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職場過來人給新人的3個建議,聽進去,讓你少走彎路

職場 發佈 2020-01-14T04:28:42+00:00

日本著名馬拉松運動員山田本一在自傳中寫道:「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將比賽的路線仔細的勘察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一家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公寓這樣一直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以百米衝刺的勁頭向第一個目標衝去;到達第一個目標後

上個星期,我一親戚家的孩子問我:「已經實習了兩個月了,但總覺得力不從心,跟不上別人的腳步,心好累,有什麼好的職場經驗可以分享的嗎?」

每個人都職場都是進階的過程,每個厲害的人也都是腳踏實地一路披荊斬棘過來的,大道理我沒有,但我確實有幾條職場的經驗能與大家分享。

也算是對自己這一年的工作復盤,同時也與你共勉。

一、「與其瞎忙,不如利用目標計劃高效工作」

追求效率是職場永恆的話題,但是我也發現和多人對「高效」有這深深的誤解;

認為每天做很多小事就是高效;

每天忙的腳不沾地就是高效;

每天加班就是對工作認真負責。

錯,其實這些都屬於「瞎忙」,學會高效利用時間,才是提高效率的重點。

秋葉大叔說過「所謂時間管理的高手,其實都是目標規劃的高手。一開始就儘量為自己的目標出好的選擇」

想要讓自己的工作真正高效,就得學會規劃目標和日程,我給大家兩點建議。

首先,就是要制定正確的目標,這是我在公司學到的第一課。

我記得我剛來公司那會兒,前輩讓我制定一個目標,我非常傻地定了一個每周寫一篇「10w+」。

前輩搖搖頭,表示,不要弄這些虛的,你的目標應該更落實一些。

於是她親自上手給我制定了兩個目標,一個周目標,一個日目標。

周目標是學會拉完整地邏輯框架,日目標是完成一篇稿件。

與我自己制定的目標相比,顯然前輩定的目標才是可操作,可執行的。

日本著名馬拉松運動員山田本一在自傳中寫道:「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將比賽的路線仔細的勘察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一家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公寓這樣一直到賽程的終點。

比賽開始後,我以百米衝刺的勁頭向第一個目標衝去;到達第一個目標後,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里的路程就這樣被我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而輕鬆的跑完。「

想要明確計劃,首先就要拆解目標,你可以有一個遠在天邊的目標,但也必須定一個十分鐘之內就能完成的目標。

因為小目標可以馬上下手,而且還能給你帶來成就感。

而成就感又能給你帶來持久的行動力。

其實很多人都會都會給自己定短期目標,於是每個時期都會列出一個 To do list,但很少人會記得在這張清單上加上每一個事項的deadline。

這就是我的第二個建議,結合目標和預期完成時間給自己列出日程表。

當今社會,十個年輕人,有八個都是拖延症患者,而deadline是對付拖延症最有效的方式。

既然很難從自身產出行動力,那就讓deadline推著你往前走吧。

我給職場新人的分享的第一個經驗是:「與其浪費時間瞎忙,不如利用目標計劃高效工作。」


二、「學會傾聽與發問,在職場上少走彎路」

初入職場的新人,遇到的一大難題就是「與人溝通」,當你還是學生的時候,你有學校的象牙塔保護,但是到了職場這個江湖,你要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別讓對方覺得你是個沒情商的人。

蔡康永說:「你說什麼樣的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我們在職場除了會做事更要學會說話。

(1)善於傾聽

有人曾向日本的「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請教經營的訣竅,他說:「首先要細心傾聽他人的意見。」

但現實是:很多人喜歡錶達,卻少有人善於傾聽。

然而,傾聽是表達的前提,如果你不傾聽,你怎麼弄清楚客戶的需求,怎麼接受前輩的經驗?

在《令人心動的offer》中,有個選手叫何運晨,他的專業能力都很強,但卻在「傾聽」這一環節上出了問題。

他總是喜歡打斷當事人的講話,並告訴對方:「嗯,我懂,我們在專業上是這麼認為……」

乍一看覺得他自信滿滿什麼都懂,但實際上這是非常不可取的行為。

所有你在沒有聽完前因後果就得出來結論都是主觀臆測,而主觀臆測都是無效信息。

「聽」是收集信息的過程,只有會「聽」的人才會正確地「說」


(2)善於發問

我知道,肯定有很多職場指南告訴你,有不懂的地方不要打擾同事和上司,自己去百度。

會雖沒錯,但是,你可是實習生啊!

實習生尚處培訓階段,不懂就問是基本素養,關鍵是你要知道如何正確的發問。

根據我自己的經歷,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第一、能百度的就不要問

前輩是不介意你提問的,但是,這不代表所有問題都需要跑去叨擾別人。

有問題先試著自己解決,解決不了再去問。

如果每件事都要問,那對方就會覺得要麼你是在偷懶,要麼就是能力太差。

第二、端正態度

很多初入職場的新人會帶有一種學生思維,覺得你教我是應該的。

但職場不比學校,向對方提問姿態放低一點,語氣誠懇一點總是沒錯的。

比如:前輩,抱歉打擾你,我有個問題想請教你,能耽誤你2分鐘嗎?

第三、善於總結經驗

每一次得到解答後都要注意總結記憶,從中提煉經驗,這樣的提問才是有效提問。

如果同一類問題你反覆問,對方反覆答,脾氣再好也得氣得吐血。

職場是注重合作的地方,而溝通是合作的橋樑。

這是我給職場新人的第二個經驗:「學會傾聽與發問,無疑能讓你在職場上少走不少彎路。」

三、「從小事開始完善,才有達到完美的機會」

很多職場新人一開始都會被安排做一些簡單的小事,比如我們公司的新人會先做一個星期的排版分發。

有些人剛開始會覺得被安排做這種簡單的小事是在浪費自己的才華,是在當廉價勞動力。

但任何一個真正上手的人都會發現,所謂的簡單小事,既不簡單,也不是「小事」。

就拿我的工作來說,看似分發文章就是簡單的複製黏貼,但是細心的人就會發現,每個平台的算法規則各不相同。

如果想要在每個平台都獲得較高的流量,就需要根據平台規則進行相應的調整。

有時候,同樣的文章,有的人分發只能拿到幾十的點擊量,而到了有的人手裡,就能達到百萬的點擊量。

所以如何根據平台規則微調標題,標籤,關鍵詞也是一門學問。

職場上,論智商沒有誰是愚笨的,細節才是拉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對於新人而言,除了工作上的細節,你的工作態度也是領導對你考核之一。

在職場,我們每天面對的第一個基本規則就是「準時上班」。

如果你連守時都做不到,領導又怎麼會放心把更加重要的任務交給你呢?

我們公司上周剛來了個實習生,每周五天,有四天會遲到,一問原因,要麼因為下雨了,要麼是因為堵車了。

但說到底,是因為他自己沒把準時放在心上。

如果你知道這個路段容易塞車或者明天會下雨,那為什麼不早一點出發呢?

遲到幾分鐘在你看來是一件小事,但是卻表現了你對工作的態度是否上進負責。

惠普創始人戴維帕卡德說過一句話: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

這是我給職場新人的三個建議:「只有從小事開始完善,我們才有達到完美的機會。」


四、寫在最後

人在職場,有目標和計劃的工作才是有效工作;

善於傾聽發問,也能走不少彎路;

從小事做起,才有機會達到完美。

職場不養閒人,但職場也不是洪水猛獸,希望以上經驗能幫助各位職場新人在新的一年,少走一些彎路,多加一點工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