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招聘人才的薪酬定位問題?

李太林導師 發佈 2020-01-14T03:44:41+00:00

現實上,如果薪酬定位不科學,將可能導致兩個相反的結果,一是由於薪酬偏低而人才進不來,二是由於薪酬定位高、人力成本大了企業承擔有壓力。

新年伊始,員工流動的高峰期來臨,既然有人員流失,也必然就要加強人才引流和招聘。不過,當前企業招聘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薪酬如何定位。現實上,如果薪酬定位不科學,將可能導致兩個相反的結果,一是由於薪酬偏低而人才進不來,二是由於薪酬定位高、人力成本大了企業承擔有壓力。

如何解決招聘人才的薪酬定位問題,讓適合的人才得以順利加入?

建議企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對地區、行業和職業做好薪酬調查。

舉例:在廣州地區需招聘大量的業務員。例如在教育行業,底薪大致在2500-3500之間,更高一點的可能有4000左右。如果定位在2000-2500,肯定招不到人。如果定位在3500-4000,招聘的問題不大,但是會帶來新的問題,一是新員工的工資成本高了,二是底薪越高,新業務員的創造力就會下降,變成公司要養員工。

因此企業要在底薪的高低與人才的活力動力之間尋求平衡,我建議是選在3000的位置。對於業務人員而言,不能依靠底薪作為主要收入,但是底薪的價值是必須能讓他們活著,但肯定活不好,這是訂立底薪的基本原則。

其次,必須擬訂與強化招聘官的激勵機制。

很多企業的HR都是固定薪酬,或者激勵力度很小。某招聘經理說,他的月薪是10K,每招到一位店長,公司獎勵100。然後還會考核他的招聘達成率,但是幅度很小,常常扣的比較多。所以他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激勵,反而對公司的忠誠度每況愈下。

也有不少的企業為了招到人,不斷提高新人的工資標準。例如,將廣州業務員的底薪調到3500-4000或以上,雖然招聘經理的壓力小了,但是公司的人力成本高了,而且新業務員的活力必然有問題。

所以,我建議,在做好新員工合理薪酬的科學定位後,要接下來改變的是招聘官的激勵機制。打破HR的固定薪酬與低激勵模式,改為設計高激勵方法。通常可以採用KSF+PPV的模式。例如:

招聘經理原來的薪酬是10000,先核算他過去的招聘量,從全年平均到每月,得出一個均值,然後為每個需求崗位做一個內部定價,招到人才有激勵、沒有招到有壓力,彈性薪酬的波動性不低於30%。

具體舉例說明,固定部分改為5000,每月招聘績效5000,保證每月招聘5名業務員,超過5人的每增1人獎勵1000,低於5人的每少1人少發1000(包括流失)。當然,這個平衡點可以通過測算新一年的招聘需求更合理地訂出來。(這是PPV設計)


除此以外,還可以增加培訓和培養指標,測算新業務員在入職三個月後的平均業績作為基值,高於就獎勵招聘經理,低於這個值也是少發。如果用合格率、轉正率等指標來進行考核和激勵。(這是KSF設計)

最後,對特殊崗位可以適當靈活變通。

比如,公司要招一名業務主管,其他業務主管的底薪都是6000,但是公司看重的新人擔心自己剛來業績不好,影響自己的收入,所以提出要8000以上。老闆很認可這位新人的資源或潛質,可是又不能壞了規矩、造成內部的失衡。老闆和HR可以參考以下這四種方法:

  • 一是限期借薪法。即前6個月,每月按8000計,多出的2000元在入職12個月後或達到某個實際薪酬收入時分期償還。
  • 二是試用保障法。即試用期的三個月內按8000計,三個月後按回6000計算。
  • 三是限期保底法。在前3-6個月,保底工資為8000,其收入包括底薪+提成。
  • 四是限期高底低提法。即在臆3-6個月,底薪為8000,擔提成點數減半計算。

說明:這四種方法各有利弊,不過總有一種是適合自己企業實際情況的。

留意:切忌採用保密的方式形成新老剪刀差,內部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公平。

通常你會選擇哪種方法解決招聘薪酬問題呢?



歡迎交流,貢獻你的經驗和智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