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查查數據告訴你,來到中國的特斯拉和走的富士康,誰的選擇正確

齊魯壹點 發佈 2020-01-14T05:49:25+00:00

2020年新年伊始,諸多外商投資的法律法規開始正式執行,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成為過去式。這標誌著,經過四十年的探索,我國外商投資法律體系已日趨成熟並逐步完善,外商投資再迎利好。

2020年新年伊始,諸多外商投資的法律法規開始正式執行,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成為過去式。這標誌著,經過四十年的探索,我國外商投資法律體系已日趨成熟並逐步完善,外商投資再迎利好。

然而近一年來,網絡上不少帖子說貿易戰導致外資加速從中國撤離,更有甚者傳出中國的產業鏈開始轉移到越南,未來「越南製造」將替代「中國製造」的言論。

最新消息是,富士康在印度建廠生產iphone的計劃已取消,在中國。蘋果的供應鏈都在富士康24小時車程內,但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廠,許多零件還需要從廣東運過來。

富士康離開了中國國啥也不是,而蘋果手機還必須中國製造。而在美國虧損的特斯拉,上海工廠一開張,中國製造 Model 3 首批社會車輛交付,特斯拉股票九首破500美元,這正說明了投資中國是最正確的選擇。

說實話,「外資撤離論」這種論調完全不值得一駁。但儘管如此,它在網絡上仍占有一席之地,不少人對此深信不疑。比如2019年5月,在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向中方發言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美國總統川普近日稱,美國對華加征的關稅使企業將生產從中國轉至越南及其他亞洲國家。情況是這樣嗎?」

2019年商務部也曾針對「外資撤離論」多次作出回應:「中國並未出現大規模外資撤離的情況。」

事實到底是什麼?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根據企查查大數據分析對比可知,改革開放後,我國外商投資企業新增量整體呈上升趨勢。1985年至1989年較改革開放初期五年間增長超六倍;進入90年代後,外商投資繼續高歌猛進,1990年至1994年較上五年增長近12倍之多,達到6.9萬家;而在1995-1999年這五年間,雖經歷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但從數據中依然可以看出外資投資中國市場的熱情不減,增長達到8.2萬家。進入千禧年後,2005-2009年,五年時間,外商投資企業新增量突破15萬大關達到15.6萬之多。

根據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9年前11月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6747家,吸引1億美元以上的外資大項目722個,增長15.5%。2019年前11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8459.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0%。

這些數據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事實:放眼國際,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已連續3年下降,總體仍處在低迷態勢。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吸引外資卻逆勢增長,大跨步前進。

中國美國商會發布的《2019年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中顯示,中國仍然是所在行業近期全球投資計劃的重中之重,60%以上的企業仍然將中國作為投資的首選地或前三名的目的地。

我國引資規模繼續保持全球第二位之餘,幾十億甚至百億美元級大型外資項目數穩中有升。比如德國巴斯夫廣東湛江項目、美國康明斯安徽合肥項目、瑞士英力士寧波項目等順利落地。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2019年初開工建設,年底投產,不少網友稱之為「中國速度」。

(Tesla執行長Elon Musk,圖源Tesla官博)

從經濟特區、經濟開發區再到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從正面清單到負面清單管理,從「外資三法」到《外商投資法》。我國開放的大門越來越大,營商的環境越來越好。2019年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單一市場,這意味著沒有哪個國家的企業捨得放棄這個十億級的大市場,全球也找不出比中國更具吸引力的市場。

中國哪些城市最受外資歡迎?青島名列第五

去年4月份三星正式關停了在深圳的電子通信公司,把生產線遷往越南。類似的還有阿迪、耐克、優衣庫等公司,因考慮成本原因,紛紛把工廠遷往越南。「越南將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的言論由此泛起。

(越南平陽省一鞋廠工人正在生產線上忙碌工作)

然而,《紐約時報》的報導隨即打了這幫人的臉:「雖然一些美企考慮將生產遷出中國,轉移到柬埔寨、馬來西亞、越南等國來避開關稅。但是在這些國家,美國企業面臨一些不利條件,如交通不便,以及勞動力經驗不足,很多問題反而證明了中國製造的不可或缺。」

如果越南幾乎無可能勝任「世界工廠」,那外商都在中國哪些城市投資了?

企查查大數據對比分析了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外資投資熱點城市分布圖,從數據圖中可以看出,上海依然是外商投資最活躍的城市,其次分別為北京、深圳、廣州、青島、天津、蘇州、成都、大連、寧波、杭州等。

從城市分布來粗略的看,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長三角、珠三角等我國東部沿海以及以首都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地區為外商投資企業聚集地,最炙手可熱的城市,非上海莫屬,超過第二名北京兩倍之多。

從數據中我們也發現了新的亮點,除了東部沿海城市外,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地處內陸的西安榜上有名,「西引力」不斷提升。而隨著國家成渝經濟圈的打造,2009年-2020年,成都、重慶這兩個西南城市,外商投資新成立企業數量增長迅速。外商投資的腳步也逐漸從東部沿海地區逐漸滲透到了中西部地區。

產業轉型,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主要集中在廉價勞動力、土地等資源消耗以及環境利用等方面,集中體現為中低端外企加工製造業。

通過企查查大數據分析對比可知,從1959年-2009年,外商投資企業重點領域為製造業,新成立企業數占比均超25%,特別是1989-1999年這十年,外商投資新成立企業數達到了6.6萬家,同上一個十年相比,由37.9%上漲至47.5%。

「除了中國之外,世界上沒什麼地方能夠每天製造出 60 萬支手機,」舊金山供應鏈公司 Fictiv 的執行長 Dave Evans 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

而低端外企加工製造業撤離,正好給了中國調整轉型、產業升級的機會。

據企查查大數據顯示,2009年-2019年,我國外商投資企業新增量穩定在2.6萬,批發和零售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後起居上,成為外商投資企業的新選擇。

那些具有較強競爭力、較高技術水平、較好產品的外資,充分藉助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良好機會,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尋求新的發展。如德國巴斯夫廣東湛江項目、美國康明斯安徽合肥項目、瑞士英力士寧波項目、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等,都是國際頂級企業,也都具有國際頂級技術。

《2019全球市值250強外商投資企業在華發展報告》中顯示,在全球市值250強外商投資企業中,已有210家企業進入中國市場。這些企業的進入,標誌著我國在吸引外商投資方面已經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和高度。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蔡宇丹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