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為何不願與李定國會師反清 ?

黃猛銅仁報道 發佈 2020-01-14T11:47:57+00:00

在東南沿海,堅持反清復明事業的兩員虎將,一是李定國,一是鄭成功,都接二連三地取得了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清廷。

1654年,反清復明事業一片大好。在東南沿海,堅持反清復明事業的兩員虎將,一是李定國,一是鄭成功,都接二連三地取得了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清廷。在李定國、鄭成功等人的鼓舞和激勵下,廣東、廣西各地義師和百姓群起響應,大有「星火燎原」之勢。



面對如此大好的形勢,李定國制定了攻克廣州的計劃。廣州是廣東的咽喉之地,廣州攻克了,整個廣東就指日可待。屆時,以廣東為堅實的根據地,進可逐鹿天下,退可保得平安。

但是,李定國深知,憑藉一己之力,勢單力薄,難以完成如此龐大的計劃。於是,他致書活躍於福建沿海的鄭成功,邀請他出兵,共同攻打廣州的門戶新會。在這封書信中,李定國說:「茲不穀已駐興邑,刻日直搗五羊;然逆虜以新會為鎖鑰樞牖,儲糧悠資,是用悉所精神,援餉不絕。不穀之意,欲就其地以芟除,庶省城可不勞而下,故亦合力於斯……」



這實際上不是李定國第一次邀請鄭成功出兵。早在一年前,李定國就主動致書鄭成功,邀他會攻廣州。由於路途遙遠,通信不便,鄭成功耽誤了時期,導致會師沒有成功。這一次,鄭成功會如期出兵嗎?

並沒有。李定國約定鄭成功不得遲於當年10月出兵,鄭成功卻因為種種原因,直到當年12月才派林察、周瑞督軍西進,姍姍來遲。這時候,李定國已在攻打新會時失利,全線潰敗, 20萬大軍傷亡殆盡,被迫敗退南寧。

當李定國狼狽抵達南寧時,身邊只有區區6000人。至此,平定廣東、進取中原之策已成泡影。

李定國對鄭成功出兵,寄予了相當大的希望。他在廣東期間,先後12次派使者拜訪鄭成功,書寫幾十封信件懇請配合作戰,甚至以女相許,聯姻結盟。

但是,鄭成功拒絕了李定國聯姻的請求。後來雖然派軍響應李定國,但又延誤了約定日期。鄭成功的爽約,使得李定國被迫孤軍奮戰,兵敗於新會城下,鎩羽而歸。此戰給了李定國沉重的打擊,在那以後,曾經「兩蹶名王」、威震西南的大西名將李定國一蹶不振,急轉如下,在與清軍交戰時屢戰屢敗,再也沒有取得什麼成就,直至鬱鬱而終。

鄭成功沒能與李定國會師,自有客觀原因,如交通、信息、溝通渠道不通暢。更多的卻是主觀原因,後世史學家批評鄭成功「私心自用」,也不是全然沒有道理的。



著名史學家顧誠就在其《南明史》中嚴厲地批評鄭成功,「鄭成功把以他為首的鄭氏集團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他的策略是明、清兩方誰能讓他獨斷專行,或者說割地自雄,他就奉誰『正朔』。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的理想是做一個『縱橫而所之」』的『鳳凰』,不願成為『檻阱之中』的『虎豹』。」

然而,這段話對鄭成功來說,還是有些「苛責」了。畢竟,從後面的事實來看,鄭成功多次抵制了來自清廷的誘降,並沒有像他父親鄭芝龍那樣,投靠清廷換取榮華富貴,而是始終堅持抗清事業,到死也沒有放棄。

其實,鄭成功之所以不願意與李定國會師,共同反擊清軍,實在是有難言之隱。

簡單地說,就是一句話:如果鄭成功與李定國會師後,將如何直面李定國所擁戴的永曆帝朱由榔?

眾所周知,鄭芝龍、鄭成功父子一直是隆武帝朱聿鍵的最大依靠和支持者。隆武帝很欣賞鄭成功的才華,嘆息說:「惜無一女配卿,卿當忠吾家,勿相忘也!」沒有女兒下嫁,隆武帝便賜姓鄭成功為朱,這可是明朝最尊貴的國姓。人們尊稱鄭成功為「國姓爺」,出處就來自這裡。

不幸的是,1646年,隆武帝在逃奔江西時被清軍俘虜,絕食而亡。隆武帝死後,他弟弟朱聿鐭在廣州匆忙**,改元紹武,史稱「紹武帝」。但與此同時,明神宗朱翊鈞之孫朱由榔又在肇慶自立為帝,年號永曆,史稱「永曆帝」。



大敵當前,南明朝廷卻突然出現了兩個皇帝。大家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甚至還鬧到自相殘殺、兵戎相見的地步,以至於被清軍趁虛而入,占領了廣州。

儘管朱聿鐭在廣州之戰中殉國,而且鄭成功已經改奉永曆年號為正朔,但他身上始終背負有洗脫不了的「原罪」。

鄭成功沒有與李定國會師時,永曆帝鞭長莫及,奈何他不得。一旦鄭成功與李定國會師,由於李定國實力更強,鄭成功勢必處於永曆帝的控制範圍。到那時,只要永曆帝高興,算起「舊帳」來,分分鐘能夠讓鄭成功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加之鄭成功父親鄭志龍投降清廷,這又是一條置人於死地的大罪。

這是有前車之鑑的。1449年,瓦剌首領也先率部來犯。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結果,數十萬精兵在土木堡被也先包了「餃子」。朱祁鎮本人,也當了俘虜。也先大軍隨即揮師南下,直逼京師。

在這危急時刻,大臣于謙擁立朱祁鎮弟弟朱祁鈺為帝,並積極組織京師保衛戰。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終於擊敗也先大軍。可以說,于謙居功至偉。



可是,一年後,朱祁鎮被瓦剌放回來,通過「奪門之變」重新奪取了皇位。朱祁鎮不顧于謙的功勞,竟然以「迎立外藩」的罪名,將于謙處死。

這說明,一個大臣,不管為國家社稷立下多大的功勞,只要在皇統問題上站錯了隊,就不會有好下場的。

李定國是農民出身,對於大明王朝的運轉邏輯沒有深刻的認識。所以才會一再給鄭成功寫信,請求會師。這不是李定國的錯,也不是鄭成功的錯。

因此,鄭成功既要旗幟鮮明的高舉反清大旗,又要保持獨立地位,不將自己的命運交到南明皇帝手裡。或許正因為此,鄭成功及其後人,才能在東南沿海堅持幾十年的抗清事業。(勇哥讀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