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過了那麼多假曹操,我還你一個真的

安若琴姑娘 發佈 2020-01-14T02:01:37+00:00

在中國歷史上,說起英雄,人們一般會想到項羽,劉邦、岳飛等,而提起奸雄,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曹操。他的形象,不論是在電視劇《三國演義》、電影《赤壁》中,都被刻畫成為一個反派人物。

在中國歷史上,說起英雄,人們一般會想到項羽,劉邦、岳飛等,而提起奸雄,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曹操。

他的經典名句「宇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給他貼上了「奸雄」的標籤。「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則是後人對曹操的評價。

但無論如何,都離不開「奸雄」二字。他的形象,不論是在電視劇《三國演義》 、電影《赤壁》中,都被刻畫成為一個反派人物。

但是真正的曹操,卻是一個文學造詣極高,有勇有謀,重情重義的大英雄。就連魯迅先生也曾說道:「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

01 曹操的英雄形象

他的英雄形象,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文學造詣高,是「建安文學」的領軍人物

曹操流傳在世的著作有很多,有一些詩篇,無論小孩大人,都朗朗上日。其中有反映當時社會真實現狀的,如因混戰所帶來的國家傾頹、社會殘破等現象的《薤露行》、《蒿里行》 。也有抒發自己雄心壯志的,如《短歌行》中的「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龜雖壽》中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他的詩,內容充實,感情飽滿,讀來振奮人心,自成一種風格,被後世稱為「建安風骨」。對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此外,曹操還精通音律、擅長書法。

《曹瞞傳》中記載:「太祖好音樂,倡優在側,常以日達夕。」曹操當時在鄴城建銅雀台,設鼓樂聲伎,對漢魏時期的音樂起了集大成之作用,更為以後的音樂奠定了基礎。

曹操在書法方面,擅長於草書,亦工隸篆。唐代張懷瑾在《書斷》中將書法家分神品、妙品、能品三類,曹操被列入妙品中「章草八人」之一,評語為「尤工章草,雄逸絕倫」。

二是會打仗,有勇有謀

曹操不僅文學造詣高,在軍事上,也毫不遜色。

建安十年,曹操平定烏桓後,袁紹之子袁尚,袁熙又率少數親隨,投奔遼東太宇公孫康。

一些能臣武將都認為,根據現狀,應該一鼓作氣,平定遼東。

而曹操此時卻下令回師許昌,眾人不解,曹操撫須笑說:「公孫康早就畏懼袁氏會吞併他,現在二袁在他那裡,必會導致公孫康疑心重重。若我這時去討我他們,反而會促使他們團結起來對抗我。緩一時討伐他們,二袁必會謀取公孫康的地盤。不用我出兵,公孫康也會殺了二袁的。」

不出曹操所料,數日後公孫康派人送來了二袁的首級。曹操不費一兵一卒,輕鬆地取得了此戰的勝利。

類似戰役還有很多,在官渡之戰中,曹操在敵我力量懸殊,戰事不利的情況下,親率五千軍士去夜襲烏巢,燒毀了袁軍的糧倉,徹底扭轉了戰局,打敗了主要對手袁紹,並在數年之內控制了中國北方。

曹操用自己獨特的思維和謀略,成為了三國時期頂級風雲人物。

說起重情重義的典故,很多人都會想到「桃園三結義」,但在真正的歷史中,曹操並不亞於劉關張三兄弟。

建安五年,曹操親征徐州。此一戰頗為順利,曹軍勢攻下了城池,將劉備趕走,還生擒了關羽。

按理說,被俘之後,理應享受俘虜的待遇。但曹操擒獲關羽後,非常看重關羽,《三國志》說:曹操拜關羽為「偏將軍」,禮之甚厚。但此等款待,也沒能留住關羽。當關羽知道劉備的下落後,他毅然離開曹操,想要回到故主身旁。

曹操的部下忿忿不平,想攔截關羽,曹操知道後說:「彼各為其主,勿追也」,就此放過了關羽。

曹操對關羽的情誼,一直延續到最後,當孫權處死關羽,並送交給曹操的時候,曹操先是放聲大哭,並封關羽為「忠義候」,還以「王公之禮」厚葬了關羽,可謂極其重情重義。

02 真實原因

看了上面的這些內容,很多人可能要提問了,那為什麼在歷史長河中,要把曹操改編戚「奸雄」呢?

一是源於小說的特色

《三國演義》是一本小說,眾所周知,小說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創造活生生的典型形象,這其中就少不了正面典型和反面典型。這些人物的塑造,必須具有獨特而鮮明的個性。即好就是好,壞就是壞。

但在真實的歷史中,曹操卻是性格最複雜、形象最多樣的人。他奸詐狡猾,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閻王脾氣,菩薩心腸;英雄氣派,兒女情懷……

這麼多張臉,長在一個人身上,對於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無疑增添了難度。但是羅貫中基於正統立場,在小說中極力張揚「擁劉反曹」主旨,從而把一切好人物形象、優秀品質都堆加在劉備身上,而姦猾多疑等負面形象,都給與了曹操。

比如,在呂伯奢事件中,《三國演義》中說的是曹操在離開董卓,返回鄉里的途中,經過呂伯奢家,夜晚聽到他們食器碰撞的聲音,誤以為是想謀害自己,於是在夜裡殺死了呂伯奢的家人,還淒槍地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在正史《三國志》中,卻是這樣描寫曹操的,他悲搶淚下,說道:「寧可我負人,不可人負我」

這句話按正常的理解應該是曹操錯殺了好人很傷心,但事已至此,已經無法挽回,只能這樣自己安慰自己。但是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為了表述作者為曹操設定的文學人格,將天下人拉了進來,無形間激起群憤,擴大了影響範圍,製造了一個自私、奸詐、殘酷的曹操形象。

二是源於藝術的要求

有很多人對於三國時期這段歷史的了解,都是由《三國演義》或者是其相關影視、戲劇中所得到的。這固然能夠讓人們對於三國時期的歷史有所認識,但是演義畢竟是演義,會有許多虛構的成分。所以為了符合老百姓樸素的價值觀,不得不把一個個人物性刻畫到極致,這就導致許多人物都變得臉譜化了。

正如著名京劇《唱臉譜》中所唱的:「藍臉的竇爾墩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

在中國傳統戲曲中,臉譜分為各種顏色,其中白臉多指代反面人物,陰險狡詐之人,在戲曲舞台上,曹操出場時臉上總是塗滿白色的油彩,而在戲劇領域,臉譜上塗紅色代表忠誠,黑色代表正直,黃色表示果斷。無色表示仁愛,白色代表奸詐,所以在戲劇舞台上,白臉的曹操就成了最著名的奸詐形象。

通過類似戲曲、劇本、二次元的改編等,給三國人物畫上一張張臉譜後,最大的副作用就是,這些三國人物本身的性情,多少被隱藏了一些。

因此,關於曹操的負面故事從未消失,無論在他生前和身後都持續地傳播著。

03 結語

曹操所處的已經離我們遠去,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任意改寫了曹操的形象,羅貫中當年給曹操留了首《鄴中歌》,結尾是:「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意思就是後人對三國中的英雄人物,不要妄加評論,以免被逝者所笑。

所以不要再黒曹操了,其實他真的稱得上是一代英雄,無論是從政治抱負還是思想文采,都值得後人去學習,我們一定要用歷史的眼光,去看一代偉人的真實形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