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昀們「小作文」寫得好,不如角色演得好丨娛論

新京報 發佈 2020-01-14T04:59:00+00:00

《慶餘年》完結了,飾演范閒的張若昀在微博上寫了一篇「小作文」,表達對於人物的理解和情感。□從易新京報編輯吳龍珍 校對 郭利

《慶餘年》完結了,飾演范閒的張若昀在微博上寫了一篇「小作文」,表達對於人物的理解和情感。這篇小作文隨即就登上了微博熱搜。

張若昀的「小作文」。

時下一些熱播影視劇,演員都很流行在微博上寫小作文。上一次易烊千璽寫的《少年的你》的小作文,轉發量100萬+,點讚量300多萬。演員的角色小作文,主題大抵有兩個,一個是闡釋對角色的理解,即「人物小傳」;另外一個是說明對人物的情感,褒揚一下這個角色的人性光環,以人物為鏡像,總結升華一下。比如張若昀這篇作文的結尾就把得很高,「少年啊,不要輸給風雨,更不要輸給歪門邪道啊。」

演員的小作文寫得多了,熱搜登得頻繁了,難免有人會覺得:這怎麼都成套路了,莫非是營銷?

平心而論,演員寫小作文,尤其是對角色分析的人物小傳,本是很正常的行為。這就跟韓國影視圈開拍前的「劇本圍讀」一樣,是影視表演的一個必要環節。原因顯而易見:只有演員充分理解劇本,充分理解角色,他才能準確傳達出角色的狀態。劇本創作攫取的是一個片段,這個片段背後人物完整的經歷和情感,需要演員自己去整合。否則「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最終角色也會是破碎的、不連貫的。

易烊千璽的「小作文」。

演員需要人物小傳的另一個原因,與國內影視劇的拍攝方法有關。國內絕大多數劇組為了減少轉場、節約拍攝時間和成本,都不是採取順拍。比如同一個場次出現在第1集、第10集、第20集,導演就會安排演員集中地把三場戲一併拍了。這時對於演員的理解能力就是很大的考驗,可能第1集剛認識,第10集就是熱戀,第20集就成仇人了。演員只有對人物的情感變化瞭然於胸,才能適應好這種情緒跳轉。

雖然國內藝考對文化課成績要求不高,但到了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這類表演的高等學府,老師們對於學生劇本研讀能力抓得還是很緊的。馬伊琍之前就在微博上表態,她挺反對孩子「棄文從藝」,她說,「學藝術的若要走得更寬更遠更久,沒有紮實的文化基礎尤其文學理解能力,經不起長久競爭。人,終其一生,比的是永恆的耐力和終身學習的渴望,非一時爆發力」。她還以自己為例子,說剛進校毫無社會經驗一度是班裡專業最差的,「直到大三大四進入大戲階段,劇本的閱讀能力和對人物心理的快速理解力占盡優勢」。

可見,寫好小作文、寫好人物小傳,也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演員需要一定的文化功底,才能真正看懂劇本、理解角色。呼籲演員多讀書,永遠不會過時。

需要特別一提的是,理解對了角色,與傳達好角色,這是兩碼事。人物小傳寫得漂亮,也理解角色,但表演時也不見得是準確的,紙上談兵的也大有人在。就比如像筆者這樣的劇評人,談論表演一套一套,但要說表演,實戰能力肯定比流量明星還差。因此只能說,人物小傳有助於表演,至於幫助多大,取決於演員的表演天賦、表演技巧、表演能力。

易烊千璽、張若昀的小作文得到好評,除了文筆流暢、感情真摯,最關鍵的是,角色立得住。角色成功了,你說什麼都是對的,因為有底氣。但微博上也有不少流量明星寫的小作文成了飯圈自high,除了文筆不通外,塑造的角色也如紙片人。空洞的演員與空洞的角色,往往是相匹配出現的。這時小作文招致嫌棄,演員也得咽下去。

吃透劇本、吃透角色,是演員的必修功課,哪怕沒有在微博上公開發小作文,你私下也得把功課做足。因此,微博上的小作文不能成為演員敬業與否的指標,不必把職業基本素養拔高成行業美德。如果角色成功了,演員曬出小作文,只是多了一個佐證:他們是有做功課的,這也許是他們成功塑造角色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易(劇評人)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郭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