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領銜《濟公活佛》封箱圓滿,「京劇相聲化」究竟是好是壞?

相聲迷 發佈 2020-01-14T02:08:57+00:00

1月14日晚,麒麟劇社己亥年封箱大戲在北京長安大戲院落下了帷幕,郭德綱攜麒麟劇社與天津市青年京劇團聯袂獻上南派連台本戲《濟公活佛》。


  1月14日晚,麒麟劇社己亥年封箱大戲在北京長安大戲院落下了帷幕,郭德綱攜麒麟劇社與天津市青年京劇團聯袂獻上南派連台本戲《濟公活佛》。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精心設計的舞台布景讓觀眾們眼前一亮,可以說這是一出叫好又叫座的新編神話戲。

  《濟公傳》這齣戲確實是一出老戲。在上個世紀初期,海派名角趙如泉、孫國良都曾排演過濟公題材的神話連台本戲。不過,郭德綱的《濟公活佛》是脫胎於他的長篇單口相聲《濟公傳》的幾個情節:如《鼠妖迷周生》、《僧道雙降妖》、《韓殿會聖僧》、《龍鱗攝君魂》、《皇宮救仁宗》等。將幾個經典故事情節貫穿起來,才形成了郭德綱《濟公活佛》的頭兩本戲。

  這兩本戲的故事情節扣人心弦,無論是《韓殿出世》還是《皇宮救君》,戲劇衝突十分激烈,情節發展高潮迭起。最具郭德綱單口相聲特色的是,每一折的結尾都留下了扣子,多條線索並行共同推進故事發展,使得每個故事看似獨立其實都存在著內部聯繫。每個故事都有濟公的身影存在,正是這一條線索的前後貫穿,才將整部戲的各個情節緊密的聯繫在一起,為接下來的戲做好鋪墊。

  不過,在表演形式上還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濟公活佛》全戲都是以京劇的形式呈現,同時又融入了相聲表演技巧,使得整齣戲包袱不斷。但在劇中人物對話時,並沒有採用京白和韻白,而是選擇口語化的形式,這就使得《濟公活佛》具有了相聲劇的特點。換句話說就是用京劇的形式來表演相聲劇,人物對話雖然幽默但缺乏京劇韻味,不得不說是全劇的一個遺憾。比如在《皇宮救君》這一折中,太后、羅妃、皇上都是韻白,只有郭德綱使用的是口語化的賓白;緊接著戲中濟公對太后說一句:「老太太唱幾句吧!」太后便開始叫板,開始五音聯彈。雖然極具幽默,但是這樣的過渡顯得過於生硬並且隨便。口語化的賓白雖然符合濟公的人物形象,但是並不符合京劇舞台的表演規律,實在是全劇的一大敗筆。

  這齣封箱大戲被定義為南派戲,但從唱腔上卻沒聽出麒派的韻味。濟公第一次出場時,有幾句西皮散板「餛飩攤位在路邊,不由孤王好喜歡,走上前來用目看,買一碗」的最後一句「買一碗」是翻八度唱的嘎調,雖然要下來好但是沒有情緒的鋪墊,顯得過於生硬而且難逃炫技之嫌。再比如《濟公顯聖》的嗩吶二黃,這種板式在京劇中出現的較少,而且唱的多為花臉,故而郭德綱唱到此處顯得有些吃力。雖然調門足夠,但是給觀眾一種用嗓子喊得的感覺,不是瀟洒大氣,而是聽著費力刺耳。這種問題的發生,在於郭德綱對於南派戲表演的理解。

  郭德綱認為:南派戲不是在唱哪工,而是在唱人物。濟公本屬於神仙一類的角色,而神仙中以和尚、道士等身份出現的角色多是以花臉來表現,如《渭水河》中的姜子牙和《白蛇傳》中的法海。但是在本戲中郭德綱飾演的濟公唱腔有時是老生,有時是花臉,甚至還有評戲的唱法。沒有做好人物區分就選擇唱腔,勢必會出現自相矛盾的情況。

  麒麟劇社的封箱大戲《濟公活佛》,倘若把它當作京劇欣賞,著實是少了嚴肅、多了俏皮。但如果把它視為用相聲劇的形式來表演京劇,那麼絕對算得上是一種改編成功。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才能促進京劇進一步的發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