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兢兢業業的馬扎然,雞飛狗跳的法蘭西

歷史的無盡之森 發佈 2020-01-14T11:48:32+00:00

參考文獻TheMilitary Enlightenment: War and Culture in the French Empire from Louis XIV to Napoleon被"製造"的路易《法國史》

紅衣主教馬扎然在法國史上屬於一個承前啟後的關鍵性人物,他幫助路易十四平穩安全的度過了危險的攝政期,並且路易十四那種飛揚跋扈的蠻橫性格也是由這位紅衣主教所精心培養出來的。

最重要的是,他結束了三十年戰爭,並且親手將法國貴族那些盤根錯節的附庸網絡撕的粉碎,又法國貴族的利益和王室捆綁在一起。可以說是他親手設計了"太陽王"這一歷史角色,同時路易十四能成為"太陽王"他底子就是這位紅衣主教給打下來的。

一:總體目標——對外爭取和平,對內保持穩定

法國國王行政會議一般都被稱為樓上會議(Conseil d'en-haut)或者叫內部會議。它的特點就是規模十分之小、參與人數非常少。一般情況下,樓上會議的參與者一般不超過六人。國王、紅衣主教、財政大臣、外交大臣、國防大臣和最高法院的一位代表。樓上會議可以說是決定波旁王朝統治時期法國所有大政方針的最重要會議,雖然參與的人數極少,但都是身居要職且精明強幹之人。

馬扎然上任之後,不僅國王年幼,法國對外面臨如泥潭一般的三十年戰爭,在內部又有著路親王和各地方貴族勢力的威脅。其中最麻煩的就是三十年戰爭。波旁王朝在參與戰爭的初期居於有利地位的,不過打仗越久,戰線就拖得越僵。最開始波波王室還能從像洛佩茲這樣的大銀行家如這樣的人手中獲得戰爭貸款。不過隨著後來戰事的發展,雙方又陷入僵持對耗。到了最後,波旁王室直接被所有的銀行家拉入了黑名單。而且對於法國來說,三十年戰爭是絕對的多戰線戰爭他要同時和西班牙、義大利、以及德意志一代的所有哈布斯堡貴族作戰,而且因為三十年戰爭,這群平時互相看不順眼的哈布斯堡大軍閥們還真的難得的團結起來,服從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指揮。實際上,在路易十四誕生的兩天之後,法軍就輸掉了沙津戰役。

這種你扇我一耳光我還你一嘴巴的戰爭模式是最可怕的,可以說是沒完沒了無窮無盡的。如果繼續打下去,哈布斯堡王室和波旁王室都要被戰爭拖得破產。所以,在什麼時間、什麼情況下結束戰爭就成為了當時馬扎然主導的攝政府最關心的問題。

而且三十年戰爭對法國直接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地方的大公爵和親王貴族因為戰爭的需要大量的招募士兵,他們的軍事力量其實已經超過了王室。在所有貴族中,孔代親王和加斯東德親王兩者實力最強。這是一直奉行集權路線的波旁王朝所絕對不能接受的。

那麼,本著要給戰爭降溫的目的,馬扎然先是堅持將皮埃爾.塞吉埃留在了決策圈裡。雖然安娜女王非常討厭他。但皮埃爾不僅和最高法院關係密切,而且屬於反戰派。路易十三生前每次召開樓上會議的時候都要叫上他。另一方面,馬扎然又把克勞德.慕蒂里從樓上會議中清理出去。之所以要清理此人,不是因為此人是黎塞留的心腹,而是因為他堅決支持戰爭繼續進行,而且又是財務大臣。馬扎然要的是停戰,否則法國就要破產。之後,馬扎然提名梅埃里(nicolas de Baileul)為新的財務大臣,並讓他參加樓上會議。

馬扎然自己就是紅衣主教,而在他到法國之前就是羅馬教廷的外交官,並且他之所以能夠被黎塞留相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他在處理外交事物上有著非凡的才能。對於外交事務,馬扎然對自己還是很有自信的,所以他自己也就兼任了外交大臣。

而對於軍務大臣的這個位置,當時的一般都由孔代親王和加斯東德親王等再前線作戰的大貴族輪流擔任,因為他們幾乎終身都處於戰爭或備戰狀態,說白了個個都是軍事專家。並且這些人都手握重兵。在這點上,馬扎然沒有改變。畢竟他不懂軍事,自己又不是軍人。而且當時法國要想和談,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以戰促談,這都必須要獲得在前線作戰的大貴族們的支持。而像孔代親王和加斯東德親王之類地方大貴族,都是一直在三十年戰爭最前線作戰的,他們對戰爭的情況和態勢可以說是最了解不過的。

做了這些人事安排之後,在馬扎然攝政期間的的法國對於三十年戰爭的態度就從原來的不死不休轉變為以戰促談。

至於地方貴族和親王勢力的問題,馬扎然的政策是以懷柔為主。因為在之前歷代法國國王對付不服從的地方親王和大公爵的辦法就是硬碰硬直接拍,但結果永遠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在1642年路易十三把加斯東德對朗格多克地區的管轄權和徵稅權予以剝奪。王室的這種行為,讓後者十分不滿。要知道他和他的軍隊可是法國當時在德意志地區作戰的絕對主力,因為這麼一小塊領地,去得罪這麼一位重要的軍事將領,在馬扎然看來是非常不理智的。所以馬扎然上任之後立刻就將朗格多克原封不動的還給了加斯東德,並且馬扎然還親自掏腰包為這位親王還清了所有的賭債。馬扎然也沒有虧待成天和西班牙人作戰的孔代親王,他把上尚蒂伊地區的管轄權和統治權交給了後者。

當然,有時候也必須要來點硬的。比如對於旺多姆家族,這個是家族亨利四世的私生子所繁衍下來的,且該家族的成員還經常煽風點火製造麻煩。馬扎然剝奪了他們對布列塔尼的管轄權,及由該家族世襲的海軍上將的職位。轉而將其交由黎塞留公爵家族。同時,馬扎然對布久公爵家族的態度也比較嚴厲。他把色當的管轄權從布久永家族的手中收回了。儘管如此,馬扎然是不喜歡使用強硬手段的。他最喜歡做的事挑撥貴族之間矛盾讓他們去自相殘殺。最後,再由他馬扎然去當和事佬。

二、對輿論的控制

這裡之所以使用輿論而不使用謠言一詞。是因為當時輿論是真的即——馬扎然和安娜皇后是情人關係。在當時的法國社會,這屬於一種常見現象,但仍然是一件醜聞。而且這種醜聞一旦被惡意放大,那麼造成的結果可以說是不堪設想。美帝奇皇后當年就曾經任命自己的情人默里奇擔任首席大臣,結果就是因為美帝奇皇后和他有私情的事在貴族圈內船被傳歪了(當時的貴族們誤認為莫里奇要讓法國國教變成新教)。結果就是,後者上任沒幾天就被法國這幫貴族老爺們給殺掉了。沒過幾年,路易十三就在地方貴族的支持之下親手把他的老媽美帝奇皇后送到了修道院安度餘生。

所以這個醜聞是必須要處理掉的。否則絕對會後患無窮。這一點,在路易十三去世幾個月後馬扎然和安娜就達成了共識——必須要釋放煙幕來掩飾兩人的真正關係。在一次貴族宴會上,安娜曾經指著馬站那鼻子,公然嘲笑馬扎然。說他的私生活和他以前的國籍一樣都是"義大利式"的,當時人們將同性戀稱作"義大利式的墮落"。安娜的言外之意就是表明她不可能和馬扎然有染。如今我們都知道了馬扎然的性取向像根本就不是"義大利式"的,他和安娜女皇之間互相往來的情書全都被當做政府檔案存在了巴黎檔案管里,但在當時可不是。

在放煙幕在這個問題上,馬扎然可以說是演技高超。馬扎然這個人從來不寫日記,但是他常對重要的事情做記錄,並且保存起來以便必要時查看。在他的筆記中他曾經自誇自己成功的讓兩位貴族婦女認為他對女人不感興趣,一位是號稱"勾引男人的世紀高手"的謝菲勒斯夫人(Mme de Chevreuse)。另一個就是他的堂妹蓋梅那夫人(Mme de Guéméné)。

對小規模衝擊和貴族矛盾的處理

而這個謝菲勒斯夫人政治野心也是很大的。當時,法國貴族階層普遍認為,鑒於當時的戰爭狀態。應該在傳統的軍事貴族中選擇攝政者,以便戰爭可以繼續進行。而謝菲勒斯夫人則負責對政府架構進行規劃設計。謝菲勒斯夫人當時有一個想法,就是把黎塞留公爵家族所有的土地收回,然後送給旺多姆家族。再聯合孔代親王直接壓迫王室改組攝政政府。

馬扎然在這方面的處理也比較熟練。首先他先安撫住了當時正忙於戰事的加斯東德親王。之後,馬扎然直接將黎塞留公爵的侄女嫁給了孔代親王。這樣當時兩個法國最強大的貴族勢力都支持王室。謝菲勒斯夫人的計劃也就泡湯了。

但即便如此,當時的法國仍然很亂。1642年6月,孔代親王昂吉安公爵的姐姐成了隆格維爾夫人。在17世紀早期,英雄主義的道德標在法國十分盛行。各大貴族經常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進行仇殺,比較極端的甚至會因為比武失敗開槍自盡。當時的隆格維爾家族和孔代親王家族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而當時的博福爾公爵家族、旺多姆公爵家族和蒙巴宗公爵家族則是他們的敵人。不過這兩大家族聯盟礙於當時法國正處於戰爭狀態,也都極力壓制著自己。

不過到了馬扎然任期的時候,倒霉的事兒就被他給攤上了。事情的起因是蒙巴宗公爵夫人給隆格維爾夫人寫了一封信。這封信先是被弄丟了,後來,又有人把收信人給搞錯了。就是這麼一件破事兒引直接引發了這兩大家族陣營持續數月的相互仇殺。最終孔代親王和隆格維爾家族獲得了勝利。

1643年8月8日,蒙巴宗公爵夫人前往孔代親王的公館去道歉,作為證明人。馬扎然親自到了道歉現場,並且在此之前,他絞盡腦汁的給蒙巴宗公爵夫人寫了一封斟字酌句的道歉書。怕的就是公爵夫人情緒失控,再次引發兩家的仇殺。這是十分危險的,如果雙方的仇殺再次爆發,孔代親王很可能從前線撤兵給對手來一次大清洗,這基本上等於發動內戰。

然而結果恰恰就是事與願違,當時的隆格維爾夫人表現的十分傲慢無禮(孔代親王這個世系,無論男女基本都很彪悍)。蒙巴宗夫人剛準備念道歉信,這位姑奶奶直接聽都不聽,轉頭就走。原因更搞笑,就是因為在道歉之前,人家忘記了先喊一聲夫人(Madame),顯得有些不太禮貌。結果馬扎然硬著頭皮把隆格維爾夫人給拉了回來,蒙巴宗夫人不得不又從頭道歉一遍。

然而事情並未就此了結。當時馬扎然正好要在塞納河邊舉辦一次宴會,鑒於當時蒙巴宗公爵家族和孔代親王家族的敵對關係。馬扎然曾經勸說蒙巴宗夫人不要出席,以免再次鬧出什麼麻煩。結果宴會開始之後,蒙巴宗夫人不僅在場,而且還擔任了這次招待會的主持。這直接讓孔代親王覺得怒不可遏。馬扎然當時就要求蒙巴宗夫人立刻迴避。但是這位姑奶奶牛脾氣上來了直接拒絕離開。為了擺平這件事,馬扎然只能將蒙巴宗夫人從聖日耳曼宮中驅逐(因為隆格維爾夫人和蒙巴宗夫人實際上都住在聖日耳曼宮,所以絕對不能讓這兩個人再見面)。而且還必須要由當時年僅五歲的路易十四親口閱讀驅逐令,這樣一來,才算把孔代親王的怒火給壓了下來。

馬扎然最開始擔任紅衣主教的時候,特別不喜歡帶隨從和護衛。因為他是個賭徒,閒的沒事就往賭場跑。帶著護衛,行動不便傳出去了還容易遭人非議。不過,在1643年連續發生了兩次針對馬扎然的暗殺要不是有人提前通風報信這位當時可能就真的就被幹掉了。這直接導致了整整一年馬扎然都不敢單獨出門。

結語

法國在波旁王朝(1789年前)統治時期有一個很奇妙的特點,那就是除了開創者亨利四世和最後倒霉的路易十六,中間的一個路易十三一個路易十四再加個路易十五都是幼年登基由攝政政府進行過渡的。而且說句實在話這3位攤上的攝政人還真都是可以的。

但是,路易十四早年的攝政時期可以說是最亂、最危險的。如果沒有馬扎然一系列的工作,那麼當時的法國很可能就直接崩潰了。

參考文獻

The Military Enlightenment: War and Culture in the French Empire from Louis XIV to Napoleon

被"製造"的路易

《法國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