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治療藥物該怎麼選?

腦有所依 發佈 2020-01-14T06:30:39+00:00

普拉克索:0.125mg tid 第一周;0.25 mg tid 第二周;0.5 mg tid 第三周;最大<4.5 mg/d。

帕金森病的用藥原則

1、堅持劑量滴定(小劑量達到滿意療效)

2、近期和遠期療效並重

3、兼顧療效和潛在不良反應

4、避免突然撤藥

5、個體化原則

帕金森患者的用藥,應堅持「劑量滴定」以避免產生藥物的急性副作用,力求實現「儘可能以小劑量達到滿意臨床效果」的用藥原則,避免或降低運動併發症尤其是異動症的發生率,經濟、合理用藥,採用藥物治療方案個體化。

帕金森治療藥物選擇

藥物的作用機制


多巴胺的代謝分解機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氨基修飾與兒茶酚胺側鏈修飾。

氨基修飾通過MAO(單胺氧化酶)氧化脫氨變成醛,進一步轉化為酸或醇。

兒茶酚胺側鏈修飾可以通過COMT(兒茶酚氧位甲基轉移酶)使DA氧位甲基化,或者使DA氧位與硫酸或葡萄糖醛酸結合形成複合物。

帕金森治療常用藥物

1、多巴胺受體(DR)激動劑

• 常用藥物:麥角衍生物(溴隱亭、卡麥角林、麥角脲、培高利特);以及非麥角衍生物(阿撲嗎啡,吡貝地爾,普拉克索,羅匹尼羅)。

• 臨床應用:為首選藥物,尤其對於帕金森早期的年輕患者。

應從小劑量開始,漸增劑量至獲得滿意療效而不出現副作用為止。

普拉克索:0.125 mg tid 第一周;0.25 mg tid 第二周;0.5 mg tid 第三周;最大<4.5 mg/d。

吡貝地爾:50 mg qd 第一周;50 mg bid 第二周;50 mg tid 第三周;最大<250 mg/d。

吡貝地爾,普拉克索,羅匹尼羅不刺激5-HT受體,因此較其他多巴胺受體激動劑不良反應少。

阿朴嗎啡用於穩定的患者,他們處於運動波動不應期,但是皮下注射僅適用於可活動的患者。

• 療效:疾病早期開始治療,則在疾病後期較少出現運動波動。作為單獨用藥可能難以充分改善症狀。在控制僵直和運動緩慢方面的效果不如左旋多巴,但較少導致運動障礙。

• 不良反應:噁心、便秘、下肢水腫、日間嗜睡、幻覺、ICD

• 與美多芭比較:症狀波動和異動症發生率低;體位性低血壓和精神症狀高。

2、複方左旋多巴

• 常用藥物:美多芭、息寧

美多芭=左旋多巴200 mg+苄絲肼50 mg(美多芭標準片起效快、半衰期短;從1/4片開始漸增至最低有效劑量;通常不超過4片/日)

息寧=左旋多巴200 mg+卡比多巴50 mg(息寧控釋片相對藥效時間較長;多用於症狀波動的晚期PD,以增加「開期」;生物利用度較低,只相當於美多芭的70%)

• 用法:初始用量62.5~125 mg(1/4~1/2片),2~3次 /d。

• 餐前1 h或餐後1.5 h服藥。

• 副作用:胃腸道、直立性低血壓、幻覺;運動併發症(劑末、開關、異動,5年內發生率10~60%,5年後80~90%);衝動控制障礙。

• 禁忌:閉角型青光眼、精神病患者禁用。

3、單胺氧化酶B(MAO-B)抑制劑

• 常用藥物:司來吉蘭、雷沙吉蘭

• 臨床應用:司來吉蘭推薦作為單獨用藥或左旋多巴輔助用藥。

• 療效:加用司來吉蘭後,左旋多巴的作用時間延長,因此左旋多巴的「劑末現象」波動減少。可輕度改善症狀,並有抗氧化作用。

輔助治療時,可提高左旋多巴的活性,導致其不良反應增加。因此合用時,左旋多巴劑量需減少10~50%。

• 用法:2.5~5 mg,2次/d,早、中服用;可與VitE2000IU合用避免傍晚服用引起失眠;胃潰瘍者慎用。

• 禁忌:禁與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合用。

4、兒茶酚-氧位-甲基轉移酶(COMT)抑制劑

• 常用藥物:恩他卡朋和托卡朋。

• 臨床應用:左旋多巴的輔助用藥,單用無效。因托卡朋的肝毒性,其應用受到限制,僅在其他輔助藥物無效時使用。

• 療效:早期作為左旋多巴輔助用藥可減少運動波動,減少左旋多巴的用量,從而減少不良反應。晚期延長開期時間。

• 副作用:腹瀉、頭痛、多汗、口乾、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腹痛、尿色變黃等

5、抗膽鹼能藥物

• 常用藥物:主要藥物有苯海索(安坦),其他藥物有開馬君,苯扎托品,東莨菪鹼,環戊丙醇和安克痙。

• 臨床應用:主要適用於有震顫的患者,而對無震顫的患者一般不用。

• 療效:環節震顫和僵直症狀,但對運動緩慢無效。

• 副作用:周圍性(口乾,便秘,排尿困難);中樞性(煩燥不安、失眠、記憶力減退、幻覺、妄想)

禁忌:無震顫者不用,老年患者慎用,狹角性青光眼及攝護腺肥大患者禁用。

6、促多巴釋放劑

• 常用藥物:金剛烷胺

• 臨床應用:對少動,僵直,震顫,均有改善作用,對異動症患者可能有益。

• 療效:適用於症狀輕微的早期階段,可緩解運動障礙,僵直和震顫症狀。在治療數月後,可能產生劑末效應,在短暫停藥後藥效可能恢復。療效可維持6~12個月。

• 副作用:中樞(意識模糊、幻覺、失眠和夢魘);外周(網狀青斑、腳踝水腫、口乾、視力模糊等)。

• 禁忌:腎功能不全、癲癇、嚴重胃潰瘍、肝病患者慎用,哺乳期婦女禁用。

總之,帕金森病是慢性疾病,既有運動障礙,也有非運動症狀。帕金森病需要長期服藥,但是長期服藥後可能出現以劑末現象和異動症為代表的運動併發症,還可能誘發胃腸道反應、神經精神症狀、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因此,在選擇抗帕金森病藥物時,應該根據帕金森患者的具體病情,謹慎和全面地考慮多方面因素,才能制定適當的治療方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