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漫遊——什麼樣的書店,能夠成為城市文化地標?

文匯網 發佈 2020-01-14T13:09:20+00:00

儘管網際網路對實體書店造成了不小的衝擊,一些書店消失了,但總有另一些書店在興起,無論是在全世界,還是在中國,在上海。

儘管網際網路對實體書店造成了不小的衝擊,一些書店消失了,但總有另一些書店在興起,無論是在全世界,還是在中國,在上海。

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書店漫遊》一書里,西班牙作家豪爾赫·卡里翁講述他在世界各地尋訪書店的經歷,打撈發生在書店裡的故事,挖掘書店背後的文化。

今天的閱讀版,我們為讀者整理摘編了書中的精彩內容,希望以此來考察書店如何滋養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參與了城市文化的構建。讓我們一起走進書店。 ——編者

【書友之家和莎士比亞書店】

由於文學作品的社會性,對於它們的閱讀必然會伴隨著大量評論的出現。20世紀上半葉巴黎最重要的兩家書店(也有可能是20世紀全世界最重要的兩家書店)出版了幾本回憶錄式的圖書,讓我們有機會接近那些傳奇式的書店。

阿德里安娜·莫尼耶的《奧黛翁街》和西爾維亞·比奇的《莎士比亞書店》讓我們看到了偉大書店的發展歷程。我們甚至還能在書中讀到和書店財務有關的事情,1915年莫尼耶能夠把書友之家書店開起來,要感謝她的父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獲得的賠償款,而比奇的母親則把自己的畢生積蓄給了她,用以支持她的事業。1919年,比奇在家附近開了一家書店,並在兩年之後把它搬到了奧黛翁街。對於莫尼耶和比奇而言,這項事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夠經常見到那些常來光顧她們書店的作家,而且和他們交上朋友。她們的書店裡所賣的書有很多都是這些顧客所寫:瓦爾特·本雅明、安德烈·布勒東、保爾·瓦萊里、于勒·羅曼和雷翁一保爾·法爾格等人都是書友之家書店的常客,而海明威、菲茨傑拉德、普雷沃、安德烈·紀德、詹姆斯·喬伊斯和瓦萊里·拉爾博等人則經常光顧莎士比亞書店。喬伊斯全家都和莎士比亞書店有著不解之緣:年輕的喬治和露西婭在莎士比亞書店從其所在的原址杜皮騰街向奧黛翁街搬家的時候,還曾幫忙搬運過大件小件的行李,後來莎士比亞書店就變成了喬伊斯一家人的辦公場所,他們甚至在那裡接收信件、存放錢物。

莫尼耶曾說過作家們和有文學素養的讀者們的光顧是「美妙的來訪」。而人們到比奇的書店去時則往往帶著「朝聖」的感覺,畢竟那裡是畢卡索、龐德和斯特拉文斯基曾經去過的地方。這兩家書店還有一個相同之處,就是有外借圖書的功能(海明威在《流動的盛宴》中曾解釋說自己「當時壓根兒沒錢買書」)。在莎士比亞書店中還有一間客房——也就是說它同時擁有書店、圖書館和旅店的功能。

1941年的一天,一名「德國高級軍官」出現在了比奇面前,用「極為標準的英語」對她說他想買一本櫥窗里擺著的《芬尼根的守靈夜》,而她卻拒絕了。半個月後,軍官再次現身,並且對比奇進行了恐嚇威脅。於是比奇決定關門歇業,並把圖書都藏到了同一棟大樓的另一個房間裡。

莎士比亞書店於1951年在布徹斯希街37號重新開門營業,還更名為「米斯特拉爾書店」,直到比奇去世後的1964年,店主喬治·惠特曼才把店名改回「莎士比亞書店」,以此來紀念他所崇敬的先驅比奇。他從米斯特拉爾書店建立之初就在書店裡放了張床,還架了口鍋來加熱食物,同時設置了一間圖書室給那些買不起的人借書看。這種書店-民宿的模式持續了幾十年:為了維持這種模式,惠特曼根本不去考慮自己的隱私,他就這樣和不同的陌生人在同一屋檐下生活著。在莎士比亞書店重新開門營業後的這60多年的時間裡,大約有10萬人曾經在此留宿,而書店對他們的要求則是在閒暇時給書店搭把手,同時還要求他們堅持閱讀和寫作。在書店裡,舊書和新書混雜在一起,沙發和扶手椅都允許人們隨意使用,就像圖書館一樣。惠特曼的座右銘就寫在這座圖書的迷宮之中:「對陌生人熱情一些吧,他們可能都是天使的化身。」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惠特曼曾多次聲稱自己最偉大的作品就是莎士比亞書店:書店中的每一個房間都是這同一本小說中的不同章節。

【西班牙的「旅行」書店】

幾乎每家書店裡都會有那麼一小塊旅遊類圖書專區,但我接下來要說的這幾家書店怪就怪在,它不像那些專門賣兒童圖書、漫畫、舊書、絕版書的店那樣專門賣旅遊類書籍,而是整個書店的主題就是旅行:在這些書店裡,圖書不是按種類分類的,而是按照地理概念來劃分的。

這類書店中最有名的大概要屬阿泰爾書店,它的總店位於巴塞隆納。這家書店裡賣的無論是詩歌、小說還是散文,全都是按照大陸和國家來劃分的,所以你會在某個國家的旅遊書和地圖旁邊看到那個國家的作家們的作品。在這些書店裡,圖書分類的方式和它所售賣的圖書一樣都是主角。如果你沿著阿泰爾書店給你設計的路線走下去,穿過櫥窗,你會首先看到一個公告牌,公告牌後面擺放著很多家居雜誌。再然後就是小說、歷史書和旅遊手冊,都是關於巴塞隆納的,之後則按照從近到遠的順序排列書籍:從加泰羅尼亞、西班牙、歐洲到其餘的大陸,整個世界就分布在了這家兩層樓的書店之中。在一樓還有賣世界地圖的地方,最裡面還有一家旅行社的攤位,因為無論是公告牌上的信息、雜誌的內容還是閱讀後的感受都促使著讀者踏上旅途。

位於西班牙赫羅納市的尤利西斯書店有一個別名,叫 「旅途書店」。與阿泰爾書店的兩位老闆阿爾伯特·帕德羅爾和何塞普·貝爾納達斯一樣,尤利西斯書店的老闆何塞普·瑪利亞·伊格萊西亞斯自認為比起書商或是編輯來,自己更稱得上是一位旅人。而在巴黎的尤利西斯書店,女作家凱薩琳·道曼甚至在每個夏天都會讓自己的這家書店隨著自己一起到外地去。

這類書店通常都會有一些醒目的標語,例如「旅行者的天堂」之類的。馬德里的德比亞海書店的宣傳語就突出了它關注旅遊的特點:「我們設計旅遊線路,出售書籍及旅遊裝備。」這幾個詞語的排列順序可能可以說明一些問題,實際上全世界所有的旅遊書店基本上都會兼售旅行裝備。在馬德里,德斯尼韋爾書店就專注於登山探險裝備,它同時出售GPS導航設備和指南針。柏林的查特文書店也是如此,店內有一片區域專門展示Moleskine旅行筆記本,布魯斯·查特文一直在巴黎的一家以家庭形式運作的小公司中購買這種筆記本,但是這最後一個Moleskine廠商在1986年也完全停產了,這一事件被布魯斯·查特文記錄在了其著作《歌之版圖》中。

【福伊爾書店】

位於倫敦查令十字街中心地段的福伊爾書店不愧曾被譽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書店」。在以前,福伊爾書店能夠成為一個吸引大批遊客的景點不僅要歸功於它的規模,也要歸功於它當時的女主人克里斯蒂娜·福伊爾的奇思妙想,她將這家書店變成了20世紀下半葉最不符合時代潮流的一棟建築:她拒絕使用計算器、收款機、電話以及其它為買賣提供便利的進步科技;她規定按出版社的名稱來排列圖書,而拒絕按照作者或是圖書種類進行排列;她還規定顧客要排三次不同的隊來購書;而且還會莫名其妙地辭退員工。她對這家建立於1903年的書店的奇特管理從1945年一直持續到1999年。

或許從遺傳的角度可以理解她的一系列奇怪做法:她的父親威廉·福伊爾在把書店委託給克里斯蒂娜之前也曾干出過一系列古怪的事情。可是不得不承認的是:正是在克里斯蒂娜的管理下,福伊爾書店迎來了其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尤其是書店裡舉行的文學午餐更是遠近聞名:從1930年10月21日直到如今,總計有約50萬名讀者和超過1000名圖書作者在這裡吃過飯,這些作者中包括T.S.艾略特、H.G.威爾斯、蕭伯納、溫斯頓·邱吉爾和約翰·列儂。

所有這些都已經變成了過去時:2014年,福伊爾書店搬到了鄰近的一棟大樓里,就在查令十字街107號,它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家很現代化的書店。書店布局設計由Lifschutz Davidson Sandilands建築設計公司負責,為了和英國大部分在21世紀創建的書店布局有所區別,福伊爾書店選擇在中央位置留出一片空地,好讓頭頂巨大的吊燈燈光能夠無遮擋地照下來,四周則是供讀者上上下下的樓梯。總是喧譁嘈雜的咖啡廳位於最頂層,旁邊是一間展室和一間禮堂。當讀者進門時,可以在與地面齊平的地方看到一句標語:「歡迎您,愛書之人,這裡都是您的朋友。」

要是克里斯蒂娜看到這一切會怎麼想呢……好吧,至少還有一整面牆被用來紀念那些著名的文學午餐。

【最古老的書店】

一家書店如果有悠久歷史的話自然是好,而如果從外表一眼看上去就有厚重的歷史感的話就更好了。當你走進位於里斯本希亞多城區Garrett街73號、離巴西咖啡館和費爾南多·佩索阿的雕像不遠的貝特朗書店時,你一定會看到書店那紅色的標誌,標誌上有一個大大的字母B,還有一個透著股驕傲氣息的日期:1732年。

第一間大廳里處處透著古老的氣息:珍貴的圖書被放置在了玻璃櫃中;滑輪梯子和木製書架梯使得人們能夠把手伸到古老的圖書擱板中最高的那一層;生鏽的標牌上寫著「阿基里諾·里貝羅」幾個字,這也正是這間大廳的名字,取此名也是為了紀念這位貝特朗書店最有名的顧客。還有的標牌上寫著其他幾個名字,但是其中最重要的還得屬金氏世界紀錄證書,上面寫著:「貝特朗書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書店。」

有一份貝特朗書店在1755年的書單被保存至今,而那一年也正是里斯本大地震爆發的年份。在那份書單中,兩位法國兄弟羅列了近兩千本書,其中有1/3是歷史書籍,另外1/3是科學和藝術類書籍,最後剩下的1/3則涉及法律、神學以及文學。

溫徹斯特的P&G威爾斯書店毫無疑問是英國最古老的書店,也有可能是世界上從未改變過經營地址的書店中歷史最悠久的,而且它還不是連鎖書店(只是在20世紀末才在當地的大學裡開了一家分店)。

1768年,P&G威爾斯書店開始了它與霍奇斯·菲吉斯書店的合作,霍奇斯·菲吉斯書店如今仍然存在,不僅是愛爾蘭最古老的書店,還是該國最大的書店,共有約六萬種圖書。同時它可能還是最具都柏林風格的書店,因為它出現在了最具都柏林風格的一本小說中——我並不是指《都柏林人》,而是詹姆斯·喬伊斯的另一本巨著《尤利西斯》:「她,她,她。哪個她?就是那個星期一在霍奇斯·菲吉斯書店的櫥窗里尋找你將要寫的一本以字母為標題的書的那位小姑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