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開始的後宮殉葬,明英宗時才廢除

瀾石記 發佈 2020-01-14T01:53:00+00:00

在朱棣葬禮的背後,還有一件事很少提及,那就是後宮嬪妃和宮女的殉葬,這應是明朝的一段黑暗歷史。突然間,韓氏跪下,懇求放她一條生路,但沒人答應她。

永樂大帝朱棣走了,成為進入明十三陵的第一個皇帝。在朱棣葬禮的背後,還有一件事很少提及,那就是後宮嬪妃和宮女的殉葬,這應是明朝的一段黑暗歷史。

殘酷的殉葬制度

朝鮮有書籍描述了明成祖歸天后的殉葬:30多名嬪妃宮女先在院裡吃了頓送行飯,然後被帶到殿內。她們眼前,擺著30多張木床,頂上懸掛著繩子。頓時,這些要生殉的女子哭聲震天,其中有朝鮮進貢的美人崔氏、宮女韓氏。突然間,韓氏跪下,懇求放她一條生路,但沒人答應她。30多名女子被送上木床,頭上勒緊繩索。韓氏回頭對給她送行的乳母喊道:娘,我走啦!她們腳下的木床被撤掉,掙扎了一會後,三十多名女子沉寂了。

這種殘酷的殉葬制度是從明太祖朱元璋時代開始的。朱元璋的二兒子朱樉下葬的時候,殉葬了兩個王妃。而後,朱元璋就決定:皇帝和藩王去世後,沒有兒子的嬪妃都要殉葬。朱元璋死後,有近50名嬪妃和伺寢宮女殉葬。繼位皇帝和藩王們繼續執行殉葬制度,讓很多無辜的女子活著走進了陵墓。

殉葬制度源於奴隸社會,遊牧民族也有此習俗,但在中原幾乎絕跡了,朱元璋為什麼要恢復這一野蠻和不人道的制度呢?一說是當時理學倡導女子守貞、寡婦守節,官方鼓勵和表彰貞節行為。二說是朱元璋擔心後宮生亂,不但嚴格規定了後宮不得干政,而且用殉葬制度消滅隱患。更主要的是,朱元璋本人具有強烈的占有欲,把後宮女子當做私人財產,死後也要帶走,做出這樣冷酷無情、草菅人命的決定。這些殉葬的女子得到了什麼?她們用自己的性命為家裡換來優厚的撫恤和「朝天女戶」的身份,並給她們的父兄帶來千戶百戶級的官位。

黑暗中的冤魂

明仁宗、明宣宗去世後,照例都有嬪妃殉葬。倡導仁政的明仁宗朱高熾,葬禮比較節儉,還有五個妃子殉葬。奇怪的是他的郭貴妃已生了三個兒子,按規定不在殉葬者之列,但郭貴妃自縊後殉葬。有說是朱高熾平日寵愛郭貴妃,朱高熾的驟然離世可能和郭貴妃有關,張皇后對郭貴妃極度不滿,勒令她殉葬。還有個特例是朱高熾的敬妃張氏沒有殉葬,因為她爺爺是朱棣的大將張玉,父親是英國公張輔,都功勳卓著,所以敬妃因此免於殉葬。

文才武略的明宣宗朱瞻基,死後有10個嬪妃和宮女殉葬,並都追封為嬪妃,留下的是為他生兒子的孫皇后和賢貴妃。據說有一個剛進宮20多天的女官郭愛,被選為殉葬者。郭愛賢淑並有才學,在厄運面前無力抗拒,寫了一首悲憤欲絕、催人淚下的悼亡詩。

朱瞻基有兩個兒子:朱祁鎮和朱祁鈺,這兩人當了三次皇帝。朱祁鎮當了二次皇帝,中間因為他被瓦刺人俘虜,弟弟朱祁鈺接替他當皇帝。後來他又復位當了皇帝。朱祁鈺死後,朱祁鎮就命令他生前最寵愛的唐貴妃殉葬,還要考慮被朱祁鈺廢了的汪皇后,但被大臣阻止了。可惜才20多歲的唐貴妃,就這樣被葬送了。

終止殉葬制度的也是明英宗

飽經磨難的明英宗朱祁鎮,在臨終前感悟到殉葬制度的非人道,留下遺詔說:我實在不能忍受用人殉葬,從我這終止吧,後代不要再殉葬了。這個平庸的皇帝,做出了一個非常人道的決定。

朱祁鎮做出這樣的決定,與他要保護自己的妻妾有關。因為他有個同甘苦同患難的錢皇后,在他被瓦刺人俘虜到北方後,錢皇后日夜思念他,殘了一條腿和一隻眼。在朱祁鎮回到明朝,被明景帝朱祁鈺囚禁的七年歲月里,又是錢皇后和嬪妃們陪著他,錢皇后做女工活養家,嬪妃們還為他生兒育女。所以,他在復位後,不管錢皇后已是殘疾人,堅持立她為皇后。不過錢皇后沒有生出孩子,皇太子的母親周貴妃非常嫉恨錢皇后。朱祁鈺擔心自己死後,錢皇后會因為沒有孩子被殉葬,就明確指示要周皇后去世後與他合葬,並考慮保護與他共患難過的其她嬪妃,遺囑嬪妃不再殉葬。

明英宗的兒子明憲宗朱見深堅決執行父親的決定,在自己在臨終前再一次明令不要殉葬,由此在明朝徹底終結了慘無人道的殉葬制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