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藝術圈「愛」牛奶?

芭莎藝術 發佈 2020-01-15T11:22:22+00:00

ChloeWise《Gluten Freedom》,布面油畫,182.9×152.4cm,2017年Philip McCulloch-Downs作品其實,除了以上的這三種,牛奶還具有多種寓意與象徵,如動物倫理、消費主義等。

Chloe Wise《The Good,The Bad,and The Ambient》,布面油畫,2017年

牛奶是不是藝術界最具有爭議性的食物?在當代藝術多重語境的影響下,「牛奶」也被賦予了多重含義——純潔、性、膚色等。其純白、潔凈、滋養的完美形象下暗藏的偽善,似乎給予了藝術家們以無限靈感。

「純凈的象徵

上世紀50年代的英國,學校為每個孩子提供免費牛奶。

早在七千年前,人類便開始食用動物奶。但直至上世紀,科學與商業將牛奶轉變為不可或缺的日用品之前,它更多地是作為一種兒童食品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因而時常與童真產生聯繫。其純白的顏色與天然的本質更是為它蒙上了一層純潔的意象。

《這個殺手不太冷》,電影截圖,1994年

這使我們聯想到了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中不殺婦女與兒童的殺手裡昂。牛奶是他最喜愛的食物,每次任務完成後都要喝上一杯放鬆身心。此刻,牛奶象徵著純真,暗示了隱藏在他殺手身份下柔軟的內心。

而里昂逼迫女主馬蒂爾達每天喝牛奶的行為不僅以溫情的方式填補了兩人之間的感情缺失,更傳遞出了其對小女孩單純內心世界的珍惜——我們都希望童真能以某種方式被永恆地保留下來。

德國藝術家沃爾夫岡·萊普(Wolfgang Laib)與其作品《奶石》

另一邊,受東方道教哲學影響頗深的德國觀念藝術家沃爾夫岡·萊普(Wolfgang Laib)曾用牛奶進行創作。他的第一件作品《奶石》由一塊凹面大理石與人為填充牛奶組成。固體、液體兩種形態的平衡之美為觀者提供了一個超越語言的禪意空間。牛奶成為了寧靜、純凈理想的載體。

沃爾夫岡·萊普《奶石》,白色大理石和牛奶,5.5×34×42cm,1975年

「性暗示?

珍妮·霍爾澤(Jenny Holzer)《Spit All Over Someone with A Mouthful of Milk If You Want to Find Out Something About Their Personality Fast》,鋁板、黑色顏料,1983-1985年

儘管牛奶是簡單、樸實、天然的食物,但卻一向被人們曲解與顛覆,只因它與乳房以及另一種白色液體之間或視覺、或本質上千絲萬縷的聯繫。德語中的「擠奶」一詞——「melken」更是能被直接解釋為「以性吸引或者引誘」。

維米爾《倒牛奶的女僕》,布面油畫,45.5×41cm,1657-1658年

牛奶在歷史上或許一直都有著性象徵意義。藝術大師維米爾創作於1657-1658年間的名畫《倒牛奶的女僕》便採用了「女僕」與「倒牛奶」這兩個在當時具有性暗示含義的元素。在當代藝術語境中,牛奶女工的形象仍舊被賦予了強烈的挑逗性意味。

Ellen von Unwerth《Heimat》系列

Ellen von Unwerth《Heimat》系列

時尚攝影大腕Ellen von Unwerth在《Heimat》系列作品中將鏡頭對準了家鄉巴伐利亞的牛奶女工。由女模特扮演的女工身材豐滿、穿著性感,以挑逗性的姿態幹著農活或是喝著牛奶。這一作品延續了藝術家一貫玩味、性感的拍攝風格。作為一位女性攝影師,她希望能在這個被男性主導的行業解放女人的天性,不受「男性注視」所束縛。

Nathalie Djurberg&Hans Berg《Worship(Sausage in Milk)》,2016年

當牛奶與那些明顯帶有雄性特徵指向的符號相結合時,其中的意味不言自明。「性是連接人類和動物的紐帶,是我們最基本的需求和本能之一。」瑞典藝術家情侶Nathalie Djurberg與Hans Berg常以人類原始慾望作為創作題材,並通過陶瓷作品將其形象化——即使是那些可能被認為低俗或者可恥的慾望。

Nathalie Djurberg&Hans Berg《Passing Comfort》,2016年

「種族主義

同時,牛奶甚至作為一種強有力的政治手段,被用於討論膚色及人種問題。在種族主義爆發的風口浪尖,牛奶以其天然的顏色被許多激進分子視為「白人主義至上」的象徵,而右翼分子也欣然採納了這一符號。此外,由牛奶製成的奶昔更是被不少歐洲抗議者作為武器扔向政客。

善待動物組織(PETA)喊出了「你喝牛奶,你就是支持種族主義」的口號。

英國政客Nigel Farage被奶昔攻擊

不同於Ellen von Unwerth,在1984年,另一位時尚攝影「女魔頭」安妮·萊博維茨(Annie Leibovitz)將黑人喜劇演員Whoopi Goldberg作為攝影對象。她浸泡在盛放著牛奶的浴缸中,只露出四肢以及臉部誇張的表情,其膚色與純白的牛奶、浴缸形成了強烈的視覺衝擊。

安妮·萊博維茨鏡頭下的Whoopi Goldberg,1984年

安妮·萊博維茨這張名作的靈感來源於Goldberg出演的舞台劇,在劇中,她扮演了一個試圖通過用漂白劑清洗皮膚來「變白」的黑人小女孩。這一次,純白的牛奶是「清潔」的象徵,而其中蘊含的政治色彩或許比顯而易見的意象來得更為深刻。

Guy Nattiv《Skin》,2018年

Guy Nattiv《Skin》,電影截圖,2018年

不僅如此,榮獲第91屆奧斯卡真人短片獎的《膚色》也選用了相同題材。這部由以色列導演Guy Nattiv執導的影片圍繞著某藍領小鎮中的超級市場展開。黑人男子對白人小男孩善意的微笑演變成了黑人、白人父子,乃至種族之間鬥爭的導火索。

Guy Nattiv《Skin》,電影截圖,2018年

這部只有20分鐘的短片最揪心的一幕莫過於白人父親在毆打黑人父親之後,當著其妻兒的面將牛奶澆在了他無法動彈的身體上。白人父親一貫的挑釁態度體現了以其為代表的群體對黑人根深蒂固的歧視。而海報中黑人、白人小孩的照片被刻意地拼接在了一起,也正暗示了不同膚色人種之間代代相傳的撕裂與衝突。

Chloe Wise《Gluten Freedom》,布面油畫,182.9×152.4cm,2017年

Philip McCulloch-Downs作品

其實,除了以上的這三種,牛奶還具有多種寓意與象徵,如動物倫理、消費主義等。不可否認,牛奶是人類「最溫情的陪伴」,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它在當代社會中被賦予了特殊地位,其獨特的本質也使之成為了具有多重含義的當代符號,作為創作媒介在藝術圈占據了一席之地。

[編輯、文/雪然]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