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能打破BAT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壟斷嗎?

投中網 發佈 2020-01-14T14:08:30+00:00

圖/田牧眾所周知,國外像亞馬遜、Facebook、谷歌,國內有BAT等網際網路巨頭,都在各自的領域占據近乎壟斷的地位。

陳永偉最初被老師張維迎帶去聽區塊鏈的會時,覺得發明比特幣的中本聰是忽悠人的。他算了一下,如果比特幣要成為貨幣並達到普通銀行的交易量,「全世界的電給他都是不夠用的」,「這玩意兒根本不可能發展起來」。

當時的比特幣價格是400元人民幣,陳永偉沒有買。

直到一個轉去鏈圈的同行有一天找到研究反壟斷的陳永偉,告訴他一定要學習區塊鏈,不然以後都找不到飯碗了。陳永偉才重視起來,開始研究區塊鏈對網際網路反壟斷的作用。

這是1月13日在介面思享會上,已是《比較》雜誌研究部主管的陳永偉作為演講嘉賓講的一個小故事。

《比較》雜誌研究部主管陳永偉在介面思享會上。圖/田牧

眾所周知,國外像亞馬遜、Facebook、谷歌,國內有BAT等網際網路巨頭,都在各自的領域占據近乎壟斷的地位。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這些網際網路巨頭都是平台級的應用,具有網絡效應,能夠迅速膨脹並且「大而不倒,很難被推翻」。用戶必須通過淘寶才能交易,通過滴滴才能打車,通過微信才能聊天。

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可以實現點對點(P2P)的直接連接,從而繞過平台。這使得區塊鏈技術的信仰者認為憑此可以顛覆諸如BAT的中心化組織,消除壟斷。

但經過思考和研究,陳永偉認為,區塊鏈並不一定能帶來一個沒有壟斷、完全去中心化的世界。

為什麼會有壟斷?陳永偉表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市場不夠開放。並不是只有BAT這種大企業才叫壟斷,一個偌大的旅遊景區里只有一家賣水的商店,外面2塊錢的水定價20元,也是壟斷企業。

網際網路的出現解決了信息流通問題,促進了市場的流通,才會有電商里各種便宜的產品。區塊鏈普及應用之後,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降低交易雙方的信任成本,從而促使更多人走到一起進行交易。

「從這個角度上講,(區塊鏈)有助於降低交易成本,擴大市場,當然是能夠促進競爭減少壟斷的。」陳永偉說。

同時,區塊鏈的通證效應(Token Effect)可以比較有效地對沖網絡效應。

陳永偉解釋,網絡效應的存在使得新興企業很難在已有平台的規模護城河下迅速成長。理論上人們可以做出一個和淘寶技術架構上一樣的平台出來,卻不可能在用戶量上達到淘寶的級別,因為新興平台缺少商家和顧客,且沒有動力進行平台間的遷移。

而區塊鏈可以發Token,「最早拿到token的人就相當於拿到了原始股,是最值錢的。」這種激勵機制會在一個項目早期就能吸引用戶,從而對沖網際網路巨頭的網絡效應。

但陳永偉又表示,現實情況中區塊鏈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去中心化」。反倒很多事實表明,區塊鏈是非常容易實現集中的。比如,40%的比特幣集中在1000人手中,目前超過90%的比特幣算力集中在不到20家企業手中。

騰訊研究院一位研究區塊鏈的人曾經跟陳永偉說,比特幣是一種非常難以控制的資產。「我跟他說你too yong too simple。」當時比特幣整體市值「大概就幾百億」,「誰能夠操縱它的市值?我說不用看,你們騰訊就可以。」

更嚴重的是,不同於一般市場,當比特幣的集中度達到一定程度(超過50%),其市場力量是絕對的。具有支配地位者甚至可以通過「51攻擊」來修改這條鏈上所有的數據和規則,比傳統的壟斷企業支配能力更強。而這種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情況在陳永偉看來會更多發生在區塊鏈領域。

他表示,現在對於區塊鏈的討論多是基於公有鏈,但事實是很多交易會發生在私有鏈和聯盟鏈上。在公有鏈上,由於控制算力較難且信息公開,濫用行為相對較難發生。但在私有鏈上,濫用行為非常容易出現,且難以被發現。

聯盟鏈是部分專家鼓勵使用的一種區塊鏈技術。但陳永偉認為聯盟鏈里也非常容易出現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問題。「比如說明天騰訊搞了一個鏈,它不讓阿里巴巴進來。你說能不能讓它進來,這就是一個問題。」

「從這個角度上講,區塊鏈也可能會產生很多反競爭的後果。」陳永偉說。

回到文章的開頭,擔心區塊鏈會讓研究反壟斷的人丟了飯碗,陳永偉開始認真研究起區塊鏈來。如今研究的越來越多,陳永偉反倒覺得這個飯碗可能會端的越來越穩。

」當年我們想像網際網路興起來的時候,我們就能夠實現一個分散的、去中心化的(世界),你看這些夢想跟現在(對區塊鏈的期待)像不像?」陳永偉說。

關鍵字: