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2400萬轉讓「兩寺一山」,千年古剎回歸寺廟本質

娛樂資本論 發佈 2020-01-14T12:32:39+00:00

隨著北京文化《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交接協議書》的公示,這兩座位於北京京郊的千年古剎正式剝離了資本外殼,重新回歸寺廟本質。


隨著北京文化《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交接協議書》的公示,這兩座位於北京京郊的千年古剎正式剝離了資本外殼,重新回歸寺廟本質。


近年來,佛教名山、景區扎堆資本市場的新聞不絕於耳,前有峨眉山、九華山打包上市,後有普陀山對於資本市場的苦苦追尋。


那麼,佛教凈地到底應不應該上市?


站在旅遊集團的角度出發,上市所獲得的資本助力有助於企業長久發展,但站在宗教的立場,顯然應該讓信仰歸於信仰,留給宗教一片清凈的空間。


北京文化轉讓「兩寺一山」


近日,北京文化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已於2020年1月3日正式通過《關於簽署<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交接協議書>的議案》(以下簡稱「議案」)。



根據《議案》內容,北京文化轉讓標的包括:潭柘寺景區、戒台寺景區、妙峰山景區以及公司全資子公司嘉福賓舍飯店全部資產,轉讓價格為2400萬元。


在轉讓完成後,「兩寺一山」將移交至北京市門頭溝區文化和旅遊局或指定第三方。


公開資料顯示,潭柘寺、戒台寺是位於北京西郊門頭溝區的兩座千年古剎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潭柘寺景區凈利潤為2047萬元,戒台寺和妙峰山景區2018年分別虧損1556萬元和256萬元。


事實上,「兩寺一山」與北京文化的淵源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述到「兩山兩寺」 暨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靈山與京西旅遊時期。


1998年「兩山兩寺」與龍泉賓館一起作為旅遊資源打包入駐北京文化的前身京西旅遊,後續成功助力其實現IPO。


而隨著當下「兩寺一山」的交接完成,這也意味著北京文化已撇清了旗下全部文旅資產進而全面轉型影視文化行業。


讓信仰歸於信仰


近年來,佛教名山、景區衝刺IPO的新聞不絕於耳,前有峨眉山、九華山打包上市,後有普陀山對於IPO的苦苦追尋。


那麼,作為佛門凈地到底應不應該上市?如果以旅遊集團的角度出發,上市所獲得的資本助力有助於企業長久發展,但站在宗教的角度,上市顯然是不合適的。


也正因如此,在2018年普陀山衝刺IPO期間引發了全民熱議進而演變為為全民聲討, 「拜寺廟還是拜證交所」等相關質疑言論層出不窮,中國佛教協會也對此表達強烈不滿。


2018年4月11日,中國佛教協會以《誰在將佛教商業化?——普陀山上市的憂思》一文強烈抗議普陀山IPO一事。



顯然,利用宗教信仰謀取經濟利益的行為,不僅背離了宗教的根本精神,也突破了社會的基本價值底線。


隨後,迫於輿論壓力普陀山IPO一事按下暫停鍵並撤回申請。


要知道,假設當時普陀山成功上市,那便意味著其為諸多同類企業帶來了新的經營思路,如無意外的話,將有大批佛教凈地、道教名山開始追逐資本市場。例如::五台山、梵凈山、三清山等等。


事實上,當下潭柘寺和戒台寺退市一事計劃已久。早在2007年,門頭溝區就曾提出,潭柘寺、戒台寺的經營權將在4年內由地方政府從上市公司手中收回。


但結合當下行業現狀以及相關部門出台的法規政策來看,潭柘寺和戒台寺退市更是大勢所趨,寺廟就是寺廟永遠不會成為斂財機器。


2012年10月,國家宗教事務局、發改委、工商總局、旅遊局、證監會以及文物局等10個部門聯合發布《關於處理涉及佛教寺廟、道教宮觀管理有關問題的意見》,明確規定,「不得將宗教活動場所作為企業資產上市。」


那麼這樣來看,當下佛教、道教扎堆資本市場的情況已經得到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政策接連出台也基本宣告這類企業後續難以利用寺廟、道場的名義向IPO發起衝擊。


未來,寺廟只能是寺廟,不是斂財機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