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軍打到西亞,為何沒攻入埃及?這跟西方基督教世界有關係嗎

漫步世界歷史 發佈 2020-01-14T13:11:45+00:00

這次遠征由其弟旭烈兀統領,從1252年至1260年,10萬蒙古大軍橫掃中亞、西亞,征滅波斯、阿拉伯阿巴斯王朝及其周邊一系列小國,兵峰直指小亞和北非埃及。



蒙哥(忽必烈哥哥)汗繼位後,繼承成吉思汗遺訓,繼續發動對西方的遠征。這次遠征由其弟旭烈兀統領,從1252年至1260年,10萬蒙古大軍橫掃中亞、西亞,征滅波斯、阿拉伯阿巴斯王朝及其周邊一系列小國,兵峰直指小亞和北非埃及。可正當蒙古軍勢如破竹、準備繼續擴大戰果時,蒙古大本營哈拉和林傳來蒙哥汗駕崩的消息。按照蒙古的傳統,作為黃金家族成員的旭烈兀必須回蒙古老巢商量後事(也有分析認為旭烈兀亦有爭奪汗位的野心),所以旭烈兀率領蒙軍主力回漠北,而留下大將怯的不花率領一小支偏師駐守敘利亞。值得一提的是蒙哥汗是在圍攻中國四川釣魚城時被擊殺的,所以很多歷史評論家都認為是中國南宋的抵抗救了當時的歐洲和北非文明。


由於蒙古西征之前,基督徒屢次發動十字軍聖戰進攻西亞,已和穆斯林結下血海深仇。而蒙古軍西征又直接掃滅了穆斯林的兩大強國波斯和阿拉伯,加上旭烈兀(和蒙哥汗、忽必烈皆親兄弟)的母親禾魯貼尼也是一名基督徒,所以蒙古西征之初,西方基督教世界是擁抱蒙古人的,他們甚至稱蒙古軍是基督神話中「約翰長老的軍隊」,是來幫助基督徒懲罰異教徒的。西方對蒙古的好感,旭烈兀當然也是能感覺到的,所以當旭烈兀要突然東歸時,只留下那麼少的部隊給怯的不花,有可能是考慮到了西方基督教世界盟友對穆斯林世界的制衡。再者,旭烈兀感覺自己不會在漠北待很久,他必須回來鞏固自己征服的地盤。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西方基督教世界的態度正悄然發生變化。因為西方歐洲集團發現了一個冷酷的事實,那就是自發動十字軍東征以來,基督教世界與穆斯林世界打打殺殺了200多年,雙方可以說是互有勝敗,難分勝負,可是蒙古大軍對抗穆斯林大軍卻像是砍瓜切菜一般,殺的穆斯林毫無抵抗之力,所以西方開始醒悟:蒙古人將是比穆斯林更加厲害的敵人!就像當年東方來的匈奴人一樣可怕。所以,趁旭烈兀主力東歸之際,西方想要做的卻是:如何虛弱蒙古人,決不能讓蒙古勢力做大。

穆斯林世界當然更不會錯過這個良機,碩果僅存的北非馬穆魯克(突厥語,奴隸)王朝率領5萬馬穆魯克騎兵主動進擊敘利亞,蒙古人雖然兵力少(加上亞美尼亞、敘利亞徵召來的盟軍,總數約2萬),但一直以來蒙古軍戰無不勝,他們自信滿滿,怯的不花更是勇氣非凡,最終,蒙古人被埃及軍引誘到艾因·賈魯平原上決戰,蒙古軍中伏,先勝後敗,一個個英勇戰死。怯的不花跌下馬被俘後,被押到埃軍統帥忽都思面前。他英勇不屈,大罵忽都思,並嘲諷忽都思叛變並謀殺主人稱王的行為,被惱羞成怒的忽都思砍頭。

得知愛將被殺,旭烈兀揚言必會復仇!可是當他返回西亞後,他就和兄弟之邦金帳汗國(第一、二次蒙古西征時蒙古控制今歐俄地區建立的國家,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系)因亞塞拜然地區的歸屬問題鬧僵了,一言不合兩兄弟就打起來。按理說,朮赤系和拖雷系(旭烈兀父親)原來是四兄弟中關係最好的,後裔也應該是盟友,可是蒙古人在戰場上沒有親情可言,蒙古人對自己兄弟也一樣兇殘,雙方很快進入近百年的殘殺爭鬥當中,其中最慘烈的當屬1263—1264年在庫拉河邊的會戰,戰況之慘烈,連向來心狠手辣的屠夫別兒哥汗(也是旭烈兀、忽必烈的兄弟)也感慨道:「願真主譴責這個用蒙古人的劍殘殺蒙古人的旭烈兀吧」。

雙方的爭鬥是兩敗俱傷,旭烈兀伊爾汗國的軍隊深陷其中,根本沒有多餘的精力和軍事力量可以投入到更遠的北非和小亞、東南歐的征服中去。加上前文說的基督教世界對蒙古人持防範敵對的態度,旭烈兀自己很快也暴斃身亡,為怯的不花復仇、征服北非埃及的打算終成泡影。當然,需要承認的是當時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的奴隸軍團確實也很強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