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作品的魅力——《東京大飯店》

蒸汽瓦特 發佈 2020-01-14T13:59:27+00:00

《東京大飯店》是我近些年看的唯一日劇,實在太好了看了,全劇11集,每集大概一小時,我自己看的時候基本是一天五集,是我近些年看的最開心的劇,看完之後還意猶未盡,很希望它再來個兩季,確實是香。


《東京大飯店》是我近些年看的唯一日劇,實在太好了看了,全劇11集,每集大概一小時,我自己看的時候基本是一天五集,是我近些年看的最開心的劇,看完之後還意猶未盡,很希望它再來個兩季,確實是香。

想像一下,天氣昏沉的休息日你窩在沙發上裹著鋪蓋舒舒服服的看劇,《東京大飯店》就是這種絕佳選擇,它是那種即使看上一整天也不會感到疲倦的劇,它很簡單,簡單的讓觀眾沒有任何負擔,甚至能讓人暫時的遺忘生活瑣碎和煩惱,去享受劇中的美食和人情給你帶來的幸福感。全劇節奏輕鬆愉快,充滿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既讓人感動又激動人心,即便陰謀情節也只像是巧克力的一抹苦味,把《東京大飯店》作為度過休息日的獨自消遣絕對能讓人有一個舒服美好的周末。對我來說它又不止如此,它帶給我的感觸良多,讓我回顧到了久別的曾經甚至說是童年的那種純真的感動。

為了很奇怪的原因,這些年我都在躲避日本文化作品,我內心覺得日本的文化作品充斥著那種黑暗壓抑的陰鬱和無下限,死氣瀰漫,讓我不想去接觸,起因我已經不記得了,可能是看了某部作品,現在想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生活有時就是充滿了這些無厘頭的偏見和執著。直到去年從《小偷家族》開始,我開始重新拾起日本文化作品的美好,到今敏的《紅辣椒》、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和今邑彩的《鬼》,再到《東京大飯店》,我重新喜歡上了日本文化作品,投入了日本文化那種溫情的懷抱,相比西方文化,還是東方文化的情感更能深入骨髓一些。《東京大飯店》給我的感動超過了近年第一神劇《西部世界》,因為它帶給我的並非只是冷冰冰的深思,那是一種活著的溫度,這兩部作品更像是理性和感性的代表,而這種感性是我們東方人獨有的。

《東京大飯店》是一部很傳統的熱血劇,它又更像是集合了我們熟悉的日本動畫或影視作品的傳統優點的合集,會讓我有一種「啊,還是熟悉的配方」這種想法,但它很好的運用了這些熟悉的老套路或者說元素,「料還是那幾樣料,但確實好吃」,同時讓我覺得有一種時代情感在其中。無論是人物設定還是劇情都是日本拿手的套路,與好萊塢不同,它很好的將「心意」傳遞給觀眾,而不是像西方工業生產線產出的技術產品,外表不同但中心思想和故事結構千篇一律,也可能只是因為我個人看膩了「特效工業」那一套。不過我可以負責任的說《東京大飯店》是我看過所有提到米其林這類美食作品中(除紀錄片)最好看的。

《東京大飯店》從頭到尾的情緒一直是飽滿的,不時穿插著許多表現極為自然的巧妙笑點,它看起來更像是一部動畫作品。我在觀看的時候無時無刻不有著看日本動畫的錯覺,這不是貶義,而是那種看到優秀動畫作品的幸福感,那種投入其中的情感澎湃,但它又有著充足的合理性和邏輯,這讓它升華了,也讓《東京大飯店》在運用了這麼多傳統元素(熱血、羈絆、夢想等等)的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立足於現實基礎。

所謂廚師,就得用料理說事。

作為一部美食劇它當然也有著「沒有什麼是一吃不能解決的」的優良傳統,但它並非像《中華小當家》那麼奇幻和誇張。主角尾花「一意孤行」的用料理賭了很多次勝負,但幾乎沒有讓人不信服的地方,因為所有劇中涉及到的角色,從傳說中的野味獵人到復仇的女侍酒師基本都是「圈內人「,這一整條故事線都是發生在他們自己的圈子內,這讓很多本該矛盾的點得以自圓其說,剔除了這類作品易出現的那些顯得狗血和不相干的情節,讓過渡和轉折變得更加圓滑,這也一直是真人劇集最大的忌諱之一,狗血和好之間往往只差一點點小的轉折和鋪墊,狗血如果是直角線,那麼經得起品味的劇情就是弧線。

劇中用了許多的筆墨去鋪墊這些角色,他們無一不是對料理充滿熱情的,其中以女侍酒師的情節最為巧妙,不僅將葡萄酒反客為主,也藉此襯託了侍酒師和葡萄酒在法餐當中的地位,同時化解了「人情」上的矛盾。即便有個別角色是例外,他們也是與「圈內人」關係及其親密的人,耳熏目染之間也絕對能夠感受到這些從料理中傳達出的心意。


劇中的角色設定傳統的有些老套,固執又嘴硬的主角有著許多怪癖(啃葉子、絕不會說好吃而是抬頭、抱胸是將雙手插在腋下,無一不巧妙又節約篇幅的塑造著主角的個性)、理性又善解人意的老好人男二號、有著高超另類技術「料理痴」般的對手、弱智一樣的熱血新人等等,都是我們熟悉的設定,但卻做到了在這個年代仍能散發出生命的活力,劇本的好壞和重要性往往就從這些地方體現出來。其實這種每個角色擁有不同能力的組合式的模式,老觀眾都知道,一般都不會差,無論是《七武士》、《偷天換日》還是最經典的《十一羅漢》都是這種套路,往往這種模式劇情推進更容易更流暢,也更容易塑造角色間的羈絆,將情感傳遞給觀眾。

你們看不起認真講述理想的人,我不想讓你們進我的廚房。

傳統設定能夠有活力也一定少不了演員的功勞,相比木村拓栽飾演的尾花, 鈴木京香飾演的倫子反而更讓我眼前一亮,這個五十歲又少女般的大媽的追夢故事深深的打動了我。劇一開始就是倫子大段熱血式演講的面試,其實這段是比較尷尬的一段,但在鈴木京香精彩動情的表演下顯得那麼融洽,絲毫不會感到肉麻,甚至說服了我願意去相信她的夢想,和她一起追夢,這種感染力是演員難得的實力。後來她在黃昏的逆光下吃到由尾花做的菜而哭的時候,我明知她會哭卻仍然被她感動,她不僅僅因為菜的好吃,也因為對美食的熱愛,因為自己和高手的差距,因為自己過去付出努力的心酸,這些所有的情感都揉進了這道菜里,在吃下第一口時就傳遞給了觀眾,這和單純為了表現美味而哭的單薄情節是絕然不同的層次,而在之後的每一次她吃到美味而喜悅動容到有些要哭泣時,她的表演都是那麼自然和真誠。這是我第一次看鈴木京香的戲,但是我真的要說她是一個好演員,她的表演太精彩了。我想這也是《東京大飯店》能夠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它配置的演員都非常棒。


《東京大飯店》從技術上說應該不是非常嚴謹專業,提到的理論不多也比較簡單,不過每道菜都會給出配料表,味增湯里的一片檸檬,肉蔬薰香飯里的一點柚子皮屑,類似的「小動作」很聰明的為料理賦予了能被觀眾感知到的風味,但我本身也並不懂法餐,所以沒法去評論,只是以我曾經兼職過日本料理廚師的經驗來判斷。除此之外演員們烹飪時的姿勢相當標準和漂亮,特別是用刀的動作,相當漂亮,也有用刀的力量感,看角色們做菜的過程確實是一種享受。

不過美食劇,重要的是鏡頭對美食的呈現,我個人覺得《東京大飯店》對美食鏡頭的整體上處理沒有十分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讓我覺得精彩的地方反而是在食用時給的那數秒超近鏡頭的特寫,刀叉落在食物上那一瞬間極富有動感,還有一處是烹飪過程的延時鏡頭,食物成熟過程的動態美實在是無法比擬的,可以看出料理都是實物拍攝,下了不少功夫,無論特效多麼發達,它是代替不了實物拍攝那種樸實和重量感的,加上鮮艷但不過頭的色調,讓《東京大飯店》里的食物有了活力,散發著能夠食用的真實感,能夠讓觀眾相信這些菜式不是展品,既不像《舌尖上的中國》那樣有濃濃的學術氣味,又不像《決戰食神》里過於花哨而顯得虛浮。

冷靜的服務員,以適度的距離感迎接客人,帶領他們入座,然後用驚喜的開胃菜和冰鎮過的香檳抓住客人的心,讓他們拋開忙碌的俗世,然後用廚師創作出的各式前菜搭配侍酒師優選的紅酒猛烈進攻,接著用海鮮料理讓客人怡然忘情,用凝聚心血的主菜攻下他們的心理防線,之後就用甜點讓客人如夢如幻。最後再由主廚問一句「味道如何?」,和客人一起享受那一瞬間。

這個過程,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不知道是該歸功於演員出色流暢的表演,還是每道菜的誕生都具有目的性的巧妙設定,我看劇的過程中真切的感受到了這些菜凝聚的心血和廚師們傾注的情感在其中,雖然我沒有吃到這些菜,不知道它們究竟何等美味,可是那份心意真實的傳遞給我了,這是我第一次在除了紀錄片之外的料理作品中感受到他人的「心血」的滋味,這不是僅靠外表能做到的。也許也是為什麼我對《東京大飯店》這麼喜愛的原因之一吧,它真正做到了把料理(也就是主題)和劇本身合而為一。


《東京大飯店》雖然是以法餐為主題奪得米其林星星的故事,但其實無處不是日本文化的體現,這也是我佩服日本文化作品的地方,他們總能將其他文化吸收過來很好的融入自己本國的文化元素,《七龍珠》也好,《忍者蝙蝠俠》也好,這也是最值得我們自己學習的地方。可以說《東京大飯店》就是以法餐為承載的日式「熱血冒險」故事,只不過角色們的冒險不是肉體意義上的,而是在這個美食的世界裡不斷的探索和前行,同時收穫自身與他人的成長。

法餐具有無限的可能性。

在餐廳里所有人都全力以赴的創造法餐,但在生活里出現的所有食物基本都是各式各樣的日本料理,也是一大看點,法餐呈現出的是高級與典雅,日餐給觀眾的是樸素和親切,在劇情、情感、視覺上都給了觀眾調劑的空間,相輔相成又不喧賓奪主,這種沒有任何破綻的無縫切換實在厲害,擺脫了美食片要麼一味死磕到底要麼百味天花亂墜的局面,其實美食片是更需要平衡的題材,只突出「美」而非「食」是很虛假的。雖然日餐所占篇幅不如主角法餐,對我卻似乎更有吸引力更大,不知道算不算是導演和編劇的小心思。

都回日本了當然要吃日本菜啊。

尾花一行回到日本後也就順勢採用日本當地的優秀食材進行創作,各種各樣的市場和食材,有意無意中展示給觀眾的都是日本文化和風情,尾花的夢想是將全世界的優秀食材都融合進法餐之中,說是法餐,但反映出來的文化包容性確實值得我們思考,特別是在文化作品這一領域,只有吸收別人又保持住自己的立場,我們才有機會看到百花齊放的局面,我並不是在拔高層次,只是想看到更多不同文化的作品而已,只有一種文化形式流行太無趣了。就好像相澤回到日本當美食播主做的法餐本地化一樣,《東京大飯店》也確實做的很成功,尾花大喊出那句「日本的魚跟海鮮可是世界第一」,雖然有點吹牛逼的成分,這種文化自信的感染力很讓人敬佩,也讓人不得不被吸引。


我不禁思考,除了優秀的創造力外,到底是日本文化作品的什麼東西吸引著我們,讓我有這麼高的熱情去看這部以法餐承載的日式情懷劇,僅僅是他們對待事物的精神,還是迥異的生活方式,我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我們這兩代人可以說都是看著日本動畫,受著日本文化衝擊長大的,我的童年就有《犬夜叉》、《寵物小精靈》、《數碼寶貝》、《七龍珠》、《奧特曼》、《聖鬥士》等等無數優秀的動畫、特攝作品,而《鋼之鍊金術師》和《EVA》都是我長大後才接觸到的,直到現在我都認為《鋼之鍊金術師》是世界第一優秀動畫作品,我們玩到的大半遊戲也都來自日本廠商或製作人,日本文化作品無疑深遠的影響著我們,但與美國文化對我們的影響不同,日本料理沒有像美式快餐那樣深度的融入我們的生活,日本文化對我們的影響似乎更多是情感上的,他們的思維方式是奇特的,像任天堂這樣的公司,應該再也找不到第二家了。

雖然我無法清楚描述日本文化到底是什麼,但那種情感的衝擊和感動我始終清晰的記得,那種為了夢想的天真和簡單,為了達到目標一股腦向前的衝勁,無論被揍死多少次都不放棄的激情,朋友和戀人就要豁出一切去守護的決心,還有那些奇特腦迴路才能創造出來的笑點和樂趣。最早讓我感受到這些的作品就是《犬夜叉》和《數碼寶貝》,《犬夜叉》甚至可以說是我的愛情啟蒙,相信很多人即便是現在聽到《數碼寶貝》熟悉的BGM也仍會不禁感動,這些情感衝擊在我們生命的一個時段留下了印記,但這些情感卻隨著我們的成長變得「中二」,有些難以為之又不可理喻,我們能像童年時期那樣體會到的不使我們尷尬的真摯情感也所剩無幾,這就是為什麼我在一開頭說《東京大飯店》給我的觸動是穿越到童年的,它做到了把這些珍貴的情感以更加現實和不那麼「中二」的方式演繹出來,給了觀眾一份成年人的感動,這種情感擁有著喚醒我們對生活和夢想的熱情的力量。


我想看過的人會明白,這份早餐的戲份就足以描述日本文化作品的魅力所在,角色們的日常還有各式各樣的日餐,呈現上與法餐抗衡毫不遜色,還多一份親切感,這份親切感不是我的,是角色們傳達給我的。另外我建議所有刷通關的觀眾再回去看一遍第一集,特別是倫子在夕陽下吃尾花做的料理那一幕,會有不同的味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