),其他王公均得封號。渥巴錫所統部眾系和鄂爾勒克後裔,稱舊土爾扈特,編為十旗,安置在抓噶爾盆地南、北、西部牧場;另一支系和鄂爾勒克叔父衛袞察布的後裔,稱新土爾扈特,編為二旗,在科布多一帶遊牧。舊、新土爾扈特分別由伊犁將軍及科布多大臣管轄。

​乾隆三十七年(1772),俄國樞密院行文清政府,要求將土爾扈特部交還俄方,甚至以兵戎相威脅。乾隆帝大怒明確回覆:「土爾扈特渥巴錫等,與爾別一部落,原非屬人,或以兵戎,或守和好,我天朝惟視爾之自取而已」,「如爾等不從我言,必與爾等交戰」。由於清政府的強硬態度,加上土俄戰爭正值白熱化,俄國不得不承認這一既定事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