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浮生若夢,生死沒有邊界,生有何憂,死有何懼?

郭偉勝在線 發佈 2020-01-01T23:47:44+00:00

不要去推理了,大道是不可以推理的,如果你不停地思考天地第一推動力是誰,你會喋喋不休,會做噩夢,會銷毀你的肉身...


莊子《齊物論》開篇是南郭子綦和他的學生顏成子游的一段對話。南郭子綦給弟子講了天籟、地籟、人籟的區別,弟子理解了人籟和地籟,給老師匯報心得:人籟就是吹各種樂器發出的聲音,第一推動力就是人口中吹出的一口氣,差別在於不同的樂器和不同的孔竅而發出不同的聲音;地籟就是大地的一聲嘆息形成了氣流,經過不同形狀的物體會發出不同的聲音。第一推動力就是大地的喘息,只是隨著萬物形狀及前後時間變化而變化。弟子只是不理解天籟是什麼,天籟的第一推動力是誰?

老師接下來講了很多,之所以講了很多是因為大道難說,人心難明「世界的第一推動力就是「真宰」,不管你理解不理解,它都在那裡,不會損害它的存在。不要去推理了,大道是不可以推理的,如果你不停地思考天地第一推動力是誰,你會喋喋不休,會做噩夢,會銷毀你的肉身......只可用神明意會,不可用思維推理。」


「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一些有形的東西你可以試圖描述,但大道不能用同樣的方式理解,越是遍說萬物,說而不休,越是說不明白。

莊子認為萬物一齊,這個一齊是一種「全息理論」,是從世間萬物的空間存在上來說的,任何一個事物都是有形和無形的部分互為陰陽,萬物交融,世界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和莊子《天下》篇慎到主張的「齊萬物以為首」有本質的區別。慎到認為萬物都有殘缺,都有另外的物體對應和補缺,比如他說天地互為陰陽,天能覆之而不能載之;地能載之,不能覆之。萬物有所可,萬物有所不可。莊子的齊物是萬物一太極,再小的塵埃也本具足有泰山般的存在空間;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萬物陰陽變化,我們只能看到有形的變化,而無形的變化我們智慧無法理解而已。


莊子的齊物還在於時間的本質是一樣的,時間的本質是不存在的,只是在空間的變化而有了時間的錯覺。比如在《齊物論》的「地籟」描述中道「前者唱於而隨者唱喁」同樣的氣流同樣形狀的空穴卻因為前後相隨而發聲不同,所以所謂的前後只是空間位移的轉變而已,時間只是人類思維的產物,實際上時間是虛無的,不存在的,莊子還說「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生死死就是一個封閉的空間,是一個圓環。「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故曰:莫若以明。」「莫得其偶」就是區別於慎到的齊物思想,莊子的齊物就是一個太極,不需要找應對的來補差補缺。生死也是一個封閉的空間,宛如封閉的圓環。我們活著和死亡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只是從圓環的一段空間搬到了另一段空間而已。信不信由你,我們活著能看到有形的肉體從鮮活走向毀滅,歸於虛無。同樣,死亡後也能看到無形向有形的轉化,能悟道這一點,莊子伸出了大拇指贊曰「莫若以明」,這才是真正活明白了。莊子說「不悅生,不惡死」,視死如歸,生有何憂,死有何懼?可以說,悟透莊子萬物一齊的思想,方能了悟人生真諦。此言一點都不虛偽,都不俗套。


生死是沒有邊界的。浮生如夢。莊周夢到了蝴蝶,夢中又做了一個夢自己變成了蝴蝶,看到莊周在呼呼大睡,待夢醒時分,真的看到剛才夢中夢到的蝴蝶在身邊飛來飛去,把莊周一下子搞糊塗了,到底是依然在做夢,還是已經從夢中醒過來了。也許是在夢中的夢中的夢中吧?

正如影子和罔兩,罔兩是影子的外圍的光暈,我們平時不注意一般看不到,也就是影子的影子,罔兩是受影子的支配,影子完全受人的影響和支配,而人的一舉一動是受誰的支配呢?問到這個問題上,就相當於顏成子游在開篇問老師南郭子綦:「天籟的第一推動力是誰?」所以南郭子綦解釋了那麼多,後世學者還是不能理解,認為南郭子綦沒有正面回答,真的沒有回答嗎?如果你能領會南郭子綦文字語言背後的深意,你就能明白了,那是你的神明受之。也就是管仲說的:你想不通,鬼神能夠幫你想得通,不是鬼神幫你想得通,而是你的精氣神通達了,你就頓悟了。

浮生如夢,生命沒有邊界,時間是個假象,萬物的真宰不可言說,只可意會。你,懂了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