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做了2000年的一個夢,如今就快要實現

華商韜略 發佈 2020-01-14T12:59:37+00:00

【1】翻開中國地圖,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個「八縱八橫」的高鐵網正自西向東、從南到北,赫立眼前。十年後,中國高鐵運營里程已突破3.5萬公里,約占全球的70%,是世界上唯一高鐵成網運行的國家。


「曾經的一條蟲,正變成一條龍。」

文丨華商韜略 張靜波

從河西走廊到京杭大運河……數千年來,帝國的統治者們無不夢想打造一條貫通全國、高效運轉的地理大通道。

而今天,高鐵正無限接近這一夢想。

【1】

翻開中國地圖,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個「八縱八橫」的高鐵網正自西向東、從南到北,赫立眼前。

十年前,中國人還看著日本新幹線扼腕。

十年後,中國高鐵運營里程已突破3.5萬公里,約占全球的70%,是世界上唯一高鐵成網運行的國家。

僅2019年一年,新增里程就達5000公里。


這一年,寧夏進入高鐵時代,全國除西藏和澳門外,已全部通高鐵。未來兩三年,更有13個省即將實現市市通高鐵!


密集的高鐵網,徹底改變了中國人的出行方式。

200多年前,乾隆剿滅準噶爾時,人們騎馬從北京到新疆,星夜兼程,也要40天,甚至數月之久。

上世紀90年代,一個北京人想游新疆,他不得不在煙燻、汗臭和髒亂的綠皮車上顛簸三天三夜。

如今,有了高鐵,只需12個小時。

十多年前,中國人一到春運,就跟打仗一樣,十幾億人要回家,要出遠門,火車票經常一票難求。

如今,中國春運每年運送旅客30億人次,單日最高可達1億人次,相當於一天搬空兩個韓國!

是高鐵,徹底改變了春運的格局!

高鐵裝備業唯一的女總工程師梁建英說:高鐵讓中國人的出行有尊嚴!

其實,又豈止是出行。高鐵給中國帶來的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京津冀到珠三角,從長三角到武漢、成渝,高鐵加速了中國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

一大批新興城市,如雨後春筍般,沿鐵路線崛起。

曾經被時空阻隔的商品和生產要素,得以在區域間高速流動,一個統一的大市場為中國經濟注入澎湃動力。

由此不但支撐了藍星第一的製造業,還催生出一個全世界規模最大、最高效的電商市場。

2019年,中國在線零售交易額逼近2萬億美元,超過美國、英國、日本、德國和法國的總和。

當年,國內快遞業累計發送包裹600億件,電商貢獻了其中的一多半。

驚人的不單是數量,還有效率。

在歐洲,快遞包裹一周半個月送達,是常事。在中國,慢則三五天,快則一兩天,當日送達也不再是包郵區的專屬。

這背後一個重要的推手,便是通達全國的高鐵網。

郭廣昌在2019上海市浙商年會上,將全國統一的大市場歸功於高鐵和網際網路,並將其視為未來中國最大的機會之一。

而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高鐵更走出國門,成為閃耀世界的中國名片。

從印尼到新加坡,從俄羅斯到土耳其……先後十多個國家,簽約中國高鐵。

許多到訪中國的外國政要,無不為高鐵飛一般的速度嘆服。

第一次坐上中國高鐵的美國加州州長布朗,眼看窗外疾馳而過的風景,興奮得在車上走來走去。

俄羅斯總統普京則直言:坐高鐵有一種浪漫的感覺!

高鐵還加速了文化的融合。

早起在廣州喝早茶,中午跑武漢吃熱乾麵,晚上到重慶涮火鍋,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天南地北的人們坐一起海吃胡侃,最大限度地凝聚著一個國家的共識。

曾經的一條蟲,正變成一條龍。

【2】

建立一個大一統的國家,是數千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執政者前仆後繼的目標。而一個貫通全國的交通網,是他們實現抱負的不二之選。

公元前220年,剛剛結束封建割據、統一中國的秦始皇,下令以咸陽為中心,修建一個輻射全國的公路網,並在沿途建驛站。

帝國的政令,從此暢通無阻。

八年後,為了抵禦北方匈奴,秦始皇命大將蒙恬,修建了一條貫通南北的秦直道,從咸陽到漠北,綿延700公里,直插長城腳下。

一百年後,同樣為了解除邊患,一代雄主漢武帝命霍去病出征河西走廊。

年僅19歲的霍去病,不拘古法,兩次奇襲匈奴,殲敵10萬眾,將河西走廊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

漢武帝隨後在沿途設置「敦煌、酒泉、張掖、武威」四郡,並修大道、建驛站。

至此,一條從中原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被徹底打通。絡繹不絕的商隊,將漢帝國推向世界之巔。


到了隋唐時代,隋煬帝楊廣下令,從洛陽開鑿運河至北方的涿郡(今北京西南)和南方的杭州,史稱京杭大運河。

南方豐饒的物資得以源源不斷運往北方,因為戰亂被割據了數百年之久的南北經濟,又開始蓬勃發展。

數十年後,李氏幾代皇帝在京杭大運河的基礎上,開創了一個大唐盛世。

從秦漢到隋唐,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兩個時期,無一例外,都選擇舉全國之力,打造一個貫通全國的交通網。

在不少後世人看來,如此浩大的工程,實在有些勞民傷財。

但在帝國統治者的心中,從來不只一本簡單的經濟帳。

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討伐瓦剌,卻不幸被圍困在土木堡(今張家口懷來境內)。二十萬精銳全軍覆沒,英宗本人也成了俘虜。

570年後,一條時速高達350公里的高鐵,貫通了北京和張家口。

如果當年也有這樣一條高速通道,英宗等來援軍,歷史或被改寫。

時間來到1905年,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的詹天佑,在列強阻撓中,主持修建了中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

但在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看來,一條京張鐵路遠遠不夠。「照美國發達資本的門徑,第一是鐵路。」

在卸任大總統一職後,他開始醞釀10年修20萬公里鐵路的實業救國計劃。

只可惜,彼時國力孱弱,根本無力支撐這樣宏大的計劃。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幾代中國人的努力,到80年代初,鐵路總里程總算達到5萬公里,但時速僅40公里,比汽車還慢。

1978年,74歲的總設計師第一次坐上日本新幹線,望著疾馳而過的田野,百感交集。

當工作人員問他,感覺如何時,他回答:「就感覺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

隨後幾十年,在這個古稀老人羨慕與期待的目光中,十億中國人開始了知恥而後勇的奮起直追。

【3】

上世紀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中國鐵路經過五次大提速,平均時速已從80年代的40公里提升至65公里。

但距離日本新幹線200公里的時速,仍遙不可及。

繼續在原有鐵路上修修補補,已無多大提升空間。中國人於是將目光投向了擁有先進高鐵技術的日本、德國和法國。

2004年,鐵道部為備戰第六次大提速,面向全球發布了時速200公里的動車組招標公告。

對於中國政府拋出的這塊大肥肉,國際高鐵界一片歡呼。

四大高鐵巨頭——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和加拿大龐巴迪,無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在這份招標公告里,明確提出三個原則:

第一,關鍵技術必須轉讓;第二,價格必須最低;第三,必須使用中國品牌。

德國西門子自恃技術先進,一上來就漫天要價:每列原型車3.5億元人民幣,技術轉讓費3.9億歐元,且不允許中方議價。

根據《高鐵風雲錄》一書披露的細節:

7月27日,就在開標前夜,雙方展開了最後博弈。中方代表提出必須降價,否則一切免談。

「不可能。」德方代表斜靠在沙發上,傲慢地拒絕道。

「中國人一向與人為善,我不希望看到貴公司就此出局。何去何從,給你們五分鐘,出去商量吧。」

聽到這,德方代表心中微微一顫,但幾個人出去商量一番後,依舊不肯讓步。

「各位可以訂回程機票了。」中方代表掐滅手中的菸頭,微笑著留下一句話,拂袖而去。

德國人原以為,這不過是中方的恐嚇。但第二天一早,他們便遭遇一個晴天霹靂——中方宣布,選擇法國阿爾斯通作為合作夥伴!

消息傳回德國,西門子股票大跌,主管遞交辭呈,談判團隊被集體炒魷魚。

一年後,西門子重新殺回中國。這一次,面對中方「苛刻」的競標條件,他們照單全收。

原因無他,140列動車組訂單,在全球高鐵史上前所未有。而這,還只是中國龐大高鐵網規劃中的一小部分。

同樣被中國高鐵大市場征服的還有日本人。

一開始,日方死活不願轉讓技術,有專家甚至警告川崎重工:不要和中國人合作,這是在培養未來的對手。

為提高議價能力,日本還組建了一個由六家日企組成的聯合體。

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一切聯盟皆枉然。中方通過分而治之,成功瓦解了對手,從德國、日本和法國人手中拿到了技術。


引進只是第一步,在此基礎上消化、吸收,最終實現自主化,才是最終目的。

為此,鐵道部集中全國最優秀的創新力量,從基礎材料到控制,從電子到化工……開始了全方位的趕超之路。

那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所有人都憋著一股勁:要讓中國人坐上自己的高鐵!

當初跟日方談判時,川崎重工總裁大橋忠晴曾勸告中方技術人員:

「不要操之過急,先用八年時間掌握時速200公里的技術,再用八年時間掌握時速350公里的技術。」

但他沒想到,中國人只用三年便拿下時速350公里的技術,八年後更成為日本高鐵在國際市場上的頭號勁敵。

【4】

2008年8月1日,內地第一條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正式開通運營,中國進入高鐵時代。

三年後的2011年6月30日,京滬高鐵全線貫通,中國高鐵迎來高光時刻。

但誰也沒想到,高光之後竟是一場災難!

23天後,兩列開往福州的動車,在浙江溫州境內追尾,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傷。

消息傳出後,輿論一片譁然。儘管事後,包括鐵道部部長在內,54名事故責任人受到嚴肅處理。

但對高鐵的「道德審判」才剛剛開始,

「高鐵,請放慢腳步,等一等你的人民!」

「國家花那麼多錢建高鐵,老百姓卻沒那麼多錢消費。」

「高鐵工程師為何一輩子不坐高鐵?」……

網絡上,謾罵、嘲諷和質疑,伴隨各種謠言,排山倒海而來。

曾經意氣風發,憋著一股勁,死活也要爭口氣的高鐵人,沒想到最難的不是夜以繼日的技術攻關,而是來自輿論的口水。

降速、投資放緩……剛剛起步的中國高鐵事業瞬間跌至冰點。

置身歷史洪流中的大多數人,受限於時代的制約,往往無法正視一個新生的事物。

19世紀末的倫敦,當時全球最大、最繁華的城市,當第一輛汽車駛進城裡時,人們不但沒有半點興奮,反而視其為洪水猛獸。

他們寧願忍受惡臭熏天的馬車和馬糞,也不讓汽車進城。

批評和抵制是容易的,也更能占據道德的高地,但,歷史是實幹出來的。

背負壓力的高鐵人沒有放棄,而是選擇低頭前行,從牽引動力系統、軌道技術,到橋樑、隧道、高速列車……一個骨頭一個骨頭地啃。


「我們是把他們(西方同行)用在休息、喝茶喝咖啡的時間用在了工作上。」武廣高鐵董事長王志堅說。

終於,曾經被視為中國高鐵最大的軟肋——運行控制系統,也在2018年被攻破。由中國通號研發的全球首套時速350公里高鐵自動駕駛系統(ATO)順利完成測試。

至此,中國高鐵實現了完全自主化,核心技術和產品100%國產化!

與技術一起騰飛的,還有高鐵運營總里程,從2011年的不到1.3萬公里,猛增至2019年底的3.5萬公里。

以及遍布全國的高鐵網,從最初的「四縱四橫」,到如今的「八縱八橫」。


▲「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圖源:國家鐵路局官網

7·23動車事故後,一度被人為壓低的時速,也在2017年恢復了350公里的設計時速。

2020年1月6日,京滬高鐵在上海成功上市,67名員工、人均創收4.7億元的業績,讓它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鐵路!

【5】

不久前,一段美國人製作的短視頻,在海外社交軟體上瘋傳。

該視頻展示了2020年世界最長的100條高鐵對比,其中60條來自中國,前10名更有8席被中國占據。



放眼望去,整個螢幕上紅彤彤一片。

以至評論區里,有外國網友感嘆:「從來沒見過有哪個國家這樣屠榜的,除了中國!」

美國《商業內幕》記者哈里森·雅各布斯更是抱怨:中國高鐵令人震驚,這說明美國的基礎設施已經落後了多遠。

各種羨慕嫉妒恨之外,也有人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能?

很多人以美國地廣人稀、機場發達為由,認為在美國建高鐵不划算,也無必要。

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也曾有過一個雄心勃勃的高鐵計劃!

2009年2月,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簽署了野心勃勃的《美國復甦和再投資法案》,計劃耗資530億美元,用6年建成世界一流的高鐵網。

「這將是自修建州際公路系統以來,美國對基礎設施的最大投資。」48歲的歐巴馬意氣風發。

但現實很快就打臉。

由於財政缺錢,再加上利益集團阻撓,俄亥俄州、佛羅里達州、威斯康星州等一大批高鐵項目還沒開工,就被取消了。

事實上,直到2015年,全美第一條高鐵才在加州破土動工。

時至今日,奧馬巴當年為美國描繪的宏偉高鐵計劃,早已無跡可尋。

以更長遠的眼光看,這並非美國人不想為或不能為,實在是歷史的大勢所趨。

在中美這樣的大國,建造高鐵網這樣的浩大工程,不但需要天量的資金,更需要舉國上下的決心和意志。

而這樣的決心和意志,更多出現在一個上升期的國家和國民身上。

20世紀60年代,日本戰後復興,9000萬朝氣蓬勃的日本國民,在政府的帶領下,建成了全世界第一條高速鐵路系統——新幹線。

20年後,日本超越蘇聯,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強國。

更早前的19世紀60年代,如日初升的美利堅,在范德比爾特等一大批冒險家的引領下,成功打通了橫貫美國東西部的鐵路大動脈。

30年後,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

與一百年前相比,今天的美國無疑更強大,但少了當初的朝氣。

而這種朝氣,正在大洋彼岸的東方大國身上湧現。

經歷了百年屈辱的14億中國人,對大國復興充滿了無比的渴望,更沿襲了中國數千年來對大一統的追求。

在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賈利民看來,中國高鐵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的制度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

「我們集成了全國最優秀的科技和創新力量,包括20多家國內頂級高校、50多家重點實驗室和創新能力平台、500多家配套企業。」

這種制度優勢,與中國人的朝氣和實幹精神結合在一起,最終碰撞出一個世界奇蹟。

2019年,16歲的瑞典環保少女桑伯格在全世界開火,怒懟各國消極應對氣候變化。當有人問,中國人在哪裡時,中國網友發了一幅圖:

中國人正在騰格里,在渾善達克,將沙漠變成綠洲!

實幹一直是中國人的傳統。

在中國古代神話里,有愚公移山,有大禹治水,有精衛填海,卻沒有諾亞方舟。

回首這十年來,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從有到世界第一,每一個腳印無不閃耀著這種精神。

而今,它正通過一個龐大而貫穿全國的高鐵網,以及一個仍然雄心勃勃的高鐵計劃,傳遍世界。

參考資料:

[1]《高鐵風雲錄》高鐵見聞著,湖南文藝出版社2015年版

[2]《美國人為什麼不在高鐵上吃泡麵?》烏鴉上尉著,微信公眾號「烏鴉上尉」2018年3月1日

[3]《大逆轉:高鐵烽煙十五年》張敬業著,微信公眾號「鈦禾產業觀察」2019年4月11日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