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僅有幾萬兵力,為何還能抵禦清朝二十一年?

文化歷史那些事 發佈 2020-01-14T12:49:10+00:00

時至今日,我們提起台灣,就不得不說起民族英雄鄭成功,他將荷蘭人趕出台灣,為我們國家領土完整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鄭成功收復台灣是在明末清初,明朝末期國家變得混亂不堪,鄭成功作為明朝的忠臣,他也帶兵在明朝滅亡之際做出過貢獻,不僅拿下了浙江的舟山,而且在廣東揭陽也取得了勝利。

時至今日,我們提起台灣,就不得不說起民族英雄鄭成功,他將荷蘭人趕出台灣,為我們國家領土完整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鄭成功收復台灣是在明末清初,明朝末期國家變得混亂不堪,鄭成功作為明朝的忠臣,他也帶兵在明朝滅亡之際做出過貢獻,不僅拿下了浙江的舟山,而且在廣東揭陽也取得了勝利。

清軍在入關後,明朝宗親和文武百官退守南方重建朝廷,並建立了南明政權,鄭成功當時活躍在福建沿海地區,同樣奉南明為正統。

鄭家軍不善陸戰,善水戰,鄭成功曾在1660年的廈門戰役中,殲滅清軍水師4萬餘人。但在陸地上與清軍交戰時,就沒有太多優勢。經歷了幾次失敗之後,鄭成功發現自己需要一個穩固的後方,當時廈門已經不足以支撐他幾萬士兵的後期補給了,在經過反覆商量之後,鄭成功決定收復當時已經被荷蘭人占為殖民地的台灣,將台灣作為自己的後方根據地。

於是在1661年鄭成功率軍橫渡台灣海峽,他找來從台灣逃回來的百姓,了解當地的地形、軍隊部署情況等,然後建造船隻。在準備就緒後,就從廈門開始向台灣出發,中間也經歷了一些波折,但鄭成功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將荷蘭人完全趕走了,徹底收復了台灣。

在收復台灣後不久,鄭成功就去世了,當時鄭家軍雖號稱十幾萬,但實際人數遠遠達不到這個數量。據推算,當時鄭家軍只有三萬或五萬人,這麼少的軍隊數量,為何能抵禦清軍動輒幾十萬的大軍呢,並且還與清朝抗衡了二十一年?

第一,便是清朝的內亂問題

鄭成功收復台灣,正巧面臨清朝順治帝駕崩,8歲的康熙帝登基之時。康熙登基之前,清朝內部就已經出現了爭奪皇位的情況。多爾袞與豪格的明爭暗鬥,讓朝廷混亂不堪。好不容易等到康熙登基,之後又出現了鰲拜專權。等康熙長大後,就開始琢磨如何除掉鰲拜。除鰲拜用掉了好幾年的時間,簡單整頓之後,又開始平定三藩等事,反正康熙前期一直沒閒著,這時候他也無暇顧及台灣的事。畢竟古時候的交通沒有如今這麼方便。現在到台灣,也就一張機票的事,在古代,那就得花個一年半載的時間了。

第二,清軍不善水戰

滿清是遊牧民族,騎兵最厲害,擅長平地作戰,在入關後攻勢很猛,很快就占領了全國大部分地區。但水戰絕對是滿清的弱項,更何況到台灣就必須坐船去。反觀鄭家軍這邊,他們都常年在海上作戰的人,水性十分的好,台灣的地形又易守難攻。所以,在清軍在沒有練出來足夠強大的水軍之前,是不會貿然進軍台灣的鄭家軍的。

在康熙二十年,當清朝內部已經穩定,三藩也基本平定了,這時候康熙就有時間來處理台灣問題了。也恰巧的是,這次輪到鄭氏集團內部出問題了。台灣的延平王鄭經去世後,其年僅12歲的兒子鄭克塽繼位,但此時鄭氏集團的大權已經落入權臣馮錫范手中,馮錫范既沒有容人之量,也沒有政治才能,他執掌大權引起很多台灣老臣的不滿,政權也很不穩定。

康熙也抓住了這個機會,在福建重新組建水師,並任命施琅為將。水軍組建成熟之後,就開始向台灣進軍。鄭克塽沒有抵抗多久,就率眾人投降了。自此,台灣也被納入了清朝的版圖。

鄭家軍能抵禦清軍二十多年,與滿清當時的內亂有很大關係,並且清軍不善水戰,只能等待時機成熟後再做出行動。鄭氏集團的覆滅也與鄭家軍自身墮落有關,從鄭成功死後,鄭氏集團的繼承人就一代不如一代,並且也開始出現內部矛盾,最終被滿清抓住機會,將其一舉攻克。

在如今,鄭成功收復台灣的事跡要比康熙平定台灣更有影響力,是因為清軍與鄭成功打得再激烈,那也屬於內戰,康熙平定台灣就屬於解決了內部鬥爭,但我們也不可否認康熙結束內亂,將台灣納入清朝版圖的功績。但荷蘭人將台灣作為殖民地,那就屬於侵略了。鄭成功打敗荷蘭人,成功將殖民者趕走,在國家對外戰爭角度來看,那肯定屬於民族英雄了。所以,鄭成功收復台灣也一直被後人津津樂道。

歡迎閱讀文化歷史那些事的原創文章,大家有什麼想共同討論的,請在下方留言或私信,一起分享閱讀樂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