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了解明朝宗藩反叛之路,朱元璋分封制與郡縣制結合

資深人士說文史 發佈 2020-01-14T04:43:29+00:00

我們從《大明風華》這部影視劇中就可以看出,為了皇權的爭奪,先是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奪取建文帝的皇位,之後就是自己兒子之間的爭權奪利,朱高煦,朱高燧先後叛亂,此外,歷史上還有安化王之亂,寧王之亂等等。

導語:看《大明風華》了解明朝宗藩有哪些叛亂及原因?朱元璋分封制與郡縣制相結合的藩王制,宗室人口增加,朝廷負擔不起宗祿,宗室人員科舉入仕困難

《大明風華》不僅是一部醜小鴨成功逆襲為白天鵝的愛情劇,也是一部明朝宗室同室操戈的叛亂劇,從最開始的朱棣以清君側名義發動的靖難之役,奪走了自己親侄子的皇位,到朱棣兒子朱高煦、朱高燧三番兩次勾結在一起的謀逆舉事,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上,明朝宗室有哪些叛亂呢?

我們從《大明風華》這部影視劇中就可以看出,為了皇權的爭奪,先是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奪取建文帝的皇位,之後就是自己兒子之間的爭權奪利,朱高煦,朱高燧先後叛亂,此外,歷史上還有安化王之亂,寧王之亂等等。

明朝宗室叛亂

靖難之役,朱棣之叛

《大明風華》中,對歷時三年的靖難之役,僅有十幾分鐘的片段,一筆帶過地講述了朱棣之叛,對其為何叛亂的具體原因並未在劇情中陳述;其實朱棣是明代宗室叛亂的始作俑者,他很有軍事才能,被朱元璋分封為燕王,就藩於北平,以抵抗元朝政權的殘餘勢力。

朱棣是為有勇有謀的將軍,深得朱元璋信任,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曾想將皇位傳給他,但由於群臣紛紛諫言,才將皇位傳給皇孫朱允炆。但有豐富作戰經驗的燕王朱棣,早就萌發出對皇位的覬覦之心,只是等待時機,而朱允炆即位後,隨即開始削藩,六位親王,或被貶為庶人,或被削去護衛,或被禁錮。

朱棣看到時機已經到來,為了表明自己起步的合法性,以清君側的名義,舉兵靖難,明朝軍隊與燕軍交戰四載,最終朱棣擊潰官軍,並以政治手段瓦解建文帝朝廷,靖難之役最終結果是朱棣從侄子手中奪取江山,登上皇位。

朱棣的靖難之舉,對明初社會政治破壞程度很深,影響很壞,直接誘發了諸王步入其後塵的非分之想,使得明代諸王叛亂比前幾代都頻繁和激烈。

朱高煦叛亂

《大明風華》中,朱高燧三番兩次聯合朱高煦進行叛亂,奪嫡計劃被曝光後,朱棣暴怒要處死朱高燧,在太子朱高熾的求情下被免於一死,而朱高熾即位後,也善待朱高燧,朱高燧也是三個兄弟中活得最長久的一個。

但真實的歷史上,朱棣之後的宗藩叛亂卻是以朱高煦為主的,朱高煦跟隨朱棣南征北戰,為朱棣奪取皇位,立下汗馬功勞,朱棣覺得二子朱高煦最像自己,曾有意傳位給他。當朱棣登基後,礙於朱高熾是太祖朱元璋所封的世子,又是嫡母所生的長子,不變撤換,又因大臣紛紛進諫,於是最終決定立朱高熾為太子,朱高煦則被封為漢王,朱高燧為趙王。

在太子之位爭奪戰中失敗的朱高煦,心有不甘,舉止行為驕縱不法,惹怒明成祖朱棣,被廢為庶人,後又在太子朱高熾涕泣力救下,乃作削其護衛處置;明仁宗即位後,念及兄弟之情,增歲祿,賜賚萬計,但仍未能挽回朱高煦圖謀不軌之心;當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後,朱高煦認為時機已到,於是招兵買馬,準備起兵謀反,在宣德八年,趁地震期間,調兵遣將,立五兵都督府,發動叛亂,最後被明宣宗平定。

朱高煦謀反失敗後,朱高煦並未對其動用極刑,而是廢為庶人,禁錮於西華門內;但此時,朱高煦還是賊心不死,趁明宣宗去看望他之機,出其不意,伸腳絆倒了皇帝明宣宗,最後被置於大銅鐘下燒死,其諸子亦被牽連處死。

安化王,寧王叛亂

這是發生在正德年間的兩起叛亂,朱寘鐇是慶府安化王,他認為自己是皇位繼承人的最佳人選,積極準備,等待時機奪取皇位;正德五年,朝政被宦官劉瑾把持,劉瑾在外吞併農田,橫徵暴斂,惹怒戍將衛卒;朱寘鐇認為,奪位之機已經到來,他煽動地方守將共謀起兵事宜,為了彰顯其正義性和合法性,他效仿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指斥劉瑾內外勾結,圖謀不軌。

朱寘鐇想要招降沿邊文臣武將,但各地武將拒絕響應,不僅如此,朱寘鐇還遭到各地武將的直接抵抗,西安總兵曹雄在黃河東岸設防,抵抗叛軍;仇鉞則假裝偷襲朱寘鐇,暗為朝廷內應,並誘導安化王調出叛軍主力,當城內防務空虛時,仇鉞趁機殺死叛軍主將周昂、孫景文等人,活捉朱寘鐇;朱寘鐇叛亂失敗被誅殺。

寧王朱宸濠叛亂

寧王朱宸濠,其高祖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靖難之役中,寧王朱權被朱棣挾制,朱棣登基後對寧王朱權一直懷有戒心,把他改封到江西南昌地區,以削弱寧王的勢力;到了正統時期,寧王又被削除護衛;由此,寧王認為朝廷對他不公,產生怨恨心理。

到了朱宸濠時期,他先以重金賄賂朝中大臣,宦官,培育自己的勢力,與此同時,他還剝民聚財,暗中招兵買馬,召集十萬兵馬後,以「太后密旨,令我起兵入朝監國」的名義,發動叛亂。當提督都御史王守仁得知叛亂消息後,招集諸郡兵馬進行平叛,寧王朱宸濠大敗,歷時四十三天的叛亂,以失敗告終。

以上三件叛亂事件影響比較大,所以廣為人知,除此之外,有明一朝還有許多宗室判斷未遂事件,例如谷王朱穗、齊王朱榑、安定王朱尚火等籌備叛亂之事,都是事先被朝廷發掘,扼殺於籌劃之中。

其它宗藩之亂

明朝廷經過歷次削藩諸侯,宗藩對皇權的威脅越來越小,但隨著宗藩人口的暴增,宗室之間的利益衝突愈演愈烈,為爭奪王位繼承權,他們相互傾軋,同室操戈,骨肉相殘的慘劇,比比皆是。

例如,晉王朱棡死後,長子朱濟熺襲位,其弟弟平陽王朱濟熿憤憤不平,引誘府中官校,誣陷朱濟熺圖謀不軌,朱棣信以為真,廢朱濟熺為庶人立朱濟熿為晉王;朱濟熿本來性格就很狠戾,襲王位後更加頑劣殘暴,毒殺嫡母,殘殺父兄侍從宮人,禁錮朱濟熺,作惡多端。

明仁宗知道後,知道其權欲薰心的真面目,屢次發書切責,但其不思悔改,還暗中支持朱高煦舉兵反叛,事情敗露後,朱濟熿被廢為庶人。

有明一朝,類似這樣的宗室內鬥,數不勝數,弘治事情,周惠王三個兒子為爭奪繼承權相互陷害,最終被禁錮於鳳陽;嘉靖事情,楚王朱顯榕和世子朱英耀,竟然為爭奪女人而反目成仇,並上演一出弒父醜劇,最後朱英耀被朝廷判與極刑。萬曆時期,庶宗常洪,為爭奪淮王繼承權,深夜入宮盜冊寶,案發後被勒令自盡。

朱棣在靖難之役開了一個不好的頭,後來諸王宗藩都抵擋不住皇位的誘惑,紛紛效仿朱棣,或以清君側,維持祖制為名,發動叛亂,當朱棣強行推行削藩政策,宗室藩王勢力削弱後,沒有實力來問鼎九五之尊,宗藩的矛盾轉為宗室內部爭奪王位繼承權,骨肉相殘,相互傾軋事情屢見不鮮,這也反應出明代宗教倫理道德的崩壞。那麼明朝宗室犯罪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明朝宗室犯罪產生的原因:

迅速膨脹的宗室人口,急劇增加的宗祿

明朝初年,宗室人口數量並不多,朱元璋時期親王、郡主共58位,朱棣永樂年間就增加到了128位,到了正德年間親王、郡王、將軍、中尉這些吃宗祿的人達到了2980位。到了嘉靖二十八年增加到一萬人,萬曆二年,入冊宗室達到了40000人,萬曆三十二年竟然達到了80000人以上。(摘自《明穆宗實錄》、《明英宗實錄》、《明孝宗實錄》、《今言》)

明朝宗室人口呈幾何級迅速增長,令人驚駭,值得一提的是,載入玉蝶入冊的宗室人口,並非是實有的全部人口,大多數藩王都妻妾成群,所生兒女眾多,也有臥花宿柳,出生的私生子女更是不計其數,加上宗藩的服務人員,導致宗祿數量巨增,使國家背上沉重的包袱。

明代宗室俸祿依據爵級發放,俸祿十分豐厚,明初,朝廷還能負擔得起,到了嘉靖時期,朝廷已經承擔不起了,形成百姓稅糧有限,宗枝繁衍無窮的局面,到了萬曆年間,宗祿已經嚴重不足,一般宗室中地位低下的成員已經成為「貧宗」,他們雖為宗室,苦甚窮民,這些都是促生宗室犯罪的溫床。

宗藩教育與艱難的入仕途徑

明初,朱元璋分封藩王時,曾專門建立負責宗室教育和管理的機構,精心挑選出博學多識的官員對宗室子弟進行教育,他們都恪盡職守,對宗室子弟的不當行為敢於諫言,所以這個時期宗室諸王素質普遍較高。

朱棣奪取皇位後,對王府官制進行改革,規定官王府者,不得為京朝官,這就徹底阻斷了王府官的仕進之路;進士們寧可冒著失去功名的危險,也不願意去王府做官,這也導致王府官素質下降,由品質低劣、才學淺薄的人來充當,必然造成宗室子弟整體素質下降。

到了後期,由於藩禁更加嚴格,外加朝廷不再重視宗室教育,使得宗室子弟素質進一步下降,雖然明朝中後期,朝廷擔心宗室子弟無所事事,開始對其進行正式教育,但是仍然不允許他們參加科舉考試走仕途,後來好不容易解決了宗人入仕問題,仍然受朝廷的種種限制,宗室科舉入仕者,要削去原來的爵秩,這就使宗室科舉入仕形同虛設,自此,宗室成為整日無所事事,荒淫腐朽的寄生階層,宗室犯罪開始增多。

朱元璋的分封制與郡縣制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吸取歷史上藩室教訓,但他又不願意放權給外人,於是他採用周朝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郡縣制,相結合的辦法來鞏固大明朱家王朝,即藩王制;這種制度既設立官府分治百姓,又分封藩王拱衛朝廷。對藩室給予極高的待遇同時,又對宗室的權責做出了明確的界定,簡而言之就是如下幾個字「分封不錫土,列爵不臨民,食祿不治事」。

朱元璋本以為這樣的設置,能夠解決中國幾千年來歷朝歷代,都未解決好的宗室問題,然而結果卻與其背道而馳。在朱元璋晚年時期,他的兒子們幾乎把守了所有的軍事重鎮,逐漸形成了相對強大的政治和軍事力量的藩王集團,其勢力可與朝廷抗衡。

靖難之役後,朱棣奪位成功,對宗室的管理更加苛刻,甚至制定了一系列藩禁政策,將地方藩王宗親們束縛在封城之內;並且對宗室朱氏子孫們要求更加嚴格,不准應科舉、不准出仕為官、不的習民四業。隨著時間的推移,朱氏宗藩人口不斷繁衍,形成一支龐大隊伍,這些人無所事事,坐食宗祿,遊手好閒,虛以度日。

特別是萬曆朝之前,宗藩子弟不得入試,造成眾多的藩王和宗室子弟,成為遊手好閒之輩,他們無法無天,窮奢極欲者不乏其人;藩王中貪鄙之徒有之,盜竊罪也有之,甚至敲詐勒索,搶奪民田,兼并土地者亦有之。這些宗藩室親,往往與官宦勾結,或擾民,或謀叛,或是經濟生活的蛀蟲,危害極大,層出不窮的宗室犯罪令明代各級機構非常棘手,宗室犯罪涉及面非常廣,不僅擾亂正常的社會秩序,更是激化社會矛盾。

綜述

筆者認為,皇子分封在我國封建歷史上是一項古老的制度,宗室子弟的分封,多是出於藩屏帝室的考慮,這也是歷朝歷代的不安之源,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分封逾制,藩王(諸王)權力膨脹,使得藩權與皇權矛盾日益加劇,例如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西晉晉惠帝時期的八王之亂,都給王朝帶來沉重的打擊,而強盛一時的唐朝更是滅於藩鎮,宋朝帝室衰微,危難中,兩宋宗藩竟然不能拱衛朝廷,由此可見,唐宋的衰滅都與分封藩室脫不了干係。

二百七十餘年的明朝,宗藩制始終貫穿於明朝在政治生活中,對經濟、軍事、以及社會各個方面都產生深遠的影響,並且帶來了一系列的宗室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莫過於猖獗的宗室犯罪了。

在宗藩制度下,對皇室宗親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和制度,使得宗藩人口迅速增長,宗祿數量急劇增加,出現嚴重供給不足的情況,使得國家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在嚴密的藩禁止下,宗室子弟向上不能參與管理國家,又不能參加科舉入仕為官,還不能進行商業活動,總之不能就四民之業,只能坐食宗祿,成為腐朽的寄生階層。

明朝分封宗藩帶來的巨大危害,恐怕是朱元璋所沒有想到的,分封不僅沒有起到「藩屏」國家的作用,反而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都給明朝帶來了巨大影響,甚至吃垮了大明朝。

參考文獻:《明英宗實錄》、《明史》、《今言》、《明太宗實錄》、《明實錄》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