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南北朝佛像的藝術盛宴「映世菩提」特展成都揭幕

四川在線 發佈 2020-01-14T05:19:34+00:00

1月14日,「映世菩提」特展在成都博物館一層開展,本次展覽以南北朝佛教造像為主題,聯合四川、河北、山東、甘肅、陝西、江蘇、浙江、湖北等地12家相關文博單位,共展出102件/套展品,以全新角度及視野重新審視成都南朝造像,解讀其在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

佛教造像之美,總有一種打動人心的力量。

1月14日,「映世菩提」特展在成都博物館一層開展,本次展覽以南北朝佛教造像為主題,聯合四川、河北、山東、甘肅、陝西、江蘇、浙江、湖北等地12家相關文博單位,共展出102件/套展品,以全新角度及視野重新審視成都南朝造像,解讀其在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展覽同時結合青州、鄴城等地的佛造像,闡釋南北佛教藝術的交流與融合,並以南北朝時期的佛造像為載體,體現中印兩大文明間的宗教、文化與藝術交流,南北朝時期中國南北文化的多樣性、民族文化的大融合以及成都作為絲路重鎮和文化樞紐的重要歷史地位。

你所不知

南朝造像主要集中在四川

佛教自東漢末傳入中國後,其造像藝術也在不同歷史階段因政治、宗教、文化和社會風俗等多方因素的交互作用而處於不斷的發展和嬗變之中。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階段,亦是佛教文化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關鍵時期。南北對峙、兵戈擾攘的社會現實並沒有阻礙佛教藝術的發展,相反源自於印度的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在大變革的時代背景下愈發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在不同區域發展出各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從目前的考古發現看來,南朝的佛造像藝術作品流傳於世者遠較北朝罕見,主要的考古實物資料集中發現於南朝時期的西南重鎮——益州,即今成都及周邊地區。南北朝時期的成都既是北方絲綢之路「河南道」的起點,亦通過水路與東、南地區相聯繫,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文化中樞,在佛教東傳,南北佛教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從清末光緒年間開始,成都萬佛寺、西安路、商業街、寬巷子、下同仁路、彭州龍興寺及四川境內的的茂縣、汶川縣等地陸續都有南朝造像出土,這也印證了益州(成都)地區佛教文化的興盛。這些造像的出土,填補了中國南朝石刻的空白,也為南北朝時期佛造像藝術研究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史料。

從最早有明確紀年的「褒衣博帶」式造像,到本地首次出土的阿育王全身像,再到不斷兼收並蓄、銳意創新的背屏式造像,成都的南朝造像呈現出獨特的「益州風範」。本次展覽多件展品是首次面向公眾展出,將讓觀眾一睹南朝「褒衣博帶」「秀骨清像」之風。

#SplitPageHere#

和韻共生

鄴城、青州等地造像齊聚 深度展示南北朝造像藝術

益州(成都)在佛教東傳,南北佛教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與當時的涼州、建康、長安、青州、鄴城等地共同構成了南北朝中國佛教文化的中心。展覽亦通過青州、鄴城等地造像,力求讓觀眾對四川南朝造像所在的時代有清晰、全面的認識。

鄴城素有「佛都」之稱。北魏後期,受孝文帝漢化政策的影響,鄴城模仿南朝造像風格的「褒衣博帶」「秀骨清像」式造像大量出現。北齊時,鄴城受印度笈多造像風格影響,繼承北魏以來背屏式造像龍、塔、飛天、瓔珞等傳統因素,同時充分利用東魏以來白石造像的透雕技術形成了以「龍樹背龕」造型為典型特徵的新式造像。而南朝在印度佛造像藝術的傳播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中介作用。北魏坐佛三尊像、東魏立佛七尊像、東魏思維菩薩像……展覽中,不僅有南朝風格的「褒衣博帶」、飄逸式韻味的造像;也有北齊時期以薄衣貼體、溫潤式韻味的造像,還有極具地方特色的龍樹背龕式造像,觀眾也能在這些造像中感受多元文化交融下的佛造像藝術魅力。

處於南北兩大文化板塊之間的青州,在南北造像藝術的交流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青州北魏至東魏早期的佛教造像體現出南朝「秀骨清像」「褒衣博帶」的特徵。自東魏晚期起,受印度秣菟羅風格的影響,輕薄疊褶服飾的造像興起,逐漸發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青州樣式」。在南北朝晚期造像中,「青州樣式」的外來特徵最為鮮明,同時體現了漢式佛像藝術與印度笈多藝術的融合。最具特色的盧舍那法界人中像、一褶衣帶、半截佛手的細碎殘件……林林總總,青州龍興寺出土的造像以其「巧奪天工」留名四方。

館校合作

共同提升城市文化品質

本次展覽,成都博物館藏依託本館館藏阿育王像、比丘晃藏造釋迦像、王州子造釋迦像等南朝造像精品,與四川大學博物館聯合策劃「映世菩提」展,藉助高校博物館的研究力量,從全新的角度解讀南朝造像在中國佛教藝術史上的重要地位,並以南北朝時期的佛造像為載體,闡釋成都作為絲路重鎮和文化樞紐的重要歷史地位,提升城市文化品質,助力成都中心城市、國際樞紐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建設。

從特展中,既能看到中印兩大文明間的宗教、文化與藝術交流,中國南北文化的多樣性、民族文化的大融合,亦能窺見王權政治和宗教信仰的結合,乃至佛教對普通人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影響。這些多樣的、紛繁複雜的文化因素在風雲激盪的歲月中逐漸沉澱,為盛唐佛教藝術的綻放奠定了堅實基礎。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5月,全程免費向公眾開放。

#SplitPageHere#

#SplitPageHere#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