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研究:男孩為什麼比女孩更暴力?如何避免教出「家暴兒子」

奶寶育兒堂 發佈 2020-01-14T02:10:34+00:00

家長們可能都會發現,女孩生氣喜歡哭,男孩生氣多少有些暴力傾向。現在的問題是,大部分男孩的世界裡通常只有兩種情緒,一種是開心,一種是傷心,就像他們識別不了口紅顏色一樣。

文|奶寶育兒堂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剛進入2020不久,網上又開始爆出大瓜,疑似郝雲妻子王珊珊的微博小號,發布了一段長消息控訴自己被家暴。

郝雲主動澄清後,她又果斷直接地列舉出了男方的兩大罪證,瞬間打臉。

在這條消息之前不久,也就是2019年的11月25日,正是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日,知名美妝博主芽宇也公開表示自己被前男友家暴多次,引發了眾多網友的關注。

其實,家暴這個話題,一直是處於弱勢地位的女性和孩子心頭的一根刺。《不要跟陌生人說話》這部電視劇,到現在都是很多人的心理陰影。

其實,男性在憤怒情況下揮出拳頭這樣的行為,從他們小時候就有所表現了。

家長們可能都會發現,女孩生氣喜歡哭,男孩生氣多少有些暴力傾向。只是,出於一種刻板的性別印象,大家都沒有覺得這有什麼不對。

但事實上,這正是家暴背後隱藏的問題。

01男孩為什麼比女孩更暴力?

當談論到一例搶劫或殺人案件時,大家都會下意識覺得犯罪嫌疑人是男性。這是因為社會也普遍認同,男性相較女性而言更具備暴力傾向。

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男性這種攻擊傾向,並不是與生俱來的。

《紐約時報》曾經發布過一篇文章,認為男孩和女孩成長過程中,攻擊性和侵略性兩方面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並非天生的生理因素,而是後天的文化因素。

關鍵在於,幾乎沒有文化會針對男孩進行攻擊與暴力的特別教育,那為什麼全世界的男孩基本都長成了一個樣子呢?這背後的原因引人深思。

首先,我們可以看一條研究線索。在任何一個國家中故意傷人案件中的兇手,大機率都是男性。

著名的心理學家愛麗絲·伊格雷和溫蒂·伍德,提出這樣一種觀點:

男性與女性在心智上本來沒有任何差異,他們之所以在憤怒時表現方式不同,是軀體在進化過程中的力量性差異帶來的間接效應。

在軀體發育方面,男性的身材更為高大,在力量與速度上都更占優勢。而女性身體在長期的進化中,以懷孕和哺乳為核心。

由此,在所有文化中,男性代表的都是承擔體力勞動的角色,這就會讓他們延伸出攻擊性。

用心理學家的一句話來淺顯解釋就是,一個從戰場上退伍的老兵,哪怕步入晚年,也會堅持擦亮自己的軍靴。

另一項關鍵的研究結論是,大部分的文化環境中,父母對於男孩的教育,都是壓制他們的破壞性與攻擊力,但他們長大後仍然比女性表現出了更加明顯的暴力傾向。

在青春期之前,女孩和男孩的暴力程度雖有差異,但差得並不多。進入青春期之後,差異會突然變大,而後達到峰值。

從中我們可以大概得知,男孩比女孩更加暴力,是因為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情緒需求,更容易被父母忽視。

02父母忽視男孩情緒需求的表現

女孩摔倒了,父母多半會立馬把她扶起來,並安慰她不要哭。

而男孩摔倒了,父母通常會告訴他,有什麼好哭的,男孩子就應該堅強。

就像暢銷書《培養高情商男孩》中所寫的那樣,也許正因為男人在社會中享有更多的權利和優越感,他們的肉體力量也比女性更強。因此,大眾總是趨向於認同男孩未來要取得成就,童年遇到的困難都不算什麼,要求他們表現得堅強。

事實上,這是大人的一廂情願,即便是男孩也是孩子,非常容易受傷。

上述這段話其實大概說明了,為何男孩成長過程中的暴力傾向一直在被壓制,卻同樣生長得如火如荼的原因。

因為父母對他們情緒需求的忽視,導致他們不懂得應該如何正確表達憤怒,這就是家暴背後的根本問題。

換句話說,男孩在憤怒時,家長本應該像對待女孩一樣,幫他們疏通負面情緒。

越是壓制就越是逃避,積累到一定程度,爆發自然就不受控制了。

看起來,這都是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但本質上來說其實屬於父母的教育錯誤。

高情商孩子都是教出來的,而不是打擊出來的。

03事例依據

書中還提到了一個實驗。

研究者找到了一批學前班和二年級的男孩和女孩,然後在他們面前播放一段嬰兒的哭聲,觀測反應。

大部分女孩聽到哭聲後都會關掉揚聲器,表現出努力安撫的樣子。而大部分男孩,都會對著揚聲器大喊「趕緊閉嘴」。

還有研究者在情緒產生之時,分別測量了男孩和女孩的心率以及皮膚電阻值。

結果發現,男孩在面對他人的情緒時更容易感到緊張,且管理能力較差,這些差異都是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加大的。

正如上文所說,男孩和女孩的暴力傾向差異,會隨著不當的教育方式積累,萊斯莉·布羅迪稱之為「成長性換位」。

從心理上其實很好理解,大人都認為男孩應該更堅強,哭只能是女孩的專利。這就導致男孩在情緒緊張憤怒不穩定時,更喜歡用暴力來維護自己的自尊。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父母在對男孩教養時就要避坑。

04如何避免養出暴力兒子?

1)把男孩也當成孩子對待

想要做到更好的教養,父母要先了解客觀上男孩和女孩的成長差異。

比如女孩要叫男孩早慧,無論在語言表達能力還是情緒管理能力上,早期女孩兒都要發展得更加快速。

由於男孩比較好動,大部分家長的管理模式,都是行為約束>心理引導。

但家長也要認識到男孩也是孩子,及時觀察他的情感變化,並及時梳理通和引導。

2)不迷信陽剛教育

培養男孩子確實應該著重培養責任心和堅強勇敢的品質,但現實情況是,大部分家長都熱衷於誇大男女之間的性別差異。

甚至於為了讓孩子有陽剛之氣,讓他們接觸暴力玩具,比如玩具槍、玩具刀。

這會給孩子帶來暗示:男孩子也要像個男人那樣,用自己的侵略性和暴力去解決問題。

美國一部紀錄片叫《面具之內》,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樣的現象。

大部分家長所認為的男子氣概,就是讓男孩拒絕所有女性化的東西,實際上這正是性別歧視的起源,也是男孩暴力傾向的助長者。

事實上,玩具分性別並不是有史以來的,是最近30年才開始出現的。

以前無論男孩女孩都喜歡在廣場上瘋跑,在地里玩泥巴,一直沒什麼問題。

好在如今也開始有玩具商意識到這一點,美國第二大玩具零售商Target。已經取消了玩具上的男孩與女孩標誌牌,生產那些無明顯性別的玩具。

當然,男孩也是可以玩槍枝武器類的玩具的,只是家長要告訴他遊戲與現實的邊界在哪裡,並告訴他沒有人必須要被射擊,他只是你的遊戲夥伴。

3)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男孩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比較弱,因此家長在培養他情緒管理能力的時候,需要更加耐心。

日常生活中,除了給孩子看情緒臉譜之外,也要嘗試著多向孩子表達現在自己的心情。

比如「媽媽今天加班了,感覺很煩躁」,幫孩子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他才能在自己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及時識別出來,並找出背後的原因,進行針對性解決。

現在的問題是,大部分男孩的世界裡通常只有兩種情緒,一種是開心,一種是傷心,就像他們識別不了口紅顏色一樣。

幫孩子了解並與情緒相處,是避免他之後成為施暴者的重要一步。

奶寶育兒堂,為0-13歲孩子提供專業的教育指導。關注我,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完美型家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